一种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1688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秋燥是由燥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秋季,尤以秋分后至小雪前为
常见。初起以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伤失润表现为主要特点。本病所发外因感
受燥热病邪,内因人体值夏令炎热过汗之后,津气耗损或素体阴液亏损,复感燥热病邪而发
病。病邪先犯肺卫,因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又为娇脏,喜润恶燥,而燥热病邪伤人
多从口鼻而入,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燥热病邪先犯肺卫。初起除见肺卫证候外,还伴见
咽干、鼻燥、干咳少痰等津伤失润的表现。若肺卫之邪内传气分,则肺之津气受伤证候更为
突出,并涉及胃与大肠。因胃为燥土,亦喜润恶燥,感受燥热病邪后,易伤胃津;肺与大肠相
表里,肺燥津伤,输布津液之功能障碍,则大肠也失去濡润。目前,治疗秋燥的方法主要有:
饮食疗法、中医疗法等,中医在治疗秋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见效快,疗效好,而且无
任何副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医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秋燥,结合临床实际进行
辨证治疗,将本病分为:邪在肺卫型、燥热伤肺型、腑实阴伤型、肺胃阴伤型。目前,市场上治
疗秋燥的中药有多种,但针对于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中药尚无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中药组合物,通过选择合适的
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肺胃阴伤型秋燥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中药组
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
斑鸠木50份、白克马叶15份、斑叶兰15份、薄雪草15份、都咸子20份、剑叶耳草15份、吉
祥草10份、余甘子20份、金金棒80份、二色内风消20份、黑珠芽薯蓣15份、亚香棒虫草10份、
北沙参10份、仙掌子20份、海松子15份、甘草10份。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斑鸠木【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茄叶斑鸠菊的根或茎、叶。【性味】味甘;苦;性凉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祛风止痒。主咽喉肿痛;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胃肠炎;风湿痹
痛;外伤出血;皮肤瘙痒。
白克马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安息香科植物垂珠花的叶。【性味】甘;苦;性微寒【归
经】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润肺;生津;止咳。主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口燥咽干。
斑叶兰【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小斑叶兰、大花斑兰或绒叶斑叶兰
的全草。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润肺止
咳;补肾益气;行气活血;消肿解毒。主肺痨咳嗽;气管炎;头晕乏力;神经衰弱;阳痿;跌打损
伤;骨节疼痛;咽喉肿痛;乳痈;疮疖;瘰疬;毒蛇咬伤。
薄雪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性味】味淡;微甘;性平【功
能主治】润肺止咳。主肺燥咳嗽。
都咸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鸡腰果的果实。【性味】甘;平【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止渴;除烦。主咳逆;心烦;口渴。
剑叶耳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剑叶耳草的全草。【性味】
甘;平【归经】肺;肝;脾经【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脾消积。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痨咯
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吉祥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吉祥草的全草。【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清
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利咽。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痈
肿疮疖。
余甘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果实。【性味】味苦;甘;酸;性凉
【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
烦热口渴;高血压。
金金棒【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绢毛匍匐委陵菜的块根。【性味】甘;平【归
经】肺;脾;胃经【功能主治】滋阴除热,生津止渴。主虚劳发热,虚喘,热病伤津,口渴咽干,妇
女带浊。
二色内风消【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二色五味子的根、藤茎。【性味】苦;
涩;性温【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通经活络;健脾开胃。主劳伤脱力;四肢酸麻;胸闷;纳
呆。
黑珠芽薯蓣【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黑珠芽薯蓣的块茎。【性味】甘;微苦;
凉【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清热解毒。主食少倦怠;虚咳;尿频;咽喉肿痛;痈肿热毒。
亚香棒虫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菌科真菌亚香棒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性味】
甘;温【归经】肾;肺经【功能主治】补益肺肾;益精止血。主肺结核;咳嗽痰血;身体虚弱;阳
痿;遗精。
北沙参【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北沙参的根。【性味】味甘;性凉【归经】归
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肺燥干咳;虚劳嗽血;胃级不足;津伤口干。
仙掌子【来源】药材基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果实。【性味】甘;性
凉【归经】胃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除烦止渴。主胃服不足;烦热口渴。
海松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性味】甘;性微温【归经】肝;肺;
大肠经【功能主治】润燥,养血,祛风。主肺燥干咳,大便虚秘,诸风头眩,骨节风,风痹。并有
润泽皮肤,敷荣毛发的功能。
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
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
物毒性、烈性。
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临床表现为身热不甚,但干咳不已,口咽干燥而渴,知饥纳少;
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疗原则为甘寒滋润,清养肺胃。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
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肺胃阴伤型秋燥能够标本兼治,效果良好,从
根本上治疗此病症。多年来,通过对11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
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4%。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临床痊愈: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肺胃阴伤型秋燥
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肺胃阴伤型秋燥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肺胃
阴伤型秋燥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表二:疗效情况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夏某,男,30岁,身有微热,干咳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在我处诊断为肺胃阴伤型秋燥。服用本药方3天后,症状有所缓解,10天后症状全消,痊愈。
2、王某,女,38岁,身热已退,痰少而粘,口干咽燥,口渴欲饮,舌干红,少苔,脉细数
在我处诊断为肺胃阴伤型秋燥。服用本药方5天后,症状缓解,后又连续服用10天,症状全
消,痊愈。
3、高某,女,44岁,不发热,但干咳不已,口咽干燥而渴,知饥纳少;舌红少苔,脉细
数。在我处诊断为肺胃阴伤型秋燥。服用本药方7天后,症状即基本消失,后又服用10天进行
了巩固治疗,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例子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例1
称取斑鸠木50克、白克马叶15克、斑叶兰15克、薄雪草15克、都咸子20克、剑叶耳草15
克、吉祥草10克、余甘子20克、金金棒80克、二色内风消20克、黑珠芽薯蓣15克、亚香棒虫草
10克、北沙参10克、仙掌子20克、海松子15克、甘草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
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
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斑鸠木50克、白克马叶15克、斑叶兰15克、薄雪草15克、都咸子20克、剑叶耳草15
克、吉祥草10克、余甘子20克、金金棒80克、二色内风消20克、黑珠芽薯蓣15克、亚香棒虫草
10克、北沙参10克、仙掌子20克、海松子15克、甘草10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
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
散剂。
用于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斑鸠木50克、白克马叶15克、斑叶兰15克、薄雪草15克、都咸子20克、剑叶耳草15
克、吉祥草10克、余甘子20克、金金棒80克、二色内风消20克、黑珠芽薯蓣15克、亚香棒虫草
10克、北沙参10克、仙掌子20克、海松子15克、甘草10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
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
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颗粒剂。
用于治疗肺胃阴伤型秋燥。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