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5624阅读:109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其可在多种甲状腺疾病中表现,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炎症、损伤性及新生物等多种病变。在所有的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结节最为常见。甲状腺结节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尤其在中年女性中较多见,大多数为良性增生或胶性结节,恶性结节仅占甲状腺结节的5%左右。甲状腺结节触诊发现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在3%-7%;而高清晰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达20%-70%。西医目前主要以随访观察、手术切除或口服甲状腺素片抑制为主。真正符合手术指征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并不多,因此药物治疗被视为较佳的治疗方案,但长期口服甲状腺素片容易导致多种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故中医药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情志内结,忧思烦怒,肝气失于调达,痰气壅结,化火日久伤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服用方便,疗效显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浙贝12-15g、穿山龙6-10g、夏枯草20-30g、生牡蛎20-30g、王不留行20-30g、莪术10-15g、玄参15-20g、牛蒡子10-15g、白芍10-15g和桔梗10-15g。上述的中药制剂,优选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浙贝15g、穿山龙9g、夏枯草20g、生牡蛎30g、王不留行30g、莪术15g、玄参20g、牛蒡子15g、白芍15g和桔梗10g。上述中药制剂的煎药方法:煎药最好选择砂锅或搪瓷锅,不宜使用不锈钢锅、铝锅或铁锅。先将各原料药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再煎煮,第一次煎煮,水量没过药物至少5厘米(以没过药物5厘米为宜),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0分钟,倒出药液。加水进行第二次煎煮,第二次煎煮时,就可以适当少加一点水,水量没过药物至少2厘米(以没过药物2厘米为宜),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5分钟,倒出药液,再将两次药液合并在一起,混匀即得。将所得药液均分为两份,早晚各一份,温服。用法用量:一日一剂,水煎服,每剂一般煎出500mL,每剂按两份等量分装,分早晚两次服用,一次250毫升,一日两次,10天一疗程,一个疗程见效。方中:浙贝(也称作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夏枯草清泻肝火,清肝明目,并能散结消瘿肿,有一箭双雕之功,且其久服不易伤脾胃;穿山龙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生牡蛎收敛固涩,清热益阴,软坚化痰,敛阴潜阳;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莪术破血祛瘀,消积散结;玄参清热解毒养阴;牛蒡子清热利咽消肿;白芍养血柔肝、平肝滋阴;桔梗宣肺,利咽,祛痰,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火、化痰活血、消瘿散结之功,使肝火、痰瘀得去,肝血得养、肝体得补、肝用得疏,气血调畅,血行痰化,结散瘿消,疾病痊愈,每获良效。主治: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炎等。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该方中所选原料药均是常用药,价格低廉,应用简便,易于制备,无毒副作用,易于被病人接受。2)疗效肯定,疗程短,避免手术,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了因病致穷,因穷致贫的社会现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浙贝15g、穿山龙9g、夏枯草20g、生牡蛎30g、王不留行30g、莪术15g、玄参20g、牛蒡子15g、白芍15g和桔梗10g。上述中药制剂的煎药方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煮,第一煎水量以没过药物5厘米为度,第一煎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20分钟,倒出药液。第二次煎煮时,以水能没过药物2厘米为度,先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5分钟即可。两次药液合在一起混匀(约500mL),然后均分为两份,早晚各服用一份(一份约250ml),温服。实施例2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浙贝15g、穿山龙10g、夏枯草20g、生牡蛎30g、王不留行20g、莪术15g、玄参20g、牛蒡子15g、白芍15g和桔梗10g。上述中药制剂的煎药及服用方法参照实施例1。实施例3一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中药制剂,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浙贝12g、穿山龙6g、夏枯草30g、生牡蛎20g、王不留行25g、莪术10g、玄参15g、牛蒡子10g、白芍10g和桔梗15g。上述中药制剂的煎药及服用方法参照实施例1。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使用效果: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集观察郑州市中医院门诊及病房100例患者,采用单中心研究,观察中医证候变化和B超显示甲状腺结节变化。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痊愈39例,显效33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3%。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外科诊疗常规》(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①甲状腺单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体表结节。②经甲状腺彩色B超、甲状腺MR检查或ECT扫描,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TPOAb、TgAb滴度等检测确诊。中医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气滞痰凝:颈部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②气阴两虚:局部症状同上。性情急躁,易怒,怕热,易汗,口苦,心悸,失眠,多梦,手颤,善食,消瘦,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肿块不能触及,B超示最大结节直径<0.3cm,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B超示最大结节直径缩小≥60%,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B超示最大结节直径缩小30%~60%,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B超示最大结节直径无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以下通过典型病例对本发明中药制剂的疗效作进一步说明。典型病例1姓名:刘xx,女,50岁,汉族,干部,已婚,初诊:2013年07月08日主诉:发现甲状腺结节半年。病史:无家族史。半年前自觉颈部不适,随到医院检查,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结节,服用西药半年,疗效不佳,本人不愿意手术,故慕名来院寻求中医治疗。检查:彩超显示甲状腺左叶大小为6.1cm×2.7cm,内可见一3.9cm×2.1cm囊实性结节,甲状腺右叶为6.7cm×2.1cm,内可见多个结节,最大者为1.9cm×1.2cm。甲状腺狭部厚0.6cm,甲状腺内血流丰富。化验示:甲状腺功能TSH0.169μIU/mL,FT34.63pmol/L,FT414.56pmol/L,症见:头晕,心悸,气短,急躁易怒,善太息,乏力身困,活动后加重。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瘿病(肝郁化火,痰瘀互结)。西医诊断:甲状腺结节,亚临床甲亢。治则:清肝泻火,化痰活血,消瘿散结。服用实施例1所述药物,10天后复诊,以上症状均有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继服20付。20天后再复诊,诸症基本明显减轻,复查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左叶为3.7cm×2.5cm,其内有大小为2.0cm×1.6cm囊实性结节。右叶3.2cm×2.3cm,有多个结节,最大结节为0.5cm×0.6cm,狭部0.2cm。化验示,甲状腺功能TSH0.413μIU/mL,FT33.75pmol/L,FT412.67pmol/L,嘱其再服30付以巩固疗效,以后三个月复查一次。[按语]:情志内结,忧思烦怒,痰气壅结,肝气失于调达,化火日久伤阴,血脉瘀阻,痰瘀互结,形成结节,用本方清肝泻火,化痰活血,消瘿散结,切中病机,疗效显著。典型病例2患者,张xx,女,45岁,初诊:2013年9月16日。主诉:甲状腺结节1年。症见:胸闷,胸胁串痛,烦躁易怒,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气短,干咳痰少,咽干,声嘶,稍有梗阻感,腰酸,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彩超:甲状腺左侧叶查及大小为26mm×25mm×36mm低回声区,左侧叶下3mm强回声团。化验示,甲状腺功能TSH0.171μIU/mL,FT34.32pmol/L,FT415.56pmol/L。西医诊断:甲状腺左侧结节,甲状腺左侧钙化。中医诊断:瘿瘤(肝郁气滞,痰瘀互结)。治则:清肝泻火,化痰活血,消瘿散结。服用实施例2所述药物,10天后复诊,以上症状均有好转,效不更方:上方继服20付。20天后再复诊,症状全部消失,复查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左侧叶查及大小为1mm×1mm×1.2mm低回声区,左侧叶下1mm强回声团。化验示,化验示,甲状腺功能TSH0.462μIU/mL,FT33.61pmol/L,FT412.73pmol/L,基本痊愈,嘱其再服30付以巩固疗效,以后三个月复查一次。[按语]:本案甲状腺结节为痰气郁结于喉所致,辨证痰瘀互结证,以理气化痰,活血散结之法,所以选用本方,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