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56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一种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

背景技术: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们往往需要工作较长的时间,从而使得人体在一天之中始终处于疲劳状态,睡眠时间很短,无法有效改善人体的疲惫状态,以至于积劳成疾,而现有技术的一些穴位贴配方不完善,功效比较差,见效也比较慢,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包括基底层、保护层和贴膏,所述保护层和基底层大小相同,所述基底层和保护层均为圆形,所述基底层与保护层连接,所述保护层通过不干胶覆盖住基底层,所述贴膏位于基底层中部,所述贴膏的外围设有若干磁石能量块,各磁石能量块以贴膏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磁石能量块包括钛、锗、锌、镁、钙、砷能量粉。所述贴膏由人参3-5克、三七6-8克、灵芝2-4克、五味子6-9克、银耳5-8克、麦冬6-10克、阿胶9-15克、生姜5-8克、甘菊6-7克、天花粉5-8克、牡丹皮9-12克、蒲公英2-4克、地骨皮3-6克、桑寄生2-5克、茯苓2-8克、附子6-8克、万年青11-13克、远志2-4克、柏子仁3-6克、酸枣仁1-3克、巴戟天3-5克、何首乌1-2克、黄精2-5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30-40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上设有与磁石能量块大小匹配的凹槽,所述磁石能量块嵌于凹槽内,这样安装磁石能量块比较方便,而且在贴的时候,磁石能量块还不会发生错位或掉落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磁石能量块与凹槽的内壁通过不干胶连接,这样使得磁石能量块与基底层的连接更加牢固。这里采用磁石能量块,即采用西医中的一些能量元素辅助中医的贴膏,共同起作用,中西结合,打破了常规中药道路上只采用纯中药配方的概念,具有引导意义。作为优选,所述贴膏由人参3克、三七6克、灵芝2克、五味子6克、银耳5克、麦冬6克、阿胶9克、生姜5克、甘菊6克、天花粉5克、牡丹皮9克、蒲公英2克、地骨皮3克、桑寄生2克、茯苓2克、附子6克、万年青11克、远志2克、柏子仁3克、酸枣仁1克、巴戟天3克、何首乌1克、黄精2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30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作为优选,所述贴膏由人参5克、三七8克、灵芝4克、五味子9克、银耳8克、麦冬10克、阿胶15克、生姜8克、甘菊7克、天花粉8克、牡丹皮12克、蒲公英4克、地骨皮6克、桑寄生5克、茯苓8克、附子8克、万年青13克、远志4克、柏子仁6克、酸枣仁3克、巴戟天5克、何首乌2克、黄精5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40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作为优选,所述贴膏由人参4克、三七7克、灵芝2克、五味子7克、银耳6克、麦冬8克、阿胶12克、生姜6克、甘菊6克、天花粉7克、牡丹皮11克、蒲公英3克、地骨皮4克、桑寄生4克、茯苓5克、附子7克、万年青12克、远志3克、柏子仁4克、酸枣仁2克、巴戟天4克、何首乌1克、黄精3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35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通过合理完善的中药配方,并且辅以西医的磁石能量块,中西结合,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还能松弛神经,放松颈部肩部,舒缓身心,消除疲劳,见效快,疗程短,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底层,2.防护层,3.不干胶,4.膏贴,5.磁石能量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包括基底层1、保护层2和贴膏4,所述保护层2和基底1层大小相同,所述基底层1和保护层2均为圆形,所述基底层1与保护层2连接,所述保护层2通过不干胶3覆盖住基底层1,所述贴膏4位于基底层1中部,所述贴膏4的外围设有若干磁石能量块5,各磁石能量块5以贴膏4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磁石能量块5包括钛、锗、锌、镁、钙、砷能量粉。所述贴膏4由人参3-5克、三七6-8克、灵芝2-4克、五味子6-9克、银耳5-8克、麦冬6-10克、阿胶9-15克、生姜5-8克、甘菊6-7克、天花粉5-8克、牡丹皮9-12克、蒲公英2-4克、地骨皮3-6克、桑寄生2-5克、茯苓2-8克、附子6-8克、万年青11-13克、远志2-4克、柏子仁3-6克、酸枣仁1-3克、巴戟天3-5克、何首乌1-2克、黄精2-5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30-40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作为优选,所述基底层1上设有与磁石能量块5大小匹配的凹槽,所述磁石能量块5嵌于凹槽内,这样安装磁石能量块5比较方便,而且在贴的时候,磁石能量块5还不会发生错位或掉落的现象。作为优选,所述磁石能量块5与凹槽的内壁通过不干胶连接,这样使得磁石能量块5与基底层1的连接更加牢固。这里采用磁石能量块5,即采用西医中的一些能量元素辅助中医的贴膏,共同起作用,中西结合,打破了常规中药道路上只采用纯中药配方的概念,具有引导意义。实施例1贴膏4由人参3克、三七6克、灵芝2克、五味子6克、银耳5克、麦冬6克、阿胶9克、生姜5克、甘菊6克、天花粉5克、牡丹皮9克、蒲公英2克、地骨皮3克、桑寄生2克、茯苓2克、附子6克、万年青11克、远志2克、柏子仁3克、酸枣仁1克、巴戟天3克、何首乌1克、黄精2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30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实施例2贴膏4由人参5克、三七8克、灵芝4克、五味子9克、银耳8克、麦冬10克、阿胶15克、生姜8克、甘菊7克、天花粉8克、牡丹皮12克、蒲公英4克、地骨皮6克、桑寄生5克、茯苓8克、附子8克、万年青13克、远志4克、柏子仁6克、酸枣仁3克、巴戟天5克、何首乌2克、黄精5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40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实施例3贴膏4由人参4克、三七7克、灵芝2克、五味子7克、银耳6克、麦冬8克、阿胶12克、生姜6克、甘菊6克、天花粉7克、牡丹皮11克、蒲公英3克、地骨皮4克、桑寄生4克、茯苓5克、附子7克、万年青12克、远志3克、柏子仁4克、酸枣仁2克、巴戟天4克、何首乌1克、黄精3克组成,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熬制35分钟,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1、选择病例标准:具有疲劳现象的对象,如体乏无力,精神不振等。2、诊断标准:凡具有上述现象的人,均为本发明所针对的疗效对象。3、治疗方案:在使用前,先用热毛巾来回擦拭肩部、背部或脚底穴位处,然后再将热毛巾捂于需要贴敷的穴位处5分钟,然后贴上穴位贴,持续30-35分钟,一个疗程为12天。4、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疲劳现象消失,人精神饱满;好转:疲劳现象明显缓解;无效:疲劳现象无缓解,甚至更加疲劳。5、统计学处理:经确诊100名疲劳对象,其中男52名,女48名,其中年龄最小26岁,年龄最大38岁,经本穴位贴贴敷一个疗程后,治愈52例,好转40例,无效8例,经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达92%。6、结论:由上述试验资料表面,本发明是由中西医结合,贴敷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方便,功效显著,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缓解疲劳的中药穴位贴通过合理完善的中药配方,并且辅以西医的磁石能量块5,中西结合,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还能松弛神经,放松颈部肩部,舒缓身心,消除疲劳,见效快,疗程短,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