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50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蛔虫运动活跃,并钻入胆道而出现的急性上腹痛或胆道感染,发作时病人疼痛难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疗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用于治疗蛔虫病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西药、针剂类治疗蛔虫病的药物,虽然起效快,当时便可缓解症状,但是很难达到彻底除根,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萹蓄6-8、椿白皮2-4、蚕蛹10-12、苦楝皮3-5、乌梅6-8、枳实8-10、柴胡2-4、熟大黄4-6、木香2-4、熟附子3-5、蒲公英8-12、使君子5-6、仙鹤草2-4、羌活5-10、山茱萸10-12、大麦芽15-20、扁竹根3-5、网肺衣2-4、米碎木皮4-5。

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萹蓄7、椿白皮3、蚕蛹11、苦楝皮4、乌梅7、枳实9、柴胡3、熟大黄5、木香3、熟附子4、蒲公英10、使君子5、仙鹤草3、羌活8、山茱萸11、大麦芽18、扁竹根4、网肺衣3、米碎木皮4.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半个小时,过滤取煎煮液,服用煎煮液,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般8-10剂即可将蛔虫排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科学,各药物之间相辅相成,具有驱蛔利胆、行气止痛、疏肝理气、清热利胆的功效,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病,具有确切疗效,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治愈率高达94.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胆道蛔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萹蓄7、椿白皮3、蚕蛹11、苦楝皮4、乌梅7、枳实9、柴胡3、熟大黄5、木香3、熟附子4、蒲公英10、使君子5、仙鹤草3、羌活8、山茱萸11、大麦芽18、扁竹根4、网肺衣3、米碎木皮4.5。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加入适量的纯净水煎煮半个小时,过滤取煎煮液,服用煎煮液,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一般8-10剂即可将蛔虫排尽。

典型病例:

病例1,佘某,女,32岁,突发右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痛,且向右后背部放散,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吐为胃内容物及苦水,时发时止,西医诊断为胆道蛔虫病;苔薄腻,脉弦紧,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三剂后,症状明显好转,有蛔虫随大便排出,后继续服用一周,诸症全消,疼痛未见复发。

病例2:张某,男,3岁半,近日大便有数条蛔虫排出,伴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绞痛时伴恶心、呕吐等全身不适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剂,恶心、呕吐停止,右上腹疼痛明显减轻,后继续服用五剂,症状全消,痊愈。

病例3:郭某,男,46岁,腹痛、呕吐不止数日,大便中见蛔虫,检查确诊胆道蛔虫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服用三剂后,腹痛、呕吐缓解,继续服用五剂以巩固疗效,,症状完全消失,B超显示胆道中蛔虫完全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