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918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


背景技术:

蟾蜍草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多分枝,被倒向疏柔毛,性凉,味苦、辛。从临床应用上看蟾蜍草提取物多用于镇咳、治疗咽喉肿痛。目前未见有用其提取物治疗尿路感染方面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
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将蟾蜍草粉碎至80目,加蟾蜍草重量10倍的蒸馏水在功率为85W的微波下处理45分钟,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保留残渣,将上层澄清液在真空度为0.098mpa,旋转速率为100rpm,温度为72-75℃的旋转蒸发仪下浓缩至含水量为8%的稠膏,将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末状物A;
向残渣中加入残渣体积8倍75%的乙醇,在80℃下回流提取1小时,将提取液在真空度为0.098mpa,旋转速率为100rpm,温度为65-68℃的旋转蒸发仪下浓缩至含水量为8%的稠膏,将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末状物B;
将末状物A与末状物B混合得到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
所述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中含原儿茶酸0.037mg/g、高车前甙0.18mg/g、尼泊黄酮甙0.2mg/g。
所述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作为唯一有效成分用于制备成片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其中,每粒片剂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3g,每包颗粒剂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3g,每15ml口服液中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g,每粒胶囊中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3g。
本发明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消炎、利水通淋的功效,治疗尿路感染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将蟾蜍草粉碎至80目,加蟾蜍草重量10倍的蒸馏水在功率为85W的微波下处理45分钟,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保留残渣,将上层澄清液在真空度为0.098mpa,旋转速率为100rpm,温度为72-75℃的旋转蒸发仪下浓缩至含水量为8%的稠膏,将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末状物A;
向残渣中加入残渣体积8倍75%的乙醇,在80℃下回流提取1小时,将提取液在真空度为0.098mpa,旋转速率为100rpm,温度为65-68℃的旋转蒸发仪下浓缩至含水量为8%的稠膏,将稠膏真空干燥,粉碎成末状物B;
将末状物A与末状物B混合得到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
所述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中含原儿茶酸0.037mg/g、高车前甙0.18mg/g、尼泊黄酮甙0.2mg/g。
所述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作为唯一有效成分用于制备成片剂、颗粒剂、口服液、胶囊,其中,每粒片剂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3g,每包颗粒剂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3g,每15ml口服液中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g,每粒胶囊中含所述蟾蜍草提取物1.3g。
选择10-12周龄雄性大鼠50只,体重180-250g,随机分为A、B两组,对大鼠禁水18小时后,用2%的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固定在解剖板上,腹部去毛后消毒,剖腹,进入腹腔,漏出左侧后腹壁,认清左侧输尿管,将穿有丝线的角针由输尿管中段两侧分别向后腹壁外侧穿针,暴露膀胱,将0.75ml/只大肠杆菌菌液(菌液中大肠杆菌菌数为3-5x104/ml)缓慢注入大鼠膀胱,注射完成后,拉紧腹壁外侧丝线两端,以适当松紧度结扎输尿管,清理腹腔,逐层缝合切口,恢复饮水和饲喂,术后20小时,拆去腹壁外侧的输尿管结扎线,使输尿管重新开放。
开放输尿管后,每天给药2次,对A组大鼠每只/每次给1.3g治疗尿路感染的蟾蜍草提取物,对B组大鼠每只/每天给1.3g按常规方法制得的蟾蜍草提取物(制取方法为,将蟾蜍草与水按1:10的重量比混合,加热煮制30分钟,取煮制液浓缩制膏,最终真空干燥,粉碎成末状物)。
给药后1个小时观察A、B两组大鼠二便症状,得到,B组大鼠尿频次数明显多于A组(P<0.01),连续给药3次后,A组大鼠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二便正常,B组大鼠精神萎靡,动作迟缓、尿频、便干。
连续给药2天后,处死A、B两组大鼠,在无菌环境下抽取A、B两组大鼠膀胱尿液,接种于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A组无细菌生长,B组有大量细菌生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