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840阅读:3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二)

背景技术: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气急、胸闷和呼吸困难,并随肺气肿程度的逐渐发展而呈进行性加重。早期可无症状或仅在劳动、运动时感到气短,逐渐难以胜任原来的工作。随着肺气肿的进展,呼吸困难程度随之加重,稍一活动甚至完全休息时仍感气短。此外,还会感到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上腹胀满。

目前,用于治疗肺气肿的药物较多,西医治疗多以消炎、镇咳对症治疗为主;但是,西药用药费用高,副作用大,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中医治疗肺气肿的药物,具有副作用小和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的青睐;但是,现有的这些治疗肺气肿的中草药,由于其配方的选择问题,往往出现见效慢,治疗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五味子5-10份,白芍5-15份,麦门冬5-15份,山慈菇5-15份,没食子5-15份,萍蓬草根5-20份,雪里开5-20份,紫苏梗5-15份,枸杞5-15份,芸香草5-10份,紫菀3-15份,薄荷5-20份,牛蒡子5-15份,红莲10-18份,灯心草5-10份,芙蓉叶5-15份,兰花参5-15份,白鹇5-10份。

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五味子8份,白芍10份,麦门冬12份,山慈菇10份,没食子10份,萍蓬草根11份,雪里开10份,紫苏梗8份,枸杞8份,芸香草8份,紫菀9份,薄荷10份,牛蒡子10份,红莲12份,灯心草8份,芙蓉叶8份,兰花参10份,白鹇7份。

所述中药为汤剂。

使用方法: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0ml。

本发明各原料药功效如下: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经: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主治血虚寒热,脘腹疼痛,胁痛,肢体痉挛疼痛,痛经,月经不调,崩漏,自汗,盗汗,下痢泄泻,头痛眩晕。

麦门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肺、胃、心经;功能主治: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

山慈菇:性味:甘、微辛,寒,小毒;归肝、胃、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肺热咳嗽,蛇、虫咬伤。

没食子:性味:苦,温;归经:归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涩肠,固精,敛肺,止血;主治久泻久痢,遗精,盗汗,咳嗽,咯血,便血,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

萍蓬草根: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活血,健胃消食;主治肺热咳嗽,瘀血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食积。

雪里开:性味:辛、苦、凉。归心、肺、胃经。清热解毒,祛痰镇咳,行气活血,止痛;主治小儿高热惊风,咳嗽,咽喉肿痛,头痛,胃痛,腹痛,跌打损伤,腮腺炎,蛇伤等。

紫苏梗: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得配本草》载:“疏肝,利肺,理气,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枸杞:性味:甘,平;归经:归肝、肾、肺经;功能主治:养肝,滋肾,润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芸香草:性味:辛,苦,性温,解表,利湿,平喘,止咳。治伤暑感冒,淋病,风湿筋骨酸痛,慢性气管炎。

紫菀:性味:辛,苦,温。归肺经。功用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薄荷:性味:味辛,性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

牛蒡子:性味:辛;苦;性寒。归经:归肺;胃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肿。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

红莲:性味:苦、甘,寒。归肺、心、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平肝,行血,调经。用于发热烦渴,肺热咳嗽,头痛眩晕,湿热黄疸,月经不调,药食中毒。

灯心草: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归心、肺、小肠、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治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

芙蓉叶:性味:辛,微苦,凉;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疽肿毒,恶疮,缠身蛇丹,脓疱疮,肾盂肾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兰花参:味甘、微苦,性平。补虚解表。用于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闽东本草》载:“解表清热,化痰止嗽。治风热喘嗽,咳血,衄血,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白鹇:性味:甘,平;归经:入脾;肺经。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益肺。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大便溏泄;虚劳发热;咳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的药材相辅相成,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对于治疗肺气肿有显著的疗效,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益气生津之功效,而且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效果好,安全,无副作用,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五味子5g,白芍5g,麦门冬5g,山慈菇5g,没食子5g,萍蓬草根5g,雪里开5g,紫苏梗5g,枸杞5g,芸香草5g,紫菀3g,薄荷5g,牛蒡子5g,红莲10g,灯心草5g,芙蓉叶5g,兰花参5g,白鹇5g清洗干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煮沸后过滤备用。

使用时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0ml。

实施例2:

将五味子10g,白芍15g,麦门冬15g,山慈菇15g,没食子15g,萍蓬草根20g,雪里开20g,紫苏梗15g,枸杞15g,芸香草10g,紫菀15g,薄荷20g,牛蒡子15g,红莲18g,灯心草10g,芙蓉叶15g,兰花参15g,白鹇10g清洗干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煮沸后过滤备用。

使用时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0ml。

实施例3:

将五味子8g,白芍10g,麦门冬12g,山慈菇10g,没食子10g,萍蓬草根11g,雪里开10g,紫苏梗8g,枸杞8g,芸香草8g,紫菀9g,薄荷10g,牛蒡子10g,红莲12g,灯心草8g,芙蓉叶8g,兰花参10g,白鹇7g清洗干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4-5小时后,煮沸后过滤备用。

使用时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0m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