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090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成治疗胃癌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癌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发病率都很高,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我国是胃癌高发地区,且胃癌经常到晚期才得到诊断,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胃癌内科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胃癌化疗CR率低,生存期延长不显著,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较大,加上晚期胃癌患者大多有乏力、纳差、体质下降等,免疫功能差,对化疗耐受性差。现阶段,胃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尽人意,目前尚无有效的西药及中成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癌的中药,该药物在治疗胃癌方面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桃仁5~15份、姜黄3~5份、虎杖25~40份、苍术10~20份、山药5~15份、黄芪10~20份、人参2~5份、虫草1~2份、当归15~25份、雷公藤3~5份、延胡索5~10份、党参5~10份、茯苓10~20份、冬凌草10~20份、白英10~15份。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桃仁10份、姜黄4份、虎杖30份、苍术15份、山药10份、黄芪15份、人参3份、虫草1份、当归20份、雷公藤4份、延胡索7份、党参7份、茯苓15份、冬凌草15份、白英12份。各味原料药的药理药效:苍术:为多年生草本苍术的根状茎。拉丁学名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山药:生者性凉,熟则化凉为温。归肺、脾、肾经。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主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人参:别名,山参、园参、人衔、血参、孩儿参等,英文名:Ginseng,GinsengRoot,拉丁植物名:PanaxginsengC.A.Mey.;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冬虫夏草:又名虫草,是我国民间惯用的一种名贵滋补药材。味甘,性平。入肺、肾经。冬虫夏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滋补肺肾,对肺癌、肝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对肺虚久咳,气喘,肺结核咯血,盗汗,肾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神经衰弱及化疗、放疗后的红细胞下降都有疗效。姜黄:拉丁学名:CurcumalongaL.)又名:郁金、宝鼎香、毫命、黄姜等。味辛,性温。入心、脾经。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党参:拉丁学名;Codonopsispilosula,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的厚片,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切面黄白色或黄棕色,有裂隙或菊花纹,中央有淡黄色圆心。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咳喘气短,津伤口渴,血虚萎黄,心悸头晕。黄芪:别名,绵黄芪等,英文名:MilkvetchRoot,中药拉丁名:RADIXASTRAGALI;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延胡索:拉丁文名CorydalisyanhusuoW.T.WangexZ.Y.SuetC.Y.Wu,又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苦,气温,无毒。入肺、脾二经,又入肝足厥阴。调月水气滞血凝,止产后血晕,跌扑损伤,下血崩淋,心腹卒痛,小肠胀疼,皆能主治。及气血中佐使之品,可偶用见长者也。产后亦宜少用,非曰用之于补气、补血之内,便可肆然多用耳。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用于湿热结节、癌瘤积毒,临床上用其治疗麻风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药理研究也表明其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冬凌草:冬凌草又名冰凌草,为唇形科香茶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小灌木,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桠变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胃、肝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蛇虫咬伤、风湿骨痛,具有抗肿瘤、抗菌作用和解热降燥等功效。对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有一定缓解作用,可防治放射治疗的副反应,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等。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白英:别名白毛藤、白草、毛千里光、毛风藤、排风藤、毛秀才、葫芦草、金线绿毛龟。味苦,性平,有小毒。入肝、胆经。有解毒消肿,抗癌的功效,用于癌症,黄疸型肝炎。当归:拉丁学名:Angelicasinensis,别名干归、秦哪、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味甘,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茯苓:俗称云苓,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本发明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为经过多年临床试验总结而得,通过消除胃角质和胃炎等起因和并发症,消除胃癌成因,从根本上避免胃癌的复发,使得患者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临床病例研究:以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胃癌TNM分期标准(2010),分期方式见下表1:表1IIA期T1N2M0、T2N1M0、T3N0M0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M)M0:无远处转移M1:存在远处转移。对照组:引用“中国肿瘤登记地区2007年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中国肿瘤》2011中的数据,如表2所示:分期5年生存率I期约90%II期约70%III期约30%IV期约10%表2治疗组:随机选取100位被确诊为I期~IV期的胃癌患者,满足切除条件的采用常规切除手术后服用实施例1的药剂3个疗程,不满足切除条件的先服用实施例1的药剂3个疗程,如仍然不满足切除条件则持续服用实施例1的药剂;每3个疗程复查一次;100位患者中I期31位,II期44位,III期20位,IV期5位。随访病人5年后得到表3中的数据;组别人数2年内无复发人数5年内生存人数5年生存率I期31303096.8%II期44363579.5%III期2014840%IV期5000表3通过对比表2、3中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配合治疗后明显提高了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桃仁5~15份、姜黄3~5份、虎杖25~40份、苍术10~20份、山药5~15份、黄芪10~20份、人参2~5份、虫草1~2份、当归15~25份、雷公藤3~5份、延胡索5~10份、党参5~10份、茯苓10~20份、冬凌草10~20份、白英10~15份。实施例1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由如下步骤进行制备:S1,称取原料药桃仁10g、姜黄4g、虎杖30g、苍术15g、山药10g、黄芪15g、人参3g、虫草1g、当归20g、雷公藤4g、延胡索7g、党参7g、茯苓15g、冬凌草15g、白英12g;S2,将所有原料药研磨成粉末状,并加10倍水浸泡5小时;S3,连浸泡水一起用火煎煮,煎煮时首先加热至沸腾状再降低为90℃~100℃使药液蒸发为原本的1/3,过滤出药渣,并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一次药液;S4,向药渣中加8倍水后重复步骤S3后过滤出药渣,收集留下的药液作为二次药液;S5,将一次药液和二次药液混合均匀后加热浓缩、干燥得到的粉末即为一天服用的剂量,分装入胶囊内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后间隔5天服用。实施例2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为称取原料药姜黄3g、虎杖25g、苍术10g、山药5g、黄芪10g、人参2g、虫草1g、桃仁5g、当归15g、雷公藤3g、延胡索5g、党参5g、茯苓10g、冬凌草10g、白英10g。实施例3一种治疗胃癌的中药,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1为称取原料药桃仁15g、姜黄5g、虎杖40g、苍术20g、山药15g、黄芪20g、人参5g、虫草2g、当归25g、雷公藤5g、延胡索10g、党参10g、茯苓20g、冬凌草20g、白英15g。病例一:赵某,男,45岁。患者于2010年6月因上腹不适疼痛去医院检查,确诊为I期胃癌,手术切除病灶区,休息半个月后,服用实施例1的治疗胃癌的中药,持续3个疗程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复查无任何复发迹象,随访至今一直存活。病例二:张某某,男,61岁。患者于2009年7月上腹疼痛、水肿,有时伴有嗳气、返酸、呕吐,且症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经过CT检查发现胃部有阴影,10处淋巴结出现转移迹象,为III期胃癌,在进行手术切除已发现病灶区后配合淋巴清扫手术后,有新的病变出现。来发明人处就诊,服用实施例1的治疗胃癌的中药一个疗程后,腹水消失,食欲增加,病灶区不再扩大,原方继服一年,病变区域消失,随访存活至今。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