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003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活检钳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内镜临床工作中使用的活检钳的操作程序如下:将活检钳插入内镜活检通道,张开活检钳头端,抵近并钳取活组织;将活检钳从内镜活检通道拔出,张开活检钳头端,取下活组织块并放入保存液中;再次将活检钳插入内镜活检通道,重复操作钳取第2块组织块;依次类推,直至活检的组织块数量达到需要的数量。因无法一次性活检出需要的组织块数量,因此操作耗时较长,有时甚至影响患者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可一次性钳取多块组织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包括钢丝管、回收管、钢丝控制体、连接管、负压装置、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密封件、钳头;所述的钢丝控制体、钢丝管、钳头依次相接,设置在钢丝控制体上的第一控制件通过钢丝控制钳头的张开或闭合;回收管的一端与钢丝管相接,回收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相接;所述的连接管与负压装置的负压腔相通,所述的钢丝管、回收管、连接管、负压装置的负压腔形成相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回收管内设有阻挡件,所述的第二控制件伸入连接管内,密封件设置在第二控制件的端部上,第二控制件通过密封件控制连接管和负压腔之间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连接管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第二控制件上,所述的密封件位于负压腔内,所述的连接管和负压腔形成连通口,密封件端面的面积大于连通口的面积。通过第二控制件,可以控制连接管和负压腔之间的连通与不连通;同时由于弹簧的复位作用,可使连通口处于常闭状态,即连接管和负压腔不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回收管、钢丝控制体均与钢丝管的端部相接,钢丝控制体内设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钢丝穿过密封装置,钢丝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控制件上,钢丝的另一端连接在钳头上。密封装置可以隔绝钢丝控制体和钢丝管之间的空气流通,同时允许钢丝穿过。

进一步的是:活检钳还包括回收活塞,伸入回收管内的回收活塞穿过阻挡件。阻挡件可以阻止组织块被吸入负压腔内,同时回收活塞可以推出组织块。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回收管内设有棉质体,棉质体位于阻挡件和连接管之间的回收管内。棉质体可以阻止液体流入负压腔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负压装置包括负压腔体和相对负压腔体移动的负压活塞,所述的负压活塞和负压腔体围成负压腔,负压腔体上设有负压开关。打开负压开关可以使得负压腔和大气相通。

进一步的是:活检钳还包括用于控制负压活塞移动的第三控制件。第三控制件可以使得负压腔处于负压状态。

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装置为电动负压装置,电动负压装置内设有负压腔;活检钳还包括用于控制负压腔内负压状态的第三控制件。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钳头包括均匀分布在钢丝管内壁上的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三钳体,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三钳体均转动式地安装在钢丝管的内壁上;所述的钢丝有3根,第一根钢丝连接在第一钳体的内钳体上,第二根钢丝连接在第二钳体的内钳体上,第三根钢丝连接在第三钳体的内钳体上。3个钳体的结构设计,更容易的嵌取组织块。

总的说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负压吸引的方式,插入活检钳一次,可单手连续活检多块活体组织(理论上可多达数十块)。

2、本发明的回收管为一次性使用,拆卸后可一次性回收多块活检的组织块,符合国家内镜消毒技术规范。

3、本发明的负压装置可拆卸,并可重复使用,且可采用合适的电动或者手动的负压装置。

4、本发明取出负压装置及回收管后,可冲洗及浸泡消毒。

5、本发明的钳头为三瓣结构,更容易钳取组织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钳头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只画出其中两个钳体。

图3是本发明钳头张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只画出其中两个钳体。

图4是本发明集成在一个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钳头张开时,3个外钳体的钳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控制件,2为第二控制件,3为第三控制件,4为钢丝控制体,5为钢丝管,6为回收管,7为连接管,8为钢丝,9为密封装置,10为阻挡件,11为棉质体,12为回收活塞,13为弹簧,14为密封件,15为负压装置的负压腔体,16为负压腔,17为负压装置的负压活塞,18为负压开关,19为内钳体,20为外钳体,21为套环,22为连通口,23为壳体,24为透明窗,25为排气口,26为实施例2中的电动负压装置,27为钳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方向与图1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

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一种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包括钢丝管、回收管、钢丝控制体、连接管、负压装置、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密封件、钳头;所述的钢丝控制体、钢丝管、钳头依次相接,设置在钢丝控制体上的第一控制件通过钢丝控制钳头的张开或闭合;回收管的一端与钢丝管相接,回收管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相接;所述的连接管与负压装置的负压腔相通,所述的钢丝管、回收管、连接管、负压装置的负压腔形成相通的气流通道;所述的回收管内设有阻挡件,所述的第二控制件伸入连接管内,密封件设置在第二控制件的端部上,第二控制件通过密封件控制连接管和负压腔之间的连通状态。

下面对本方案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连接管的下端与负压装置相接,并与负压装置的负压腔相通。连接管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装在第二控制件上,密封件位于负压腔内,且密封件设置在第二控制件的下端,连接管和负压腔相接之处形成连通口,密封件端面的面积大于连通口的面积。按下第二控制件时,第二控制件向下运动时,连通口打开,连接管和负压腔相通;松开第二控制件时,由于弹簧的复位作用,第二控制件向上运动,连通口被封住,连接管和负压腔不相通。

所述的回收管、钢丝控制体均与钢丝管的端部相接,回收管、钢丝控制体和钢丝管在钢丝管的端部处形成三通结构,此处钢丝管的端部即钢丝管的首端、即图1中钢丝管的上端。第一控制件设置在钢丝控制体上,钢丝控制体内设有密封装置。所述的钢丝穿过密封装置,钢丝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控制件上,钢丝的另一端连接在钳头上,通过第一控制件可以控制钳头的张开或闭合。密封装置允许钢丝穿过,但不允许气流通过。组织块从钢丝管内被吸入至回收管内,密封装置应合理设置在钢丝控制体内,不阻挡组织块在钢丝管和回收管之间的流通。

活检钳还包括回收活塞,伸入回收管内的回收活塞穿过阻挡件。回收活塞与回收管的相交处应保持密封性,防止空气流通。回收管内吸入组织块时,向下移动活塞,则组织块从回收管内滑出。阻挡件能阻挡组织块进入棉质体的区域,同时阻挡件能允许气体的流通,阻挡件可以设计带网状结构。

所述的回收管内设有棉质体,棉质体位于阻挡件和连接管之间的回收管内。即在阻挡件往连接管的方向上,在回收管内填充有棉质体。棉质体可以防止一些液体流入负压腔内,起到防溅防污染的作用,棉质体可为纤维棉或者棉花等。

负压装置包括负压腔体和相对负压腔体移动的负压活塞,负压活塞和负压腔体围成负压腔,负压腔体上设有负压开关,打开负压开关,负压腔和大气相通;关闭负压开关,负压腔和大气不连通;负压开关可采用单向隔膜。活检钳还包括用于控制负压活塞移动的第三控制件,第三控制件设置在负压装置上,通过第三控制件的上下移动可以控制负压活塞的上下移动。该负压装置为手动的负压装置,通过第三控制件直接控制负压活塞的移动。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钳头设置在钢丝管的末端,即图1中钢丝管的下端。钳头包括均匀分布在钢丝管内壁上的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三钳体;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三钳体均分为内钳体和外钳体,位于钢丝管内部的为内钳体,位于钢丝管外部的为外钳体。第一钳体、第二钳体、第三钳体均转动式地安装在钢丝管的内壁上;钢丝有3根,3根钢丝沿着钢丝管内部的圆周内壁均匀分布,第一根钢丝连接在第一钳体的内钳体上,第二根钢丝连接在第二钳体的内钳体上,第三根钢丝连接在第三钳体的内钳体上。按下第一控制件时,即第一控制件向下移动,第一控制件的移动推动钢丝向下运动,带动3个钳体转动,3个钳体形成向外张开的结构;向上拉第一控制件时,3个钳体闭合。本方案中,钳头采用3个钳体的结构形式,相比钳头采用2个钳体的结构形式,3个钳体的结构形式能使钳头更加容易的夹取组织块;2个钳体的结构形式,如果组织块不在2个钳体张开的开口上,则不容易夹取到组织块。结合图6所示,这种三瓣式钳头为一体式的刚性结构,每瓣钳体的中央有一透气孔(即钳口上设有透气孔),钳体的钳口为锯齿状,可防滑,方便钳取较硬的组织。钳头内部保持气密、光滑。

结合图4所示,第一控制件、第二控制件、第三控制件上均设有相应的套环,从而方便操作。钢丝控制体、回收管、连接管和负压装置集成在一个壳体内,壳体上设有可打开的透明窗,通过透明窗可以观察到组织块的情况;打开透明窗,可以拆卸负压装置。

使用该采用负压装置的连续活检钳吸取第一块组织块时,按下第三控制件上的套环,负压装置的负压活塞向下运动,负压腔内形成负压状态(负压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将钢丝管插入内镜活检孔中;再按下第一控制件上的套环,钳头的3个钳体处于张开状态,再提起第一控制件的套环,钳头闭合并钳取组织块;按下第二控制件的套环,被钳取的组织块从钢丝管内部一直被吸入回收管内,阻挡件阻挡组织块被吸入负压腔内。

吸取第二块组织块时,提拉第三控制件的套环,再马上按下第三控制件的套环,使负压装置的负压腔再次处于负压状态,然后再依次操作第一控制件和第二控制件上的套环,从而完成吸取第二组织块。然后重复操作,即可吸取多块组织块。当不再吸取组织块时,将回收管从钢丝管上拆卸下来,按下活塞活塞,将钳取的组织块放入活检瓶中。

回收管为一次性使用,活检完成后即废弃,取下负压装置及回收管,冲洗钳头内部,并将活检钳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负压装置可多次使用。

实施例2

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其余未提及技术特征如实施例1。

结合图5所示,负压装置为电动负压装置,电动负压装置内设有负压腔;同时,电动负压装置上还设有排气口,打开排气口,负压装置的负压腔与大气相通。活检钳还包括用于控制负压腔内负压状态的第三控制件,第三控制件设置在负压装置上,通过第三控制件可以调节负压腔内的负压状态。该电动负压装置通过第三控制件控制的是电动负压装置的按钮,通过该按钮可以调节负压腔内的负压状态。电动负压装置可选用微型直流隔膜真空泵、刮片式真空泵等。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