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61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雀斑是发生面部皮肤上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女性较多,其数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和两颊,可累及颈、肩、手背等暴露部位,非暴露部位无皮疹。夏季经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则减轻或消失。目前,临床上治疗雀斑通常采用:外涂脱色剂,使之斑块颜色变淡,近于正常皮肤的颜色,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治标不治本。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火郁于细小脉络的血分中,复受风邪侵袭,风火之邪相而引起,亦可因禀赋不足,肾水不能荣华于面,浮火结滞而形成。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雀斑的发病机理,以祛风除邪、补肝益肾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脱色剂治疗雀斑存在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10-30份,女贞子10-20份,麦冬10-20份,牡丹皮5-15份,冬瓜仁10-20份,浮萍10-20份,六月雪10-20份,水牛角5-15份,桑椹10-20份,白毛藤10-20份,苍耳子5-15份,黄芩10-20份,蒲公英10-20份,狗肝菜10-20份,旋覆花5-15份,羌活10-20份,黄精10-20份,红花5-15份,丹参10-20份,大枣10-20份,菟丝子10-20份,白芍5-15份,紫草10-20份,甘草5-1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熟地黄20份,女贞子15份,麦冬15份,牡丹皮10份,冬瓜仁15份,浮萍15份,六月雪15份,水牛角10份,桑椹15份,白毛藤15份,苍耳子10份,黄芩15份,蒲公英15份,狗肝菜15份,旋覆花10份,羌活15份,黄精15份,红花10份,丹参15份,大枣15份,菟丝子15份,白芍10份,紫草15份,甘草10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熟地黄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女贞子具有具有滋补肝肾、益阴养血的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冬瓜仁具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的功效;浮萍具有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六月雪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水牛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功效;桑椹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的功效;白毛藤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的功效;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狗肝菜具有清热凉血、利尿解毒的功效;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羌活具有散寒解表、祛风胜湿、除痹止痛的功效;黄精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健脾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解毒、退火解郁、养肝补肾、凉血祛风之功效,对雀斑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和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安全性评价,其疗效显著,作用安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2%,治愈率达7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20g,女贞子15g,麦冬15g,牡丹皮10g,冬瓜仁15g,浮萍15g,六月雪15g,水牛角10g,桑椹15g,白毛藤15g,苍耳子10g,黄芩15g,蒲公英15g,狗肝菜15g,旋覆花10g,羌活15g,黄精15g,红花10g,丹参15g,大枣15g,菟丝子15g,白芍10g,紫草15g,甘草10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30g,女贞子10g,麦冬20g,牡丹皮5g,冬瓜仁20g,浮萍10g,六月雪20g,水牛角5g,桑椹20g,白毛藤10g,苍耳子15g,黄芩10g,蒲公英20g,狗肝菜10g,旋覆花15g,羌活10g,黄精20g,红花5g,丹参20g,大枣10g,菟丝子20g,白芍5g,紫草20g,甘草5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10g,女贞子20g,麦冬10g,牡丹皮15g,冬瓜仁10g,浮萍20g,六月雪10g,水牛角15g,桑椹10g,白毛藤20g,苍耳子5g,黄芩20g,蒲公英10g,狗肝菜20g,旋覆花5g,羌活20g,黄精10g,红花15g,丹参10g,大枣20g,菟丝子10g,白芍15g,紫草10g,甘草1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23g,女贞子12g,麦冬17g,牡丹皮7g,冬瓜仁18g,浮萍12g,六月雪17g,水牛角7g,桑椹18g,白毛藤12g,苍耳子13g,黄芩12g,蒲公英18g,狗肝菜12g,旋覆花13g,羌活12g,黄精18g,红花7g,丹参18g,大枣12g,菟丝子18g,白芍7g,紫草18g,甘草7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熟地黄17g,女贞子18g,麦冬12g,牡丹皮13g,冬瓜仁12g,浮萍18g,六月雪12g,水牛角13g,桑椹12g,白毛藤17g,苍耳子7g,黄芩18g,蒲公英12g,狗肝菜17g,旋覆花7g,羌活18g,黄精12g,红花13g,丹参12g,大枣18g,菟丝子12g,白芍13g,紫草12g,甘草13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雀斑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48例,其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20~60岁。

二、诊断标准:

1、面部皮损为黑斑,平于皮肤,色如尘垢,淡褐或淡黑,无痒痛;

2、常发生在额、眉、颊、鼻背、唇等颜面部;

3、多见于女子,起病有慢性过程;

4、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嗜黑素细胞也有较多的色素;可在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数淋巴细胞浸润。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五天为一疗程。

四、疗效标准:

1、治愈: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

2、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

3、未愈: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消退不足30%。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8-15个疗程,治愈36例,好转8例,未愈4例。治疗期间对中药品临床引起各类型的过敏反应、疑为药物引起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功能和形态方面的异常、疑为药物引起癌症等致突变反应、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其他不良反应进行了评价,即中药品不良反应(ADR)评价,未发生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李某,男,28岁。患者自述:8岁时在鼻翼两边发现针头大小黑褐色斑点,不痛不痒,并未重视。近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斑点越来越大,在肩部及手臂也出现大小不一圆形斑块。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6个疗程后,黑斑明显减少,颜色变淡;继续服用4个疗程,症状消失,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治愈。

病例2:王某,女,36岁。患者自述:面部及颈部布满大小不一的圆形黑褐色雀斑,夏季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数目增多,冬季症状减轻。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皮损明显消退;续服4个疗程后,各症状消失,颜面皮肤呈正常肤色,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