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771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



背景技术:

水疱型脚气的水疱或群或散分布于足跖、足缘,局部皮肤潮红,继发细菌感染时出现水疱脓疱。此型脚气一般自觉剧痒难忍,有时需将水疱抓破才能缓解。经久搔抓后皮肤粗糙、变厚,常可发展为丘疹鳞屑型脚气。水疱型脚气为急性发展期脚气,起病较急,夏重冬轻,水疱位于表皮角质层下,由于足跖部角质层较厚,水疱壁不易被穿破,周围皮肤无红晕。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用于治疗水疱型脚气的药物,并且大部分西药对皮肤伤害性大,并且大多不适用于孕妇或易过敏性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其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且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3-10份,黄芪5-20份,葛根5-11份,白矾4-12份,防风3-16份,淮山5-16份,荆芥穗4-13份,白鲜皮2-9份,三七3-12份,白凤仙花5-18份,马齿苋3-10份,车前草4-14份,枯矾3-8份,黄精3-12份,蒲公英2-10份,柳树叶3-10份,栀子花5-12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5-9份,黄芪5-15份,葛根6-10份,白矾5-9份,防风4-11份,淮山7-14份,荆芥穗4-11份,白鲜皮3-9份,三七3-12份,白凤仙花6-15份,马齿苋4-10份,车前草6-13份,枯矾3-6份,黄精3-9份,蒲公英3-8份,柳树叶4-9份,栀子花5-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8份,黄芪11份,葛根7份,白矾6份,防风7份,淮山8份,荆芥穗9份,白鲜皮6份,三七5份,白凤仙花7份,马齿苋6份,车前草9份,枯矾5份,黄精3份,蒲公英5份,柳树叶7份,栀子花7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9份,黄芪10份,葛根7份,白矾7份,防风6份,淮山8份,荆芥穗8份,白鲜皮6份,三七5份,白凤仙花12份,马齿苋6份,车前草10份,枯矾4份,黄精4份,蒲公英8份,柳树叶5份,栀子花6份。

所述的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并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将煮沸后的混合药液继续加热35-40分钟;

(3)、储存: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瓶装并放置于阴凉位置。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鹿衔草:甘苦,温;能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止咳、止血;主治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黄芪:甘,微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葛根:甘、辛,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白矾: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止血,止泻,化痰;主治: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崩漏,衄血,损伤出血,久泻玖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等。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淮山: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妇女脾虚带下,肺虚久咳咽干,肾虚遗精。

荆芥穗:辛,微温;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白鲜皮:苦、咸、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三七:甘、微苦、温;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白凤仙花: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通经、催产、祛痰和消积块之功效;可治疮疖肿疼、毒虫咬伤。

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热痢脓血,热淋,血淋,带下,痈肿恶疮,丹毒,痕疬。

车前草: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痢、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咳嗽、皮肤溃疡等。

枯矾:味酸,寒;具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主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

黄精:性平,味甘;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

蒲公英:微苦,寒;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柳树叶:味苦、性凉;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功效。治疗脚气、脚气感染而引起的红肿、化脓等。

栀子花:苦,寒;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药通过各中药原料的合理配比,并利用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以使该中药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由于其不会给人体带来其他不良反应,故适合孕妇、小孩等特殊人群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8份,黄芪11份,葛根7份,白矾6份,防风7份,淮山8份,荆芥穗9份,白鲜皮6份,三七5份,白凤仙花7份,马齿苋6份,车前草9份,枯矾5份,黄精3份,蒲公英5份,柳树叶7份,栀子花7份。

所述的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并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将煮沸后的混合药液继续加热35-40分钟;

(3)、储存: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瓶装并放置于阴凉位置。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与开水按1:5的比例均匀混合,足浴4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9份,黄芪10份,葛根7份,白矾7份,防风6份,淮山8份,荆芥穗8份,白鲜皮6份,三七5份,白凤仙花12份,马齿苋6份,车前草10份,枯矾4份,黄精4份,蒲公英8份,柳树叶5份,栀子花6份。

所述的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并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将煮沸后的混合药液继续加热35-40分钟;

(3)、储存: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瓶装并放置于阴凉位置。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与开水按1:5的比例均匀混合,足浴4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10份,黄芪15份,葛根9份,白矾7份,防风6份,淮山8份,荆芥穗8份,白鲜皮9份,三七4份,白凤仙花12份,马齿苋6份,车前草6份,枯矾8份,黄精5份,蒲公英5份,柳树叶7份,栀子花8份。

所述的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并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将煮沸后的混合药液继续加热35-40分钟;

(3)、储存: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瓶装并放置于阴凉位置。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与开水按1:5的比例均匀混合,足浴4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7份,黄芪12份,葛根8份,白矾6份,防风9份,淮山12份,荆芥穗6份,白鲜皮5份,三七5份,白凤仙花15份,马齿苋6份,车前草5份,枯矾7份,黄精6份,蒲公英4份,柳树叶6份,栀子花7份。

所述的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并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将煮沸后的混合药液继续加热35-40分钟;

(3)、储存: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瓶装并放置于阴凉位置。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与开水按1:5的比例均匀混合,足浴4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实施例五:

一种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鹿衔草7份,黄芪11份,葛根8份,白矾6份,防风8份,淮山12份,荆芥穗11份,白鲜皮8份,三七4份,白凤仙花10份,马齿苋9份,车前草8份,枯矾6份,黄精6份,蒲公英7份,柳树叶5份,栀子花8份。

所述的治疗水疱型脚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并混合于加热容器内备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热容器内加入适量水,再对加热容器进行加热,先使用武火加热,将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将煮沸后的混合药液继续加热35-40分钟;

(3)、储存:将步骤(2)所得的中药液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渣,瓶装并放置于阴凉位置。

用量及用法:将该中药与开水按1:5的比例均匀混合,足浴4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徐某,女,35岁,会计;患有脚气十五年,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足跖、足缘处局部皮肤潮红并出现水疱脓疱;之前一直使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差、容易复发,使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个疗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2:付某,男,47岁,农民;患有脚气二十多年,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脚底出现黄疱,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之前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缓慢;使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个疗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3:刘某,女,25岁,厨师;患有脚气八年多,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足缘处的皮肤潮红并出现水疱脓疱;之前一直使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差、容易复发,使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个疗程,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