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133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皮疹呈现多样性,瘙痒较为剧烈,容易复发,缠绵难愈,是皮肤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湿疹按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湿疹表现为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渗出较重,边界不清;当合并感染时,炎症更加明显,可形成脓疱,脓液渗出可结痂,自觉剧烈瘙痒;相对于西医激素类药物和抗过敏药物来说,中药无副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湿疹的外用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急性湿疹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6-10、刺五加2-4、制乳香4-5、熟地黄6-8、蝉蜕5-6、鱼腥草3-4、苍耳子5-6、草豆蔻7-8、蛇床子3-4、糯稻根4-6、赤药8-10、土茯苓2-4、虎杖3-4、海螵蛸5-6、羌活2-4、蔓荆子6-8、甘草10-20、雄黄5-7、桂皮8-10、白藓皮2-4、一颗针3-4和熊尾草2-4。

治疗急性湿疹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黄柏8、刺五加3、制乳香4.5、熟地黄7、蝉蜕5.5、鱼腥草3.5、苍耳子5.5、草豆蔻7、蛇床子3.5、糯稻根5、赤药9、土茯苓3、虎杖3、海螵蛸5.5、羌活3、蔓荆子7、甘草15、雄黄6、桂皮9、白藓皮3、一颗针3.5和熊尾草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搅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一般10日内即可治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外用中药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在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其疗效显著,诸药合用,具有清热燥湿、清热解暑、祛湿敛疮之功;同时本发明治疗急性湿疹起效快,并能快速缓解急性湿疹带来的瘙痒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急性湿疹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黄柏8、刺五加3、制乳香4.5、熟地黄7、蝉蜕5.5、鱼腥草3.5、苍耳子5.5、草豆蔻7、蛇床子3.5、糯稻根5、赤药9、土茯苓3、虎杖3、海螵蛸5.5、羌活3、蔓荆子7、甘草15、雄黄6、桂皮9、白藓皮3、一颗针3.5和熊尾草3。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粉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搅拌成糊状,涂覆于患处,每日1-2次,一般10日内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童某,男,34岁,大腿两侧突发大面积湿疹,初时呈现成片的红斑,后出现大片渗液及糜烂,瘙痒难忍,涂覆常用药膏治疗两日,未见红斑消退,后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一次,次日则瘙痒感消失,渗液及糜烂症状明显转好,后续涂覆一周,患处未见不适症状,痊愈。

典型病例2,钮某,男,5岁,颈部及背部突发大面积湿疹,患处皮肤红肿,瘙痒难忍,并出现大片渗液及糜烂,涂敷本发明的外用中药,每日2次,涂敷三日后,瘙痒感明显减轻,渗液及糜烂消失,后续涂覆十余天以巩固疗效,患处皮肤恢复正常,治愈,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