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型医用绷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799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型医用绷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是降温型医用绷带。



背景技术:

绷带是包扎伤口处或患处的纱布带,是常见的医疗用品,绷带用以固定和保护手术或受伤部位的材料,为外科手术和户外急救所必备。绷带包括有单棚带、复绷带等,单棚带由纱布或棉布制成,适用于四肢、尾部、头部以及胸腹部。复绷带是按部位和形状而制成的各种形状的绷带,材料为双层棉布,其间可夹不同厚度的棉花,周边有布条,以便打结固定,如眼绷带、背腰绷带、前胸绷带、腹绷带和鬐甲绷带等。特殊绷带多在四肢和关节部位作固定用。现有的医用绷带存在一些缺点,如拼接繁琐,降温效果不好等,影响了病人的康复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降温型医用绷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降温型医用绷带,其包括绷带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主层包括有上绷带层,所述上绷带层的下部设置为下绷带层,所述上绷带层和所述下绷带层之间为两侧边连接,所述上绷带层和所述下绷带层之间设置有药包层,所述绷带主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其中一面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圆弧形按摩点,所述束缚带的外侧连接有一密封带,所述上绷带层上设置有一恒温层,所述恒温层为密封设置,所述下绷带层的底部设置有一抗菌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绷带层和所述下绷带层上均设置有透气孔。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带为弹性橡胶带。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绷带层的厚度为1mm-2mm。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绷带层的厚度为0.5mm-1mm。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按摩点内均设置有一磁石片。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恒温层内填充有恒温剂,所述恒温剂采用相变恒温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降温型医用绷带设置有绷带主层用于伤患者贴于伤口,绷带主层包括的上绷带层和下绷带层起到包扎的作用,上绷带层和下绷带层之间的药包层对伤口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绷带主层的两侧均设置有束缚带用于对伤口周边的束缚和对伤口的保护,束缚带贴紧人体的一面设置的按摩点具有微按摩的功效,缓解了伤患者伤口处的不通和难受,使伤患者感觉到更为舒适,束缚带的外侧设置的密封带进一步起到封闭和保护的作用;上绷带层上设置有一恒温层,恒温层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能够有效的对伤口处起到持续降温的作用,恒温层为密封设置,防止其内部的恒温剂溢出,下绷带层的底部设置的抗菌层具有对伤口的抗菌作用,防止伤口发炎感染。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包扎快速,降温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降温型医用绷带,其包括绷带主层1,其特征在于:绷带主层1包括有上绷带层11,上绷带层11的下部设置为下绷带层12,上绷带层11和下绷带层12之间为两侧边连接,上绷带层11和下绷带层12之间设置有药包层2,绷带主层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束缚带3,束缚带3的其中一面设置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圆弧形按摩点31,束缚带3的外侧连接有一密封带32,上绷带层11上设置有一恒温层4,恒温层4为密封设置,下绷带层12的底部设置有一抗菌层5。

上绷带层11和下绷带层12上均设置有透气孔13,密封带32为弹性橡胶带,上绷带层11的厚度为1mm-2mm,下绷带层12的厚度为0.5mm-1mm,按摩点31内均设置有一磁石片;恒温层4内填充有恒温剂,恒温剂采用相变恒温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降温型医用绷带设置有绷带主层1用于伤患者贴于伤口,绷带主层1包括的上绷带层11和下绷带层12起到包扎的作用,上绷带层11和下绷带层12之间的药包层2对伤口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绷带主层1的两侧均设置有束缚带3用于对伤口周边的束缚和对伤口的保护,束缚带3贴紧人体的一面设置的按摩点31具有微按摩的功效,缓解了伤患者伤口处的不通和难受,使伤患者感觉到更为舒适,束缚带3的外侧设置的密封带32进一步起到封闭和保护的作用;上绷带层11上设置有一恒温层4,恒温层4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能够有效的对伤口处起到持续降温的作用,恒温层4为密封设置,防止其内部的恒温剂溢出,下绷带层12的底部设置的抗菌层5具有对伤口的抗菌作用,防止伤口发炎感染。

上绷带层11和下绷带层12上均设置有透气孔13,提高了绷带的透气性能,加快了伤患者的恢复速度,密封带32为弹性橡胶带使密封带32的封闭效果更好,按摩点31内均设置有一磁石片使伤患者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恢复速度。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