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448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难根治、易复发,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如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传染给他人或自身的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足部皮肤因痒痛被抓破,还会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治疗脚气的常规药物主要是以西药为主,其止痒效果差,疗效缓慢,一般在治疗后易复发、难以根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其治愈率高、不易反弹且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所述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4-14份,荷叶2-8份,连翘5-15份,旋复花3-10份,佩兰3-12份,白芷5-16份,川穹3-9份,五倍子5-20份,藿香2-10份,艾叶3-8份,乌贼骨3-9份,花椒1-5份,土槿皮4-15份,滑石2-12份,皂角刺5-15份,银花3-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半夏6-12份,荷叶3-7份,连翘5-10份,旋复花4-8份,佩兰5-11份,白芷5-14份,川穹4-8份,五倍子6-15份,藿香3-10份,艾叶5-8份,乌贼骨3-6份,花椒2-4份,土槿皮6-14份,滑石6-9份,皂角刺5-11份,银花5-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半夏7份,荷叶6份,连翘6份,旋复花5份,佩兰10份,白芷12份,川穹8份,五倍子11份,藿香5份,艾叶7份,乌贼骨5份,花椒3份,土槿皮14份,滑石6份,皂角刺9份,银花6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半夏10份,荷叶4份,连翘8份,旋复花4份,佩兰9份,白芷10份,川穹6份,五倍子13份,藿香8份,艾叶6份,乌贼骨6份,花椒2份,土槿皮8份,滑石8份,皂角刺7份,银花9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的药性及功效如下: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痈肿痰核。

荷叶:味苦、甘;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小儿惊痫,妇人血逆昏迷,跌伤呕血,月经不调,崩漏,湿疮疥癣。

连翘:味苦,平;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旋复花:味咸,温;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的功效;主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

佩兰: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白芷:辛,温;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川穹:味苦、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治:血瘀经闭,痛经,头痛,风湿痹痛。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藿香:辛,微温;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艾叶:辛、苦,温;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乌贼骨:咸、涩,温;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遗精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吞酸;外治损伤出血,疮多脓汁,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花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

土槿皮:辛,温;具有止痒杀虫的功效;主治手脚癣,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

滑石:清热,渗湿,利窍;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水泻,热痢,淋病,黄疸,水肿,衄血,脚气,皮肤湿烂。

皂角刺:治痈肿疔毒未溃,急性乳腺炎。

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药根据脚气的发病原理合理选用中药材并合理配比,其具有的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散血止痛、清热利湿、活血凉血的功效,对于脚气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使用方便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7份,荷叶6份,连翘6份,旋复花5份,佩兰10份,白芷12份,川穹8份,五倍子11份,藿香5份,艾叶7份,乌贼骨5份,花椒3份,土槿皮14份,滑石6份,皂角刺9份,银花6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10份,荷叶4份,连翘8份,旋复花4份,佩兰9份,白芷10份,川穹6份,五倍子13份,藿香8份,艾叶6份,乌贼骨6份,花椒2份,土槿皮8份,滑石8份,皂角刺7份,银花9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7份,荷叶4份,连翘9份,旋复花6份,佩兰6份,白芷12份,川穹5份,五倍子7份,藿香5份,艾叶5份,乌贼骨6份,花椒3份,土槿皮10份,滑石6份,皂角刺10份,银花6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10份,荷叶6份,连翘11份,旋复花8份,佩兰9份,白芷6份,川穹8份,五倍子14份,藿香4份,艾叶6份,乌贼骨9份,花椒2份,土槿皮7份,滑石5份,皂角刺11份,银花8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实施例五: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9份,荷叶3份,连翘6份,旋复花5份,佩兰9份,白芷13份,川穹9份,五倍子10份,藿香6份,艾叶6份,乌贼骨7份,花椒2份,土槿皮7份,滑石5份,皂角刺6份,银花7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实施例六: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8份,荷叶5份,连翘13份,旋复花7份,佩兰9份,白芷11份,川穹8份,五倍子14份,藿香7份,艾叶6份,乌贼骨9份,花椒3份,土槿皮13份,滑石8份,皂角刺9份,银花10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实施例七:

一种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半夏14份,荷叶6份,连翘10份,旋复花6份,佩兰6份,白芷8份,川穹7份,五倍子15份,藿香9份,艾叶7份,乌贼骨6份,花椒4份,土槿皮12份,滑石10份,皂角刺9份,银花9份。

所述的治疗脚气的外用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量: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组分;

(2)、预处理:将步骤(1)中已称取的各原料组分清洗干净,通过纱布包裹,放入容器中,加入20-28℃水直至纱布被完全淹没,浸泡30-40分钟;

(3)、将经步骤(2)预处理的中药材放于加热容器中,先使用武火加热,待加热容器内的混合药液煮沸,再使用文火加热继续加热45-55分钟,除去药渣,得到该中药成品。

典型病例:

病例1:郭某,男,35岁,农民;患有脚气八年多;脚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的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瘙痒,使用西药的治疗效果不明显,药物难以消除瘙痒感;使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连续使用两个疗程,脚气基本上被治愈,继续使用一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2:孔某,男,62岁,矿工;患有脚气三十余年,足底、足缘、足跟部的皮肤角质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使用西药治疗多年,无法根治且复发快;连续使用本发明中药两个疗程后,脚气病明显好转,继续使用两个疗程,脚气彻底被治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3:许某,女,32岁,面点师;足底上出现大量的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瘙痒,使用西药治疗多年,无法根治;连续使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瘙痒消失,脚气症状明显好转,继续使用两个疗程,脚气彻底消失,至今未复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