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944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说的是一种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中药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其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他不适,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痛经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痛经无明显原因可查到,未生育女青年较为多见,继发性痛经则与局部器质性病变有关,多继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依照《新药(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指导原则》有虚实之分,其中实症痛经分为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寒湿凝滞型,其中气滞血瘀型较为多见;痛经随着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给广大妇女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女子闭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通常将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年过18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在月经初潮以后,正常绝经以前的任何时间内,月经闭止超过6个月者称为继发性闭经;闭经的原因错综复杂,有发育、遗传、内分泌、免疫、精神异常等多种问题,也可由肿瘤、创伤以及药物因素导致;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周期性调节造成子宫内膜周期脱落形成的,因此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和生殖道特别是子宫的各个环节上出现的任何器质性或功能性的变化,均可能引起闭经;其他内分泌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也可能影响月经以致发生闭经,所以对闭经的诊断和治疗应针对病因;闭经不仅能导致不孕不育,而且也会引起一些其他并发症,更甚者导致精神失常,使部分妇女患上抑郁症。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症,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二是实症,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引起月经不调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起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其机理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与妇女的“血少气多”的生理特点也有联系;并且,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造成女性焦虑、抑郁、烦躁,女性以血为主,而气血又随气行,由于情绪的变化所引发月经不调;根据多例临床验证,月经不调会令许多妇女面部出现色斑、暗疮,甚至是一些癌症、肝硬化等病症的外在表现,如果不及早诊治,不但影响美容,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月经长期不调,还可能引起女性早年闭经、未老先衰以及其他妇科疾病,这些都为女性带来了痛苦。综上,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多发病,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发病率日益增加,给广大妇女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且给个人和家庭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长期以来,针对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等月经病,治疗的药物较多,但存在疗效不稳定、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等。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药物对妇女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用方便、药效显著、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中药药剂,并对其制备方法进行简要介绍。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中药药剂,所述中药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制成的:当归12-18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乳香4-6重量份、没药8-12重量份、白芷12-18重量份、白术12-18重量份、木香8-12重量份、生半夏8-12重量份、斑蝥2-4重量份。作为这一优化方案:所述中药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制成的:当归12重量份、川芎8重量份、乳香4重量份、没药8重量份、白芷12重量份、白术12重量份、木香8重量份、生半夏8重量份、斑蝥2重量份。作为这一优化方案:所述中药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制成的:当归18重量份、川芎12重量份、乳香6重量份、没药12重量份、白芷18重量份、白术18重量份、木香12重量份、生半夏12重量份、斑蝥4重量份作为这一优化方案:所述中药药剂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制成的:当归15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乳香5重量份、没药10重量份、白芷15重量份、白术15重量份、木香10重量份、生半夏10重量份、斑蝥3重量份。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料的加工粉碎:按照配方收集药材,用药碾子碾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起模:在干净干燥的竹匾1/4处,用刷子沾少许水涂布均匀使匾面湿润,撒少量药粉于湿匾面上,用双手持匾,转动竹匾,使药粉全部湿润,然后用刷子顺次轻轻刷下,转动竹匾,将被湿润的小颗粒移至另一边,撒上少许细粉,并摇动竹匾,使小颗粒全部均匀地沾上药粉并摇至另一处,又于原涂水处涂上少量水,再将沾粉颗粒移至涂水处滚动,将水全部沾上,再转至另一干处,撒上细粉,再转动竹匾,使湿颗粒全部滚上药粉,这样如此反复操作多次,直至形成较微密的小圆粒(如大小直径约为0.5-1mm),不沾匾时,模子即成。加大成型:模子制成后反复转动竹匾,并交替加水加粉,不断地转动药匾,整个基本动作即是揉团、撞翻、交替进行,以加强丸粒硬度与圆整度,直至丸粒逐渐加大成型,符合要求为止。选丸:用适宜的药筛将丸粒筛选均匀一致的丸粒,过小的丸粒再泛大,过大的畸形的应分离出来做适当处理。盖面:用水将选好的药丸进行盖面,使其表面光洁、致密、色泽均匀。干燥包装:将选出来的药丸风干后密封包装,于阴凉处保存。本发明中药药剂的服用方法:每次月经过后3天,口服本中药药剂1.5g,仅服一次,如果效果不佳,下次月经过后3天再服1.5g即可。上述中药药剂的各中药原材料的药性和药理作用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川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的功效。乳香:性味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的功效。没药:性味苦,平。归肝经。具有行气活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白芷: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的功效。白术: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木香:性味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生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斑蝥:性味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具有破血消癥,攻毒蚀疮,引赤发泡的功效。本发明的药理作用本发明遵循中医“君臣佐使”的原则:此方中,当归、川芎有补血养血活血、调和气血、止痛之功效,对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起着主导作用,视为君药;乳香和没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散於等功效,且都入肝经,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大多都固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所致,故用乳香、没药与当归、川芎合用就能起到协同作用并视为臣药;白芷、白术、木香、半夏具有补脾益气、利肺燥湿、行气止痛、疏肝健脾消散,可使气血滋养、气机通畅,视为佐药;斑蝥虽有大毒,但破血痛经功能极强,使得此方功力倍增;总的,诸药相结合,共具补血养血活血,调和气血和止痛的功效,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具有服用方便、药效显著、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中药药剂,选取当归15克、川芎10克、乳香5克、没药10克、白芷15克、白术15克、木香10克、生半夏10克、斑蝥3克。制备方法如下:原料的加工粉碎:按照实施例1中的配方收集中药原材料,用药碾子碾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起模:在干净干燥的竹匾1/4处,用刷子沾少许水涂布均匀使匾面湿润,撒少量药粉于湿匾面上,用双手持匾,转动竹匾,使药粉全部湿润,然后用刷子顺次轻轻刷下,转动竹匾,将被湿润的小颗粒移至另一边,撒上少许细粉,并摇动竹匾,使小颗粒全部均匀地沾上药粉并摇至另一处,又于原涂水处涂上少量水,再将沾粉颗粒移至涂水处滚动,将水全部沾上,再转至另一干处,撒上细粉,再转动竹匾,使湿颗粒全部滚上药粉,这样如此反复操作多次,直至形成较微密的小圆粒(如大小直径约为0.5-1mm),不沾匾时,模子即成。加大成型:模子制成后反复转动竹匾,并交替加水加粉,不断地转动药匾,整个基本动作即是揉团、撞翻、交替进行,以加强丸粒硬度与圆整度,直至丸粒逐渐加大成型,符合要求为止。选丸:用适宜的药筛将丸粒筛选均匀一致的丸粒,过小的丸粒再泛大,过大的畸形的应分离出来做适当处理。盖面:用水将选好的药丸进行盖面,使其表面光洁、致密、色泽均匀。干燥包装:将选出来的药丸风干后密封包装,于阴凉处保存。临床资料:治疗组238例均为门诊病例。诊断标准:痛经:妇女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或腰骶部酸痛不适等。闭经:女子年满18岁或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年以上,月经当未来潮或已有规则的月经来潮又中断6个月以上。月经不调:经量减少或增多,经期提前或退后,色淡或暗,或有血块。治疗方法:上述门诊病人每次月经来之前2-3天服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中药药剂1.5g,只服用一次,如若效果不佳,下次月经前3天再服用1.5g。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前表现及症状:乏力心悸、面色无华、失眠、头晕、恶心纳差、行经腹痛、乳房胀痛、经量少或多、经血色暗或闭经、小腹坠胀、腰骶部酸痛等。痊愈:上述症状及临床表现消失,行经规律、经量正常、色鲜红、面色红润。显效:行经腹痛消失、行经规律、间断出现经量减少或增多、色暗,仍有乳房胀痛。有效:行经腹痛减轻、行经不规律、经量时多时少,仍有乳房胀痛。好转:行经腹痛稍有减轻、乳房胀痛存在、经量偏多或偏少。统计该种调经丸对门诊病例的治疗效果情况见表一。服用该种调经丸以后,238名病例中,治愈率高达89.1%,总好转率达到100%。表一:上述门诊病例经该种调经丸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的统计结果例数痊愈n(%)显效n(%)有效n(%)好转n(%)总好转n(%)238212(89.1)8(3.4)12(5.0)6(2.5)238(100)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药剂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病例1王××,女,20岁,许昌市东关村人,2003年3月初诊:痛经3年,月经周期正常,每次月经来之前1-2天开始腹胀、腹痛、腰酸背痛,服用止痛药方能缓解。曾在多家医院诊治,疗效不佳。面色无华、脉沉细而弱、舌淡苔白,诊断为原发性痛经,服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药剂两个月经周期痊愈。病例2冯××,女,30岁,已婚,2003年8月初诊,许昌县邓庄乡人,患者自述5年前月经来潮之时淋了一场大雨,当即出现小腹坠胀疼痛,经血呈黑血块状,后经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脉沉紧无力、舌淡苔薄白,诊为继发性痛经,服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药剂一次,症状明显减轻,连服3个月经周期,病获痊愈。病例3秦××,女,24岁,许昌县小召乡人,2009年10月初诊,患者乏力、心悸、失眠、纳差。皮肤不润无泽,脉沉细涩无力。证属心脾两虚,精血不足,血虚闭经。服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药剂3个月经周期,病得以治愈,随访1年,未见异常。病例4李×,女,21岁,未婚,2010年6月初诊,许昌县五女店乡人,患者13岁月经来潮,伴有行经腹痛,曾多方诊治未见好转,近3年来行经腹痛加重,月经周期长,量少,甚则头晕、呕吐、乏力、纳差;现正月经期,腹痛,经量少,色暗淡。面色苍白,舌淡红,苔白,脉细弱,属脾胃虚弱,阴虚宫寒。服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药剂2个月经周期,病获治愈。病例5刘××,女,20岁,未婚,发育正常,16岁月经初潮,以后4年未见点滴,每月有一周左右全身不适,小腹涨满,烦躁,头晕,四肢乏力,前来求诊,见舌淡苔白,脉弦顿滑,服用实施例1中的中药药剂两个月经周期,月经正常,病获痊愈,随访3年,结婚并生一个女孩。通过以上治愈的部分病例证明,申请人发明的一种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中药药剂具有服用方便、药效显著、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是目前治疗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新技术,该种中药药剂的发明,克服了长期以来西医和其他药物不能治愈痛经、闭经和月经不调的这一医学难题。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