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滑囊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0038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滑囊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内壁为滑膜,有少许滑液,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凡摩擦力或压力较大的地方,都可有滑囊存在。许多关节的病变都可以引起该病。

滑囊炎可以由损伤引起,部分是直接暴力损伤,有些是关节屈、伸、外展、外旋等动作过度,经反复、长期、持续的摩擦和压迫,使滑囊劳损导致炎症,滑囊可由磨损而增厚。另外,感染病灶所带的致病菌可引起化脓性滑囊炎,痛风合并肘关节部位的鹰嘴和膝关节部位的髌前滑囊炎。

急性滑囊炎的特征是疼痛,局限性压痛和活动受限,如为浅部滑囊受累,局部常红肿,化学性或细菌性滑囊炎均有剧烈疼痛,发作可持续数日到数周,且多次复发。慢性滑囊炎是在急性滑囊炎多次发作或反复受创伤之后发展而成。由于滑膜增生,滑囊壁变厚,滑囊最终发生粘连,因疼痛,肿胀和触痛,可导致肌肉萎缩和活动受限,肩峰下滑囊炎表现为肩部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尤其在外展50°~130°时更加明显,损伤性滑囊炎较多见,呈慢性。常在骨结构突出部位,因长期、反复摩擦和压迫而引起,常在慢性滑囊炎基础上突发,损伤力量较大时,可伴有血性滑液渗出,感染性滑囊炎由于感染病灶带来的致病细菌,可引起化脓性滑囊炎,并可引起周围组织蜂窝组织炎,破溃后常残留窦道,痛风性滑囊炎易发生于鹰嘴和髌前滑囊,滑囊壁可发生慢性炎症性改变,并有石灰样沉淀物沉积。患者多有慢性损伤史和与致病相关的职业史。关节附近的骨突处有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大小不等的肿块。急性者疼痛、压痛明显,慢性者则较轻,患肢可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若继发感染,则可有红、肿、热、痛表现。

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向关节注射药物、抽滑液以及热敷、止痛等常规手段,西医治疗周期长,依赖性强,且容易反复,而中医多采用外用药物或者内服药物,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且易复发,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滑囊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消肿止痛、补气益血、滋补肝肾之功效,能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改善滑膜营养状态并保护滑膜,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对治疗滑囊炎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奇效实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滑囊炎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治疗滑囊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睡菜、黄瓜、牡荆叶和葎草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2)将半柱花、竹黄、紫菜、树舌、山禾串、栗叶和篱栏子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樝子、黄水枝、柯蒲木和荔枝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4)将山黄皮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滑囊炎的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睡菜:味甘、微苦,性寒;归心、脾经。清热利尿,健胃安神。用于胃炎,消化不良,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悸,失眠。《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载:“健脾消食,养心安神。治胃炎,胃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心神不安。”

半柱花:味微苦、辛,性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肿止痛。主痢疾,疮疡,湿疹,皮肤瘙痒,毛虫刺伤,跌打。

竹黄:味淡,性平;入心、肝、胆经。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开宝本草》载:“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樝子:味酸涩,性平;归脾、胃、大肠经。和胃化湿,舒筋活络。主呕吐腹泻,腰膝酸痛,脚气肿痛,腓肠肌痉挛。《本草拾遗》载:“去恶心酸咽,止酒痰黄水。”

山黄皮:味苦、微辛,性温;归肾、肺、膀胱经。疏风散寒,行气止痛,除湿消肿。主治感冒发热,疟疾,胃痛,水肿,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骨折,扭挫伤,湿疹。《云南中草药选》载:“疏风解表,行气止痛,截疟,杀虫。治上感,流感,疟疾,腹痛。”

紫菜:味甘、咸,性寒;归肺、脾、膀胱经。化痰软坚,利咽止咳,养心除烦,利水除湿。主瘿瘤,脚气,水肿,咽喉肿痛,咳嗽,烦躁失眠,小便淋痛,泻痢。《随恳居饮食谱》载:“和血养心,清烦涤热,治不寐,利咽喉,除脚气瘿瘤,主时行泻痢,析醒开胃。”

黄水枝:味苦,性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疮疖,无名肿痛,咳嗽,气喘,肝炎,跌打损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载:“治耳聋,气喘。”

树舌:味微苦,性平;归脾,胃经。消炎,抗癌。主治咽喉炎,食管癌,鼻咽癌。

柯蒲木:味苦、辛,性温。消炎止痛,舒筋活络。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骨痛,四肢麻木。

黄瓜:味甘,性凉;归肺、脾、胃经。清热消肿,消炎祛痰,清热利尿。主治腹泻,痢疾,癫痫,烦渴,小便不利;外用治烫火伤。《陆川本草》载:“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山禾串:味甘、微涩,性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喉炎,口腔炎,支气管炎,水火烫伤。

牡荆叶:味辛、苦,性平;归肺经。解表化湿,祛痰平喘,解毒,祛风解表,除湿,杀虫,止痛。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痛,暑湿泻痢,脚气肿胀,风疹瘙痒,脚癣,乳痈肿痛,蛇虫咬伤。《名医别录》载:“主久痢,霍乱转筋,血淋,下部疮,脚气肿满。”

栗叶:味微甘,性平。清肺止咳,解毒消肿。主百日咳,肺结核,咽喉肿病,肿毒,漆疮。《现代实用中药》载:“为收敛剂。外用涂漆疮。”

篱栏子:味甘、淡,性凉;归肺、脾经。清热,利咽,凉血。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乳蛾,尿血,包性眼结膜炎,疮疥。《岭南采药录》载:“清凉散热,治喉痛,去痰火,治双单蛾喉症研未吹喉。”

荔枝:味甘、酸,性温;归脾、肝经。养血健脾,行气消肿。主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泉州本草》载:“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葎草:味甘、苦,性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肺结核潮热,肠胃炎,痢疾,感冒发热,小便不利,肾盂肾炎,急性肾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外用治痈疖肿毒,湿疹,毒蛇咬伤。《别录》载:“主瘀血,止精溢盛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消肿止痛、补气益血、滋补肝肾之功效,能够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改善滑膜营养状态并保护滑膜,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对治疗滑囊炎具有独特疗效,且疗效显著,治愈后不复发,安全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奇效实用,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一种治疗滑囊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睡菜、黄瓜、牡荆叶和葎草洗净,切碎,放入容器内,绞汁,滤杂质,留汁液备用;

(2)将半柱花、竹黄、紫菜、树舌、山禾串、栗叶和篱栏子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樝子、黄水枝、柯蒲木和荔枝洗净,浸入5倍量的8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浓缩为65℃下相对密度为1.12~1.16的稠膏,备用;

(4)将山黄皮放入容器内,进行粉碎处理,研末,得到过180目的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汁液、稠膏以及细粉制成片剂,即得所述的治疗滑囊炎的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片(每片0.5g),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滑囊炎的药物,选择确诊的滑囊炎患者192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9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8例,年龄31~56岁,平均年龄43.5岁,平均病程2年;对照组9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8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43.5岁,平均病程2年。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即可,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2片(每片0.5g),饭后温开水送服;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4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成人,一次1片,一日2次,早晚各,1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3、疗效判定:

(1)治愈:局部疼痛,局限性压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2)显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明显好转。

(3)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身体有所好转。

(4)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4、结果:

选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61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治愈率63.5%,总有效率97.9%。

对照组中治愈55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13例,治愈率57.3%,总有效率86.5%。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邓某,男,34岁,辽宁阜新人。患者患滑囊炎2年余,使用过几种方法治疗,未见好转,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服用4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2、傅某,女,40岁,重庆万盛区人。患者右侧足跟酸痛,触痛明显,休息后痛感减轻,反复发作,足跟的后上方出现疼痛的红色肿块,确诊为跟腱后滑囊炎。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3、姜某,女,38岁,吉林白城人。患者双膝关节肿胀伴有积液,下楼痛感加剧,不能做蹲起动作,寒冷及潮湿环境中疼痛加剧,确诊为膝关节滑囊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疗程后,症状减轻,服用3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复查未复发。

4、吕某,男,43岁,福建厦门人。患者右膝关节疼痛近2年,活动后疼痛加剧,去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滑囊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5、叶某,男,50岁,湖南岳阳人。患者因右膝关节疼痛1年余,活动后痛剧、休息后痛减,诊为膝部慢性滑囊炎。医生给予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身体恢复正常。

6、范某,女,46岁,云南临沧人。患者因右脚跟疼痛半年,去医院就诊,诊断为滑囊炎,使用过药物治疗,未见任何好转,经朋友介绍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3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