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及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2278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及输液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及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临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或者输血时,普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这样,对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然而,使用这种一次性输液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即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在液体输液完毕后,因输液器没有自动停止功能,要及时换液体瓶(袋)或拔掉输液针,此问题会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地工作量及心理压力,一有疏忽就会造成空气通过输液导管进入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严重时会形成气栓,给患者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的维护。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市场上研发出了不少的浮阀类止液输注器具,如专利名称为“具有精密输液调节器的静脉输液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4181948U的中国专利,设计了滴壶内浮塞,用于在输液结束后通过浮塞止液,防止液体流空以致气体进入患者体内,但此种设计过于理想化,浮塞下方的导塞杆过长(长度为5cm),不仅加工组装生产困难,而且设计时未考虑到实际使用时止液后插入管路过深后其结合面内液体表面张力造成的黏附阻力以及管路变形与导塞杆相互挤压的摩擦力影响,会导致二者无法顺利相互分离,影响继续使用。

因此,在解决以上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解除止液状态时的操作(根据临床调研,一般使用挤压、缠绕输液器某些部件)可能会给被输液者带来疼痛不适或穿刺处鼓包等危害,并尽量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能够在止液后便捷地解除止液状态、重新恢复使用且不会对被输液者造成其他不适(如疼痛等)或伤害的止液结构;同时提供了具有该止液结构的输液器。

本发明所述的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包括腔室、储液囊和节流组件,腔室的出液口和储液囊的进液孔连通,腔室内设有自动控制其出液口启闭的止液体,储液囊是空腔囊体,在外力作用下,储液囊内的空腔体积发生变化,外力消除后,储液囊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储液囊的下部出液口或者储液囊下方的输液管上安装节流组件。

本发明中的储液囊可以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空腔囊体,该空腔囊体既可以是均质材料制成的囊体,也可以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组件,只要能够实现在外力作用下储液囊内部空腔体积改变、外力消除后储液囊恢复初始状态即可。这样,当止液体将腔室的出液口自动关闭后,若想停用止液功能(即让腔室内的液体继续从出液口流出),只需通过节流组件截断储液囊内的液体向下方流动,然后挤压储液囊,使预先储存在储液囊内的液体上行,使止液体在液体的作用下上行,解除止液状态,之后打开节流组件,即可快速恢复正常使用,操作简单便捷。除此之外,在止液结构中,由于液体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下,因此不会引入其他污染源,使用安全方便。

优选的,所述的腔室的出液口和储液囊的进液孔之间通过管路连通。当然,也可以直接将储液囊与腔室的外壁固定连接,并确保腔室的出液口与储液囊的进液孔上下对应,使腔室内的液体能够进入储液囊中。

优选的,所述的止液体为随腔室内的液面高低而升降的浮阀,该浮阀可以采用单一材质的密度低于腔室内液体的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合制成,但不同材料制得的浮阀的平均密度必须低于腔室内液体的密度。

为了确保止液体的止液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几种优选方案:

方案一:止液体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制成,止液体的底部与腔室的出液口相配合。

方案二:止液体的底部设有与腔室的出液口相配合的密封面,密封面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制成。

方案三:腔室内底部与止液体配合的部位为光洁区域。

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方案一和方案三结合,也可以将方案二和方案三结合,使止液体与腔室内底部更好的贴合,从而封住液体,以达到更好的止液效果。

本发明中的节流组件的形式有以下多种:

节流组件可以是通断开关,该通断开关有连通和断开两个档位,当调至断开档位时,能够截断液体向下运行;

节流组件可以是流量调节开关,该流量调节开关能够从最大设计流量连续调节直至最小流量0,当流量调节开关调至最小流量时,液体停止流动,从而截断液体向下运行;

节流组件还可以是一控制液体流速的瓣膜,瓣膜的外周固定在储液囊下方的输液管内,瓣膜上方的小口朝向储液囊,当挤压储液囊时,储液囊内的液体向下运行并会产生瞬间较大的液压,将瓣膜挤压合闭,从而防止液体向下运行,以达到截断液体向下运行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的输液器,在该输液器中,腔室相当于传统输液器的滴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止液体能够将腔室的出液口自动关闭,达到止液效果,需要停用止液功能时,只需通过节流组件截断储液囊内的液体向下方流动,然后挤压储液囊,使预先储存在储液囊内的液体上行,将止液体顶起,即可将腔室和储液囊连通,从而解除止液状态,之后打开节流组件,即可快速恢复正常使用,操作简单便捷,使用安全方便,有利于对临床患者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滴斗壁;2、底座;3、浮阀;4、柔性密封膜;5、储液囊;6、输液管;7、调节架;8、通断开关;9、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输液器上具有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该止液结构包括腔室、储液囊5和节流组件,腔室即为输液器中的滴斗,其由滴斗壁1和底座2组合而成(即常规滴斗采用的结构),滴斗内设有自动控制其出液口启闭的止液体,止液体采用浮阀3,浮阀3的底部设有与滴斗的出液口相配合的密封面,该密封面为柔性密封膜4(其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制成),滴斗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其下方的储液囊5的进液孔连通,储液囊5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空腔囊体,储液囊5下方的输液管6上安装节流组件,节流组件采用流量调节开关,该流量调节开关能够从最大设计流量连续调节直至最小流量0,本实施例中的流量调节开关直接采用目前输液器中使用的调节架7,将调节架7调至最小流量0时,液体停止流动,从而截断液体向下运行。

使用时,当液体进入滴斗壁1和底座2组成的滴斗时,浮阀3带动其底部的柔性密封膜4一起浮起,液体通过滴斗底座2上的出液口向下流出;在液体输液完毕后,浮阀3以及柔性密封膜4随滴斗内液面下降而自动下落,当落至滴斗的底座2上时,浮阀3底部的柔性密封膜4将滴斗的出液口密封,实现自动止液;需要停用止液功能、恢复输液时,调小调节架7的流量直至0,避免液体冲击对被输液者造成的不适或伤害,捏动储液囊5,挤压预先储存在其中的液体,因调节架7已关闭、截断了液体向下运行,因此液体被迫上行,将浮阀3以及柔性密封膜4顶起,使滴斗与储液囊5连通,此时,重新调整调节架7开度到所需输注速度,输液器内部的液体通道全部连通,从而使整个输液器快速恢复输注状态。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输液器上也具有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其基本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增设了一通断开关8,该通断开关8安装在储液囊5下方的输液管6上,其紧邻储液囊5(即通断开关8安装在储液囊5和调节架7之间的输液管6上),设有连通和断开两个档位,用于截断液体向下运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断开关8才是起到节流作用的节流组件,调节架7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其主要用于调节正常输液过程中的输注速度。

本输液器的输液以及自动止液的工作原理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作重复描述。当需要停用止液功能、恢复输液时,将通断开关8调至断开档位,避免液体冲击对被输液者造成的不适或伤害,捏动储液囊5,挤压预先储存在其中的液体,因通断开关8已关闭、截断了液体向下运行,因此液体被迫上行,将浮阀3以及柔性密封膜4顶起,使滴斗与储液囊5连通,此时,将通断开关8调至连通档位,输液器内部的液体通道全部连通,从而使整个输液器快速恢复输注状态。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输液器上同样也具有可便捷恢复使用的止液结构,其基本结构也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储液囊5下方的输液管6内安装一控制液体流速的瓣膜9,其紧邻储液囊5(即瓣膜9安装在储液囊5和调节架7之间的输液管6内),瓣膜9的外周固定在输液管6的内壁上,瓣膜9上方的小口朝向其上方的储液囊5,当自上而下出现瞬间较大液压时,瓣膜9会被挤压合闭,从而达到截断液体向下运行的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瓣膜9才是起到节流作用的节流组件,调节架7主要用于调节正常输液过程中的输注速度。

本输液器的输液以及自动止液的工作原理过程也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作重复描述。当需要停用止液功能、恢复输液时,快速捏动储液囊5,挤压预先储存在其中的液体,该操作会使储液囊5与瓣膜9之间的输液管6内形成瞬间较大液压,使瓣膜9被挤压合闭,截断液体向下运行,避免液体冲击对被输液者造成的不适或伤害,液体被迫上行,将浮阀3以及柔性密封膜4顶起,使滴斗与储液囊5连通,此时,瓣膜9以上部分的液体通道连通,松开储液囊5,瓣膜9重新打开,输液器内部的液体通道全部连通,从而使整个输液器快速恢复输注状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