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茸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5432阅读:29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白桦茸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桦茸又称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生于白桦树上的珍贵药用真菌,其子实体呈炭黑色的瘤状形态,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其主要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以及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抗艾滋病病毒,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提高人体自我修复能力、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保持健康状态等作用。

现有技术大都采用分阶段纯水提取的方法,不但时间过程较长,而且提取物出成率低,多酚及木质素类等有效成分含量少,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出成率高,有效成分含量高,抗氧化性好的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取白桦茸进行粉碎,得白桦茸粉末;

于所述白桦茸粉末中加入浸泡液,所述浸泡液的用量为所述白桦茸粉末重量的3~4倍,静置;其中,所述浸泡液以水为溶剂,包括质量浓度为5~15%的二甲基亚砜以及质量浓度为1.5~3.5%的氢氧根离子;

过滤,取滤渣;于所述滤渣中加水提取,取滤液,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浸泡液包括质量浓度为8~12%的二甲基亚砜以及质量浓度为2~3%的氢氧根离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浸泡液的用量为所述白桦茸粉末重量的3.5~4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置的时间为1~2h。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氢氧根离子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提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白桦茸粉末的粒径为0.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水提取的方法为:

于所述滤渣中加入水,所述水的用量为每克所述白桦茸粉末加入4~8mL,提取温度为60~70℃,时间为4~6h,提取次数为1~3次;合并滤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取温度为68~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水提取的方法为:

于所述滤渣中加入水,所述水的用量为每克所述白桦茸粉末加入6~8mL,提取温度为60~70℃,时间为4~6h;过滤后所得滤渣中再加入水,所述水的用量为每克所述白桦茸粉末加入4~6mL,提取温度为60~70℃,时间为4~6h;合并滤液。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白桦茸提取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包括特定浓度的二甲基亚砜和氢氧根离子的浸泡液对白桦茸粉末进行浸泡,使白桦茸粉末颗粒获得适当的溶胀,这会使白桦茸粉末在接下来的水提取过程中与水形成区别于常规方法的胶体系统,有助于在后续加水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由此大大增加了提取物出成率,提高提取物中多酚类等有效成分含量,增强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进一步合理优化加水提取的工艺,与上述浸泡方法相配合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提取物的出成率。

本发明的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适用于范围广,适用于不同地区、种类白桦茸提取物的提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白桦茸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白桦茸(原料1-来自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粗粉粹,使其粒径在1mm左右,得白桦茸粉末;

(2)将白桦茸粉末10g置于容器内,注入浸泡液;该浸泡液以蒸馏水为溶剂配制,含有质量浓度10%二甲基亚砜和6%氢氧化钠(即2.55%的氢氧根离子),浸泡液的用量为白桦茸粉末重量的4倍,使浸泡液完全浸泡粉末;混合物于常温下静置1.5h;

(3)对静置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取滤渣,滤液弃置;

(4)于滤渣中注入60mL蒸馏水,加热至70℃,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一次滤液;

(5)步骤(4)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再注入40mL的蒸馏水,加热至70℃,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二次滤液;

(6)将两次滤液混合后烘干得到固态提取物,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白桦茸(原料2-来自莫斯科地区)进行粗粉粹,使其粒径在1mm左右,得白桦茸粉末;

(2)将白桦茸粉末10g置于容器内,注入浸泡液;该浸泡液以蒸馏水为溶剂配制,含有质量浓度10%二甲基亚砜和6%氢氧化钠(即2.55%的氢氧根离子),浸泡液的用量为白桦茸粉末重量的4倍,使浸泡液完全浸泡粉末;混合物于常温下静置1.5h;

(3)对静置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取滤渣,滤液弃置;

(4)于滤渣中注入60mL蒸馏水,加热至70℃,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一次滤液;

(5)步骤(4)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再注入40mL的蒸馏水,加热至70℃,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二次滤液;

(6)将两次滤液混合后烘干得到固态提取物,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白桦茸(原料1-来自西伯利亚地区)进行粗粉粹,使其粒径在1mm左右,得白桦茸粉末;

(2)将白桦茸粉末10g置于容器内,注入浸泡液;该浸泡液以蒸馏水为溶剂配制,含有质量浓度5%二甲基亚砜和5%氢氧化钾(即1.52%的氢氧根离子),浸泡液的用量为白桦茸粉末重量的3倍,使浸泡液完全浸泡粉末;混合物于常温下静置1h;

(3)对静置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取滤渣,滤液弃置;

(4)于滤渣中注入80mL蒸馏水,加热至60℃,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一次滤液;

(5)步骤(4)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再注入50mL的蒸馏水,加热至60℃,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二次滤液;

(6)将两次滤液混合后烘干得到固态提取物,即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将白桦茸(原料2-来自莫斯科地区)进行粗粉粹,使其粒径在1mm左右,得白桦茸粉末;

(2)将白桦茸粉末10g置于容器内,注入浸泡液;该浸泡液以蒸馏水为溶剂配制,含有质量浓度15%二甲基亚砜和8%氢氧化钠(即3.4%的氢氧根离子),浸泡液的用量为白桦茸粉末重量的3倍,使浸泡液完全浸泡粉末;混合物于常温下静置2h;

(3)对静置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取滤渣,滤液弃置;

(4)于滤渣中注入70mL蒸馏水,加热至65℃,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一次滤液;

(5)步骤(4)过滤所得的滤渣中再注入60mL的蒸馏水,加热至65℃,保持5h;过滤后得到第二次滤液;

(6)将两次滤液混合后烘干得到固态提取物,即得。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浸泡液中未加入二甲基亚砜。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一种白桦茸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同实施例2,区别在于:浸泡液中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浓度为40%。

对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以及传统方法制得的白桦茸提取物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传统方法:将桦树茸粉末(大小1mm左右)注入质量比为1:5~7的蒸馏水,加热至60~70℃,保持4~6小时,过滤后得到第一次滤液;将过滤所得的滤渣再注入1:3~5的蒸馏水,加热至60~70℃,保持4~6小时之后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将两次滤液混合后烘干得到固态提取物。

表1

在实施例1、2和3、4中,白桦茸提取物的出成率为传统方法的2.5~4倍,多酚类物质出成为传统方法的2~4倍,抗氧化性为传统方法的3~4倍。

在对比例1-2中,白桦茸提取物的出成率较实施例2降低了15~20%,多酚类物质降低了15~20%,抗氧化性也降低了20~3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