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拔甲术后换药的中药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295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拔甲术后的中药敷料。



背景技术:

拔甲术是外科门诊常见的小手术,常用于甲沟炎患者及外伤所致甲床裂伤甲下淤血者。拔甲术后传统换药方法是采用0.1%依沙吖啶换药。因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时易致出血、疼痛,造成再次损伤,延迟创门愈合。如何减轻患者换药过程的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成为甲沟炎拔甲术后换药护理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拔甲术后换药的中药敷料,以解决现有治疗方法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时容易出血、疼痛的问题。

本发明中药敷料按重量配比是:配比为黄柏13-17份、郁金13-17份、薄荷13-17份、菊花8-12份、硼砂18-22份、川贝母8-12份、瓜蒌皮8-12份、炉甘石18-22份。

优选地:黄柏15份、郁金15份、薄荷15份、菊花10份、硼砂20份、川贝母10份、瓜蒌皮10份、炉甘石20份。

本发明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为:取黄柏、郁金、薄荷、菊花、川贝母、瓜蒌皮混匀,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60%乙醇6倍(体积),用微波萃取方法连续60℃萃取三次,萃取液进行离心分离,净浸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真空干燥,干膏粉碎,加硼砂、炉甘石,混匀,再加入黄凡士林、石蜡油,熬制成膏状,冷凝后涂薄层(1~2mm)于无菌纱布,展开,即制成中药敷料。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现代药学研究证明,黄柏含有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掌叶防已碱、白栝楼碱、蝙蝠葛任碱、胍等,具有抗菌、抗炎、调节免疫功能、抗溃疡等作用。

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现代药学研究证明,郁金含挥发油,其中有莰烯、樟脑、姜黄烯,亦含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尚含有淀粉、脂肪油、橡胶、黄色染料、葛缕酮及水芹烯等,具有抗真菌等作用。

薄荷: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现代药学研究证明,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有止痒、止痛、防腐、刺激、麻醉、清凉和抗炎作用。

菊花: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现代药学研究证明,菊花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川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现代药学研究证明,川贝母具有镇咳祛痰、抗菌等作用。

瓜蒌皮:润肺化痰、利气宽胸。现代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皮的化学成份主要含有精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少量挥发油、饱和脂肪醇等。具有祛痰、提高免疫力、扩张离体心脏冠状动脉、增加灌装血流量的作用等。

硼砂:清热消痰、解毒防腐。现代药学研究证明,硼砂是四硼酸钠的十水合物,具有抑菌、抗惊厥、抗癫痫、防腐、保护皮肤黏膜的作用。

炉甘石: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为了表明本发明中药敷料对拔甲术后换药有很好的效果,进行了以下的临床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纳入患者76名,按拔甲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本发明药物组与对照组各38例。本发明药物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5~52岁,均为脚趾甲沟炎。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18~57岁,均为脚趾甲沟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中药敷料的制作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医生实施拔甲术,彻底清除炎性肉芽及坏死组织,创口清创完毕后用5%碘伏消毒创面2次,并用消毒干纱布按压甲床根部1~2min直至止血。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药物组采用本发明中药敷料,对照组采用0.1%依沙吖啶纱布覆盖创面,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嘱患者抬高患肢20min,减少创面渗血和脚趾端水肿,利于创面的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3~5d。

1.4换药方法

1.4.1本发明药物组术后3-5d进行首次换药,用等渗盐水棉球洁净创面后无菌纱布吸干创面及周围液体,覆盖中药敷料,外用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以后每隔2~3d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1.4.2对照组术后次日首次换药,等渗盐水洁净创面后,用0.1%依沙吖啶纱布覆盖创面,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以后隔日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

1.5评价指标及方法

1.5.1痛觉评估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评估患者第1次、第2次和第3次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程度。

1.5.2创面愈合标准为创面无出血、渗液,上皮完全覆盖。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和愈合时间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换药时疼痛程度和愈合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本发明中药敷料附着于纱布并覆盖创面,不仅发挥药物药理作用,而且为创面营造了湿润、低氧的愈合环境。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细胞迁移速度,并且有效隔绝了外界细菌的侵入,防止感染创面细菌传播。

本发明中药敷料用于拔甲术后创面换药,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上皮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黄柏15g、郁金15g、薄荷15g、菊花10g、硼砂20g、川贝母10g、瓜蒌皮10g、炉甘石20g。

本发明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为:取上述黄柏、郁金、薄荷、菊花、川贝母、瓜蒌皮混匀,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60%乙醇6倍(体积),用微波萃取方法连续60℃萃取三次,萃取液进行离心分离,净浸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真空干燥,干膏粉碎,加硼砂、炉甘石,混匀,再加入黄凡士林200g、石蜡油200ml,熬制成膏状,冷凝后涂薄层(1~2mm)于无菌纱布,展开,即制成中药敷料。

实施例2黄柏13g、郁金13g、薄荷13g、菊花8g、硼砂18g、川贝母8g、瓜蒌皮8g、炉甘石18g。

本发明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为:取上述黄柏、郁金、薄荷、菊花、川贝母、瓜蒌皮混匀,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60%乙醇6倍(体积),用微波萃取方法连续60℃萃取三次,萃取液进行离心分离,净浸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真空干燥,干膏粉碎,加硼砂、炉甘石,混匀,再加入黄凡士林200g、石蜡油200ml,熬制成膏状,冷凝后涂薄层(1~2mm)于无菌纱布,展开,即制成中药敷料。

实施例3黄柏17g、郁金17g、薄荷17g、菊花12g、硼砂22g、川贝母12g、瓜蒌皮12g、炉甘石22g。

本发明中药敷料的制备方法为:取上述黄柏、郁金、薄荷、菊花、川贝母、瓜蒌皮混匀,粉碎成10~20目粗颗粒,加60%乙醇6倍(体积),用微波萃取方法连续60℃萃取三次,萃取液进行离心分离,净浸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真空干燥,干膏粉碎,加硼砂、炉甘石,混匀,再加入黄凡士林200g、石蜡油200ml,熬制成膏状,冷凝后涂薄层(1~2mm)于无菌纱布,展开,即制成中药敷料。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