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中医临床复方用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720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临床用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中医临床复方用药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历代医家对中药复方功效进行了关注与研究,但多停留在中医理论水平层面。尽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物质基础等研究日益增多,但有关中药复方功效的现代研究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因此,如何通过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从而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难点,也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加工效率高且质量稳定的新型的中医临床复方用药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中医临床复方用药方法,它包含以下步骤:

1、依据疾病临床证候分型,开展大样本临床文献回顾性研究,筛选分析并提炼反映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与客观指标;

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前瞻性临床设计和研究,进一步明确证候的表现特征及其相应的客观指标;

3、选择合适的动物与制备方法,创建证候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与临床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使其与临床相关性最大,尽可能地复制临床证候表现特征及其相应的客观指标;

4、根据指标先进行小范围的临床操作,逐一分析检查数据,并与相关报告做对比;

5、在中药的剂量上调整临床的缓冲数据,查看变化结果并记录;

6、各项临床检查报告与数据无异常的情况下,可将复方中药正式投入使用。

本发明操作时,采用现代药理学技术与方法,针对中药复方的组成、功效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开展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脑梗死络脉瘀阻证大鼠模型以及糖尿病气阴两虚、痰浊血瘀证大鼠模型等11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克服了以往动物模型简单根据证候表象和疾病病理过程制备的缺陷,从而使疾病的病理发展和证候病机演化过程与临床接近,真实反映中医临床特征。可以客观、动态、量化检测和评价证候,而且可以实时观测疾病证候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重现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以下步骤:

1、依据疾病临床证候分型,开展大样本临床文献回顾性研究,筛选分析并提炼反映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与客观指标;

2、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前瞻性临床设计和研究,进一步明确证候的表现特征及其相应的客观指标;

3、选择合适的动物与制备方法,创建证候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与临床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使其与临床相关性最大,尽可能地复制临床证候表现特征及其相应的客观指标;

4、根据指标先进行小范围的临床操作,逐一分析检查数据,并与相关报告做对比;

5、在中药的剂量上调整临床的缓冲数据,查看变化结果并记录;

6、各项临床检查报告与数据无异常的情况下,可将复方中药正式投入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采用现代药理学技术与方法,针对中药复方的组成、功效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开展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脑梗死络脉瘀阻证大鼠模型以及糖尿病气阴两虚、痰浊血瘀证大鼠模型等11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本具体实施方式克服了以往动物模型简单根据证候表象和疾病病理过程制备的缺陷,从而使疾病的病理发展和证候病机演化过程与临床接近,真实反映中医临床特征。可以客观、动态、量化检测和评价证候,而且可以实时观测疾病证候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重现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