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中风的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959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中风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目前,中风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直接影响到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风,中医又名卒中。在中医概述中,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癖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风在中医历史中研究较祥而治愈较难。

唐宋以前认为中风以“外风”为主,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王履提出“真中”、“类中”之分,张景岳更提出“非风”说。清朝的王清任专以“气虚”立说,近代医家“三张”开始结合西医探讨病机,并认识到本病的发生其主要在于“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中风,在西医上叫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卒中。西医明确指出中风病变部位在脑,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中风已被脑CT、核磁明确定位、定性为脑部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损伤,即“缺血与出血”两种,但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果又同属于脑部“瘀阻”的中医范畴。中风无论对于西医或中医来说都是高难度急症,由于西医的快速发展,此病一发生就归属了西医的治疗。的确,西医治疗对于此类疾病的生命延续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均属化学性质,所以治疗后的患者普遍存在“精神差、复发勤、后遗症重”等问题。因此,研制出一种符合中西病机,快速控制其发展,适于后遗症康复,且能较长时间服用的中成药制剂始终是本病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防治中风的组合物,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发明内容:

一种防治中风的组合物,包括如下的重量份的原料:当归15-20份,芍药15-20份,川芎15-20份,栀子15-20份,连翘15-20份,薄荷10-15份,生干姜10-15份,荆芥10-15份,防风15-17份,麻黄13-15份,白术13-17份,桔梗10-18份,黄芩12-20份,甘草10-20份,石膏5-15份,滑石15-30份。

优选的,上述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当归15份,芍药15份,川芎15份,栀子15份,连翘15份,薄荷10份,生干姜10份,荆芥10份,防风15份,麻黄15份,白术15份,桔梗15份,黄芩15份,甘草15份,石膏10份,滑石20份。

通过综合作用,可发挥解毒,解热,利尿作用。从药性上分析,麻黄,防网,干姜,荆芥为解表剂,大黄,芒硝,甘草为攻下剂,连翘,荆芥,防风,川芎,桔梗为解毒剂,黄芩,栀子,石膏,滑石为解热剂,白术,滑石为利尿剂,当归,川芎,赤芍,白术,薄荷为活血补血利湿剂。

当归为补血药,栀子为清热利胆药,大黄为泻下药,石膏为清热利尿药。

本发明所提供的组合物,用于防治中风,有解毒作用,亦可用于某些皮肤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高血压脑溢血,慢性胃病,糖尿病,秃发症,酒渣鼻脱屑等,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按重量份数比选取原料药材。

此例中,各原料重量如下:当归15份,芍药15份,川芎15份,栀子15份,连翘15份,薄荷10份,生干姜10份,荆芥10份,防风15份,麻黄15份,白术15份,桔梗15份,黄芩15份,甘草15份,石膏10份,滑石20份。

加水小火慢炖,取其汤汁,然后混合,一份煎服两次,一天服用两次,服药不可空腹使用。

实施例2

依照实施例1的方案,病人为56岁男性,右半身瘫痪三年,右口角发麻,语方不畅,且有头痛和腰痛,素有便秘腹胀满发硬,服用后,一月后各症状迅速好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