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石淋症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8632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石淋症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石淋属于中医“淋症”范畴,也叫砂淋,沙石淋,属于现代医学的泌尿系结石,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本病多因下焦湿热,肾虚导致膀胱气化失利,清利失职,复因湿热蓄积下焦,煎熬水液,尿中杂质结成砂石,小者成砂为“砂淋”,大者成石为“石淋”, 热伤血络,则血下溢,随尿而出为“血淋”,结石阻塞,气机不利,不通则腰腹痛,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小便涩痛,尿出砂石,主要症状:腰部或腹部突然剧烈绞痛,并向外阴、大腿部放射时,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绞痛后,出现血尿、脓尿、尿频、尿急、尿痛,肾区扣击痛,为肾盂,输尿管结石;排尿突然中断,改变体位后,又继续排尿者,为膀胱结石;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神疲乏力,精神萎顿,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面白少华,舌红少苔,舌淡红有齿痕,脉细弱无力,尿常规检查有大量红细胞、脓细胞,做B超检查,可显示结石,西医多用阿托品、唛啶、或盐酸异丙秦止痛,只能治标止痛,不能治本排石,再者或用激光碎石,虽然有效果,但不能彻底把结石排干净,患者继续受结石带来的疼痛之苦,有的中医用石苇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治疗,存在治愈慢,治愈率低的缺点,治疗效果极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活血通经、泻火解毒的治疗石淋症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石淋症的中药配方,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3~5份、滑石7~10份、甘草5~10份、海金沙4~6份、大黄6~9份、石韦4~6份、猪苓4~6份、肉桂2~4份、木通3~6份、茯苓5~7份、泽泻3~5份、枸杞6~13份、鸡内金 7~12份、 何首乌5~8份。

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5g、滑石10g、甘草10g、海金沙6g、大黄9g、石韦6g、猪苓6g、肉桂4g、木通6g、茯苓7g、泽泻5g、枸杞13g、鸡内金 8g、 何首乌5g。

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5g、滑石9.5g、甘草9.5g、海金沙5.5g、大黄8.5g、石韦5.5g、猪苓5.5g、肉桂3.5g、木通6g、茯苓6.5g、泽泻4g、枸杞12g、鸡内金11g、 何首乌8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具有活血通经、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药理药性分析如下:

1)黄芩:黄芩本名“芩”,是为芩草,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芩”字本义为“止血草”,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多年生草本,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30~12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棕褐色,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全线,总状花序项生,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蓝紫色,小坚果近球形,黑褐色,包围于宿萼中,花期7~10月,果期8~10月,茎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具短柄,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花序顶生,总状,长7~15厘米,常再于茎顶聚成圆锥状;苞片下部者似叶,上部者远较小,卵状披针形;花萼长4毫米,盾片高1.5毫米,果时增大;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长2.3~3厘米,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卵球形,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滑石: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它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人们曾选出10个矿物来表示10个硬度级别,称为摩斯硬度,在这10个级别中,第一个就是滑石,柔软的滑石可以代替粉笔画出白色的痕迹,滑石一般呈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并且会因含有其他杂质而带各种颜色,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绝缘材料、润滑剂、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滑石是已知最软的矿物,其莫氏硬度标为1,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河南省方城县的独树镇区北部伏牛山余脉浅山丘陵地带,已探明的滑石贮量达80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滑石加工生产基地,滑石是一种重要的陶瓷原料,它用于陶瓷坯料和釉料中,作为化工料引入釉中,起降温,改善釉面粗糙度的作用。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的功效,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3)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性味归经:味甘、平;性微凉;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4)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phyllum(Cav.)R.Br.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草本,长1-4m。根茎细而匍匐,被细柔毛,茎细弱、呈干草色,有白色微毛,叶为1-2回羽状复叶,纸质,两面均被细柔毛;能育羽片卵状三角形,长12-20cm,宽10-16cm,小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温齿或不规则分裂,上部小叶无柄,羽状或戟形,下部小叶有柄;不育羽片尖三角形,通常与能育羽片相似,但有时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阔线形,或基部分裂成不规则的小片,孢子囊生于能育羽片的背面,在2回小叶的齿及裂片顶端成穗状排列,穗长2-4mm,孢子囊盖鳞片状,卵形,每盖下生一横卵形的孢子囊,环带侧生,聚集一处,孢子囊多在夏秋季产生,同属植物小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phyllum(Cav.)的全草,在广东、广西民间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羽片为1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基部有关节。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效,用于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5)大黄:别称将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但在欧洲及中东,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品种。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的功效,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6)石韦:石韦(拉丁文名: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水龙骨科、石韦属中型附生蕨类植物,中型附生蕨类,植株通常高10-3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渐尖头,淡棕色,边缘有睫毛,叶远生,近二型;叶柄与叶片大小和长短变化很大,能育叶通常远比不育叶长得高而较狭窄,两者的叶片略比叶柄长,少为等长,罕有短过叶柄的。不育叶片近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下部1/3处为最宽,向上渐狭,短渐尖头,基部楔形,宽一般为1.5-5厘米,长(5)10-(20)厘米,全缘,干后革质,上面灰绿色,近光滑无毛,下面淡棕色或砖红色,被星状毛;能育叶约长过不育叶1/3,而较狭1/3-2/3,主脉下面稍隆起,上面不明显下凹,侧脉在下面明显隆起,清晰可见,小脉不显,孢子囊群近椭圆形,在侧脉间整齐成多行排列,布满整个叶片下面,或聚生于叶片的大上半部,初时为星状毛覆盖而呈淡棕色,成熟后孢子囊开裂外露而呈砖红色。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7)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8)肉桂: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cm;花梗长约5mm;花被管长约2mm,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mm,内外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9,3轮,花药矩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1室,胚珠1个,花柱细,与子房几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约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高达10米以上,树皮灰褐色,树皮厚可达13毫米,具强烈辛辣芳香味,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8-20厘米,宽3-5.5厘米;顶端急尖,叶基宽楔形;全缘,具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径5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3毫米,果椭圆形,长10毫米,径7-8毫米,熟时紫黑色。

性味归经:性大热;味辛、甘;归心、脾、肺、肾四经。

功能主治:具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9)木通:木通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五叶木通)的木质茎,属木通科 木通属,落叶木质缠绕灌本,长3-15cm,全株无毛,幼枝灰绿色,有纵纹,掌状复叶,小叶片5,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6cm,先端圆常微凹至具一细短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基部着生1-2朵雌花,上部着生密而较细的雄花;花补3片;雄花具雄蕊6个;雌花较大,有离生雌蕊2-13,果肉质,浆果状,长椭圆形,或略呈肾形,两端圆,长约8cm,直径2-3cm,熟后紫色,柔软,沿腹缝线开裂,种子多数,长卵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花期4-5月,果熟期8月。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的功效,用于淋证,水肿,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10)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3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即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11)泽泻:泽泻(学名: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块茎直径1-3.5厘米,或更大,花药长约1毫米,椭圆形,黄色,或淡绿色;瘦果椭圆形,或近矩圆形,种子紫褐色,具凸起,产黑龙江、吉林等省区,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亦有生长,花较大,花期较长,可用于花卉观赏,亦可入药,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炎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具有利小便、清湿热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12)枸杞:枸杞为人们对商品枸杞子、植物宁夏枸杞、中华枸杞等枸杞属下物种的统称,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子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且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品种,与琼珍灵芝、长白山人参,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宝,宁夏枸杞在中国栽培面积最大。宁夏枸杞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而其它地区常见的为中华枸杞及其变种,如果"枸杞"指的是商品"枸杞子",则基本是指来源于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如果"枸杞"指的是除西北以外地区的野生枸杞植物,则基本是植物枸杞或者北方枸杞。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13)鸡内金:别名鸡肫皮、鸡黄皮 、鸡肫、鸡胗,为脊索动物门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砂囊内壁(肌胃),全国各地均产,杀鸡后,取出鸡肫后立即取下内壁,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健胃助消化、涩精止遗的功效,能够促进胃液分泌,提高胃酸度及消化力,使胃运动功能明显增强,胃排空加快,适宜消化不良、面色萎黄、不思纳谷、小儿疳积、形体消瘦、腹大腹胀、脾胃虚弱、食积胀满、肠结核、骨结核等病症患者食用。

14)首乌:首乌(学名:polygoni multiflori),又名野苗、交藤、交茎、夜合、地精、桃柳藤、赤葛、九真藤、芮草、蛇草、陈知白、马肝石、九真藤、疮帚等,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有雌雄二种(赤,白二种),性喜高温高湿,生山谷灌丛、山坡林下、沟边石隙,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及贵州。

性味归经:苦、味甘、涩;性温;归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用于疮痈,瘰疬,风疹瘙痒,久疟体虚,肠燥便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黄芩4.8g、滑石9.8g、甘草9.2g、海金沙5.8g、大黄8.2g、石韦5.4g、猪苓5.6g、肉桂3.6g、木通5.4g、茯苓6.3g、泽泻3.6g、枸杞13g、鸡内金11.9g、 何首乌7.4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具有活血通经、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黄芩4.9g、滑石9.6g、甘草9.4g、海金沙5.3g、大黄8.6g、石韦5.7g、猪苓5.8g、肉桂3.7g、木通5.7g、茯苓6.3g、泽泻4.1g、枸杞12.2g、鸡内金11.3g、 何首乌7.4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具有活血通经、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黄芩4.7g、滑石9.2g、甘草9.4g、海金沙5.6g、大黄8.8g、石韦5.9g、猪苓5.9g、肉桂3.7g、木通5.2g、茯苓6.4g、泽泻4.2g、枸杞12.7g、鸡内金10.8g、 何首乌7.5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疗效显著,具有活血通经、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