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724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黏液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排便后可缓解的特点,本病起病多数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迁延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或持续性逐渐加重,偶呈急性暴发,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病情严重者便如白冻,可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常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饮食不调,内伤生冷,或脾胃素虚,不能胜湿,湿浊内生,或感受寒湿湿热,湿浊不化,下注大肠,凝滞气血,蕴结化热,化腐成脓,伤及肠络则出现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症,病久不愈,反复发作,脾病及肾,湿从寒化,则出现五更腹泻,泻下粘冻,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对于得了结肠炎的患者来说通常都是苦不堪言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伴随着腹泻同时产生的,还会间接的导致浑身无力,发热,贫血等,如果要是不进行及时的治疗,长此下去还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有益气健脾、 养血补肾功效的治疗结肠炎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配方,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金荞麦5~15份、甘草1.5~6份、白芍6~10份、白术6~9份、木香3~6份、葛根9~15份、黄芪9~12份、大枣6~12份、枳实3~5份、山药7~15份、砂仁3~6份、延胡索3~5份、鸡矢藤15~25份、白头翁4~11份、黄连1.5~4份。

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金荞麦7g、甘草3g、白芍8g、白术6g、木香3g、葛根9g、黄芪9g、大枣6g、枳实5g、山药7g、砂仁6g、延胡索5g、鸡矢藤15g、白头翁7g、黄连4g。

所述的中药是由如下原料配比制成,金荞麦6g、甘草4g、白芍6g、白术8g、木香3.5g、葛根9g、黄芪9g、大枣6g、枳实5g、山药7.5g、砂仁6g、延胡索4.5g、鸡矢藤15.5g、白头翁6.5g、黄连3.5g。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具有益气健脾、 养血补肾的功效,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结肠炎的人群,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药理药性分析如下:

1)金荞麦:金荞麦为蓼科植物,金荞麦别名苦荞麦、荞麦当归、荞麦三七、金锁银开、贼骨头、铁拳头、土茯苓 野南荞等,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纵棱,无毛,有时一侧沿棱被柔毛,叶三角形,长4-12厘米,宽3-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状突起或被柔毛;叶柄长可达10厘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5-10毫米,偏斜,顶端截形,无缘毛,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尖,边缘膜质,长约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与苞片近等长;花被深裂,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 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长6-8毫米,黑褐色,无光泽,超出宿存花被2-3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江西、江苏、浙江称为金锁银开,河南、广东名为荞麦三七,在江西还叫作铁掌头、苦荞头,其性凉,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主产于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华东一带也可栽培。

性味归经:味微辛、涩;性凉;归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的功效,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乳蛾肿痛。

2)甘草: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性味归经:味甘、平;性微凉;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的功效,主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3)白芍:白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称白花芍药,其根可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分布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胁痛、腹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4)白术: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互生,茎下部叶3裂或羽状5深裂,裂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裂片最大,边缘有刺状齿,叶柄长;茎上部叶分裂或不分裂,叶柄渐短,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7~8层,基部有羽状深裂的叶状苞片;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雄蕊5,聚药;子房下位,瘦果被黄白色茸毛,冠毛羽状,长1cm以上,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均系栽培,主产浙江、安徽、江苏。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5)木香:木香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云木香(学名:Saussurea costus),又名广木香或青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川木香(学名:Dolomiaea souliei)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这两种植物的根茎都是重要的中草药,可到大有恒中药材库查询最新价格,木香,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m,柱根粗壮,圆形,直径可达5 cm,表面黄褐色,有稀疏侧根,茎直立,被有稀疏短柔毛,基生叶大型,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苌三角形,长30-100cm,宽15-20cm,基部心形或阔楔形,下延直达叶柄基部或一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茎生叶较小,叶基翼状,下延抱茎,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通常2-3个丛生于花茎顶端,几无总花梗,腋生者单一,有长的总花梗;总苞片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9-25mm,外层较短,先端长锐尖如刺,疏被微柔毛;花全部管状,暗紫色,花冠管长1.5cm,先产央5裂;雄蕊5,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柱头2裂,瘦果线形,长端有2层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桌熟时多脱落,花期5-8月,果期9-10月。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主要用于胞胁胀满足 、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6)葛根: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较肥大,长圆形,主葛根要分布在低山沟谷中,葛根淀粉含量在8—10%,含葛根黄酮较高,据检验,每 100克葛根含总异黄酮14.82毫克,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葛根,又称柴葛和药葛,是多年生落叶藤本豆科植物,葛根较肥大圆形,味苦、甘、黄褐色,含葛根淀粉12%,主要野生低山沟谷中,野葛含葛总异黄酮每100克达到21.59毫克,药用价值极高,粉葛,学名葛根,又叫甘葛,粉葛是多年生藤本豆科植物,葛根特别肥大,含粉率在25—30%,因含葛粉多而得名粉葛,又因葛根甘甜,又将粉葛称为甘葛,野生粉葛,主要野生于低山沟谷中,未经人工栽培驯化,含淀粉率在17—20%,也可用来作人工栽品种,葛根粉性凉味甘辛,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多种功能,可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疹、泄泻等多种疾病,一般的粉葛质韧,纤维性强,湘葛一号是我国第一个杂交品种,研究者在采集了世界上大多优质葛根之后经过杂交研发出来的品种,其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7)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分为:内蒙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又名“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8)大枣:又名干枣、枣子,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经常食用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9)枳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实,除去杂质,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脾、胃、肝、心经。

功能主治:主治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脏器下垂。

10)山药:薯蓣,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薯蓣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摘自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11)砂仁:砂仁,英文/拉丁名称:FRUCTUS AMOMI,别名:春砂仁,砂仁是热带和亚热带特有的一种植物,它的果实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目前药用的砂仁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主要产于中国广东省的春砂,一种是中国海南的壳砂,还有一种叫缩砂密,主产于东南亚国家,株高1.5-3米,茎散生;根茎匍匐地面,节上被褐色膜质鳞片,中部叶片长披针形,长37厘米,宽7厘米,上部叶片线形,长25厘米,宽3厘米,顶端尾尖,基部近圆形,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近无柄;叶舌半圆形,长3-5毫米;叶鞘上有略凹陷的方格状网纹,穗状花序椭圆形,总花梗长4-8厘米,被褐色短绒毛;鳞片膜质,椭圆形,褐色或绿色;苞片披针形,长1.8毫米,宽0.5毫米,膜质;小苞片管状,长10毫米,一侧有一斜口,膜质,无毛;花萼管长1.7厘米,顶端具三浅齿,白色,基部被稀疏柔毛;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6-2厘米,宽0.5-0.7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长宽约1.6-2厘米,白色,顶端具二裂、反卷、黄色的小尖头,中脉凸起,黄色而染紫红,基部具二个紫色的痂状斑,具瓣柄;花丝长5-6毫米,花药长约6毫米;药隔附属体三裂,顶端裂片半圆形,高约3毫米,宽约4毫米,两侧耳状,宽约2毫米;腺体2枚,圆柱形,长3.5毫米;子房被白色柔毛,蒴果椭圆形,长1.5-2厘米,宽1.2-2厘米,成熟时紫红色,干后褐色,表面被不分裂或分裂的柔刺;种子多角形,有浓郁的香气,味苦凉,花期:5-6月;果期:8-9月。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12)延胡索:延胡索,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生于山地林下,或为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13)鸡矢藤:鸡屎藤蔓生草本,基部木质,高2—3米,秃净或稍被微毛,叶对生,有柄;叶片近膜质,卵形、椭圆形、矩圆形至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尖,两面均秃净或近秃净;叶间托叶三角形,长2—5毫米,脱落,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扩展,分枝为蝎尾状的聚伞花序;花白紫色,无柄;萼狭钟状,长约3毫米;花冠钟状,花筒长7—10毫米,上端5裂,镊合状排列,内面红紫色,被粉状柔毛;雄蕊5,花丝极短,着生于花冠筒内;子房下位,2室,花柱丝状,2枚,基部愈合,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光亮,草黄色,花期秋季,生于溪边、河边、路边、林旁及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岩石上,鸡矢藤茎呈扁圆柱形,稍扭曲,无毛或近无毛,老茎灰棕色,直径3-12mm,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肺经。

功能主治:具有消食、止痛、解毒、祛湿的功效,用于食积不化,胁肋脘腹疼痛,湿疹,疮疡肿痛。

14)白头翁:白头翁(拉丁学名:Pulsatilla chinensis (Bunge)Regel),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长有根状茎,叶片呈卵形,花萼蓝紫色,别名有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等,分布在中国的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黑龙江等省的山岗、荒坡及田野间,白头翁在园林中可作自然栽植,用于布置花坛、道路两旁,或点缀于林间空地,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宿根草本,根圆锥形,有纵纹,全株密被白色长柔毛,株高10-40厘米,通常20-30厘米,主根粗壮,圆锥形,有时扭曲,外皮黄褐色,基生叶4-5片,三全裂,有时为三出复叶,花单朵顶生,径约3-4厘米,萼片花瓣状,6片排成2轮,蓝紫色,外被白色柔毛;雄蕊多数,鲜黄色;花期3-5月,瘦果,密集成头状 ,花柱宿存,银丝状,形似白头老翁,故得名白头翁或老公花。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15)黄连: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16)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长3-8cm,宽2-4cm,顶端急尖,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脉被短柔毛,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朵;总苞片通常3,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稍小;萼片5,黄绿色,窄卵形,长9-12.5mm;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心皮8-12,离生,有短,蓇葖果6-12,长6-8mm,具细柄,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mm,宽约0.8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具有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的功效,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金荞麦15g、甘草3g、白芍6g、白术6g、木香3g、葛根9g、黄芪9g、大枣6g、枳实3g、山药9g、砂仁3g、延胡索3.5g、鸡矢藤16.5g、白头翁5.5g、黄连2.5g。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具有益气健脾、 养血补肾的功效,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结肠炎的人群,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金荞麦14g、甘草3.5g、白芍7.5g、白术6.5g、木香3.5g、葛根10.5g、黄芪9.5g、大枣7g、枳实3g、山药7g、砂仁3g、延胡索3g、鸡矢藤15g、白头翁4g、黄连3g。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具有益气健脾、 养血补肾的功效,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结肠炎的人群,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原料制成:金荞麦5g、甘草4g、白芍6.3g、白术6.7g、木香3.5g、葛根10.6g、黄芪9.4g、大枣7g、枳实4g、山药8g、砂仁4g、延胡索3g、鸡矢藤19.5g、白头翁7g、黄连2g。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按中药配伍原则加水熬制而成,采用口服的方式饮用,具有益气健脾、 养血补肾的功效,疗效显著、能够真正起到治疗的作用,主要应用于结肠炎的人群,本发明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