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397阅读:15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瘤是一种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枣大,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多无自觉症状。血管脂肪瘤为一特殊类型的脂肪瘤,以年轻人较为多见,好发于下肢,可自觉疼痛,触之亦有压痛。

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脂肪瘤可以发生在身体有脂肪组织存在的任何部位,通常好发于皮下,以四肢及腹部最常见。肿瘤一般多发,少数为单发,其边界清楚,质地韧,呈分叶状。与周围无粘连,在皮下可推动。由于肿瘤与皮肤之间有纤维带相连,在推动肿块时,皮肤可有橘皮样改变。除局部肿物外,通常无自觉症状或轻度疼痛,不引起功能障碍。除皮下外,脂肪瘤还可发生在肌间隔、肌肉深层及腹膜后等部位。皮下脂肪瘤通常有薄弱纤维包膜,而深部脂肪瘤则无包膜,呈伪足状向四周组织浸润生长。组织学检查示:病变包膜完整,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肿瘤不仅局部于皮下层,而且发展至筋膜中,肌间与肌层间,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可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前者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单发损害发生迟,发展慢。切除肿物效果良好。发生于深部组织如腹膜后者可以恶变为脂肪肉瘤。多发性脂肪瘤有家族倾向。亦称家族性脂肪瘤,肿物小,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

现虽有治疗脂肪瘤的多种药物,但大多存在疗效差、见效慢、其疗效并不尽人意,;而中药制备的外用药物中所用原料药成分药效单一,原料药种类较多,有的中药原料药与其他原料药没有发生协同作用,影响了中药组合物的整体疗效。此外,现有的中药组合物多数是将所用原料直接粉碎入药,没有对原料内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非有效成分没有除去,杂质较多,使中药组合物的组方过大,不利于患者服用,进一步影响中药组合物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疗效显著、安全方便且无毒副作用,其制备方法高效,提取有效成分效果好,适合工业生产。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柴胡4-30份、陈皮2-25份、半夏2-25份、茯苓5-40份、甘草1-20份、青皮4-30份、栀子2-25份、白芥子2-25份、橘络2-25份、生麦芽5-40份、生谷芽5-40份、丝瓜络4-30份、胆南星1-19份、砂仁1-20份。

优选地,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柴胡10-25份、陈皮8-20份、半夏8-20份、茯苓10-30份、甘草5-15份、青皮10-25份、栀子8-20份、白芥子8-20份、橘络8-20份、生麦芽10-30份、生谷芽10-30份、丝瓜络10-25份、胆南星5-14份、砂仁5-15份。

优选地,制备所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原料重量份组成为:柴胡15份、陈皮12份、半夏12份、茯苓20份、甘草10份、青皮15份、栀子12份、白芥子12份、橘络12份、生麦芽20份、生谷芽20份、丝瓜络15份、胆南星9份、砂仁10份。

以上组成原料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以重量份作为配比,在生产时可按照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或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且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不变。

本发明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组方科学合理,其原料药来源如下: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苦,微寒,归肝、胆经。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茯苓: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或“青皮子”;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辛,温,归肺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橘络:为芸香科植物橘的果皮内的筋络,由果皮内撕下,晒干。甘、苦、平、归肝、肾、脾、胃经。败毒抗癌、理气化痰。

生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甘,平,归脾、胃经。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

生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粟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6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甘,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甘,平,归肺、胃、肝经。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胆南星:本品为制天南星的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加工而成,或为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加工而成。苦、辛,凉,归肺、肝、脾经。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脂肪瘤的制剂,所述制剂由中药组合物单独制成或由和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所述口服制剂为水提物、片剂、丸剂、水蜜丸、浓缩丸、散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保健茶饮口服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为熏蒸剂、洗剂或膏剂。

进一步地,所述外用制剂为胶囊剂,所述胶囊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3中药组合物与辅料。

进一步地,乳糖10-2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15份、蔗糖单月桂酸脂4-8份、羧甲基淀粉钠3-7份、微晶硅胶12-18份、硬脂酸镁5-10份、桉油醇2-6份。

进一步地,所述胶囊填充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中药组合物30份、乳糖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0份、蔗糖单月桂酸脂6份、羧甲基淀粉钠5份、微晶硅胶14份、硬脂酸镁6份、桉油醇4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处方量的柴胡、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青皮、栀子7味原料药,粉碎、碾磨、过筛制成细粉,所述筛网的数目为100-140目,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倍水量煎煮2.5h,第二次8倍水量煎煮1.5h,合并得煎液,温度45℃条件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1,冷却,加75%的乙醇进行醇沉3h,过滤,在50℃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5的干浸膏1;

S2、称取处方量的白芥子、橘络、生麦芽、生谷芽、丝瓜络、胆南星、砂仁7味原料药,粉碎、碾磨、过筛制成细粉,所述筛网的数目为50-90目,在搅拌均匀后,加入10倍75%乙醇的回流提取2次,每次2h,过滤,合并回流液,浓缩至在60℃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2,用5倍水量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在5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的干浸膏2;

S3、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然后置于槽型混合机内混合1h,即得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还提出了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作为治疗脂肪瘤的应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配方科学合理,各组分协同配伍,能快速发挥药效,具有疏肝解郁、化痰通络、破瘀散结之功效,经大量试验证明,本发明能够活化人体机能失调,对脂肪瘤疗效显著,且疗效优异,标本兼顾,疗效肯定,安全方便且无毒副作用,没有任何西药或者激素药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是应理解所述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或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15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20g、甘草10g、青皮15g、栀子12g、白芥子12g、橘络12g、生麦芽20g、生谷芽20g、丝瓜络15g、胆南星9g、砂仁10g。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处方量的柴胡、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青皮、栀子7味原料药,粉碎、碾磨、过筛制成细粉,所述筛网的数目为100-140目,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2倍水量煎煮2.5h,第二次8倍水量煎煮1.5h,合并得煎液,温度45℃条件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1,冷却,加75%的乙醇进行醇沉3h,过滤,在50℃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45的干浸膏1;

S2、称取处方量的白芥子、橘络、生麦芽、生谷芽、丝瓜络、胆南星、砂仁7味原料药,粉碎、碾磨、过筛制成细粉,所述筛网的数目为50-90目,在搅拌均匀后,加入10倍75%乙醇的回流提取2次,每次2h,过滤,合并回流液,浓缩至在60℃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2,用5倍水量将清膏溶解,上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和40%的乙醇洗脱,回收乙醇洗脱液,在5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3的干浸膏2;

S3、合并干浸膏1和干浸膏2,将其粉碎成粉,然后置于槽型混合机内混合1h,即得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4g、陈皮2g、半夏2g、茯苓5g、甘草1g、青皮4g、栀子2g、白芥子2g、橘络2g、生麦芽5g、生谷芽5g、丝瓜络4g、胆南星1g、砂仁1g。

其中,本实施例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10g、陈皮8g、半夏8g、茯苓10g、甘草5g、青皮10g、栀子8g、白芥子8g、橘络8g、生麦芽10g、生谷芽10g、丝瓜络10g、胆南星5g、砂仁5g。

其中,本实施例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25g、陈皮20g、半夏20g、茯苓30g、甘草15g、青皮25g、栀子20g、白芥子20g、橘络20g、生麦芽30g、生谷芽30g、丝瓜络25g、胆南星14g、砂仁15g。

其中,本实施例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30g、陈皮25g、半夏25g、茯苓40g、甘草20g、青皮30g、栀子25g、白芥子25g、橘络25g、生麦芽40g、生谷芽40g、丝瓜络30g、胆南星19g、砂仁20g。

其中,本实施例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备的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为胶囊剂,所述胶囊剂包括重量份数比1:2中药组合物与辅料,具体含量如下:

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30g、乳糖15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蔗糖单月桂酸脂6g、羧甲基淀粉钠5g、微晶硅胶14g、硬脂酸镁6g、桉油醇4g。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备的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为胶囊剂,所述胶囊剂包括重量份数比1:3中药组合物与辅料,具体含量如下:

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12g、乳糖10g、十二烷基硫酸钠5g、蔗糖单月桂酸脂4g、羧甲基淀粉钠3g、微晶硅胶12g、硬脂酸镁5g、桉油醇2g。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备的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为胶囊剂,所述胶囊剂包括重量份数比1:1中药组合物与辅料,具体含量如下:

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84g、乳糖20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蔗糖单月桂酸脂8g、羧甲基淀粉钠7g、微晶硅胶18g、硬脂酸镁10g、桉油醇6g。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备的蜜丸,所述蜜丸具体含量如下:

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50g、炼蜜50g。

所述蜜丸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中药组合物细粉中加入炼蜜,优选为中蜜,充分混匀,使成软硬适宜,制丸。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成酊剂,所述酊剂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柴胡15g、陈皮12g、半夏12g、茯苓20g、甘草10g、青皮15g、栀子12g、白芥子12g、橘络12g、生麦芽20g、生谷芽20g、丝瓜络15g、胆南星9g、砂仁10g,75%酒精800g。

所述酊剂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药物清洗干净,阴干后置于800g的75%酒精酒精液中,浸泡10天,滤出药渣,剩余酒液渗滤两次后置于清洁瓶中备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或外用制剂,所述口服制剂包括但不限于水提物、片剂、丸剂、水蜜丸、浓缩丸、散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或保健茶饮口服制剂;所述外用制剂包括但不限于熏蒸剂、洗剂或膏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作为治疗脂肪瘤的应用。

对照例1:

本对照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15g、陈皮12g、半夏12g、甘草10g、青皮15g、白芥子12g、橘络12g、生谷芽20g、丝瓜络15g、胆南星9g、砂仁10g。

对照例2:

本对照例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

柴胡35g、陈皮30g、半夏40g、茯苓50g、甘草30g、青皮45g、栀子30g、白芥子30g、橘络30g g、生麦芽60g、生谷芽45g、丝瓜络35g、胆南星25g、砂仁40g。

对照例3:

本对照例提供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备的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为胶囊剂,所述胶囊剂包括重量份数比1:4中药组合物与辅料,具体含量如下:

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21g、乳糖15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蔗糖单月桂酸脂8g、羧甲基淀粉钠7g、微晶硅胶18g、硬脂酸镁10g、桉油醇6g。

对照例4:

本对照例提供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备的外用制剂,所述外用制剂为胶囊剂,所述胶囊剂包括重量份数比1:7中药组合物与辅料,具体含量如下:

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12g、乳糖15g、十二烷基硫酸钠15g、蔗糖单月桂酸脂8g、羧甲基淀粉钠7g、微晶硅胶18g、硬脂酸镁10g、桉油醇6g。

试验例1稳定性试验

1.加速试验

取实施例1、实施例6、实施例7、对照例3和对照例4的合剂,分成3批,分别编号为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和样品5,在温度40℃±2℃下,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试验期间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中国药典中的规定,检测合剂的性状、色泽、气味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标示量%)、溶出度以及有关物质,结果发现,样品1、样品2和样品3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样品4和样品5颜色变深,出现沉淀,并在6个月的时候均出现轻微异味。

2.长期试验

取实施例1、实施例6、实施例7、对照例3和对照例4的合剂,分成3批,分别编号为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和样品5,在温度25℃±2℃下,相对湿度为60%±10%的条件下放置24个月,在试验期间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中国药典中的规定,检测合剂的性状、色泽、气味和主要成分的含量(标示量%)、溶出度以及有关物质,结果发现,样品1、样品2和样品3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样品4和样品5颜色变深,出现沉淀,并在6个月的时候均出现轻微异味,在12个月时候出现轻微臭味。

结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的合剂由于辅料的合理选择,药品稳定性好、储存时间长,而羧甲基淀粉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更显著提高了合剂的稳定性。

试验例2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试验

1.试验对象:健康SD大鼠

试验组50例,雄鼠,年龄5周龄;

对照组50例,雄鼠,年龄5周龄。

2.试验方法:

试验组:将本发明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用生理盐水配制成65%浓度的溶液,给大鼠按一次40mL/kg灌胃,一日内连续两次,然后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7天。

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给大鼠按一次40mL/kg灌胃,一日内连续两次,然后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7天。

3.统计方法:分别在试验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记录两组大鼠的死亡率及大鼠行为有无明显异常;在观察期结束后,于第8天处死大鼠,进行剖检,记录两组大鼠的脏器异常改变情况。

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表1的比较结果如下:

由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知,本发明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没有急性毒性。

5.结论:本发明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度高,无急性毒性。

(二)长期毒性试验

1.试验对象:健康SD大鼠

试验组50例,雄鼠,年龄5周龄;

对照组50例,雄鼠,年龄5周龄。

2.试验方法:

试验组:将本发明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溶解在水中灌胃,用药剂量以白鼠体重计,每日0.05g/kg,连续180天,停药后继续观察30天。

对照组:喂食与试验组一样且不含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食物,食物量也与试验组一样,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80天;随后的30天观察期期间,大鼠与试验组一样对待。

3.统计方法:分别在试验0天、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及观察期结束时,记录两组大鼠的死亡率及大鼠行为有无明显异常;在观察期结束后,处死大鼠,进行剖检,记录两组大鼠的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和脏器异常改变情况。

4.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2。

表2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表2的比较结果如下:

由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可知,本发明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无长期毒性;

5.结论:本发明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度高,无长期毒性。

(三)结论

由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度高,无毒性。

试验例3抑菌试验

使用下列化合物,采用本领域中经典的滤纸片法来进行抑菌试验。

供试菌种荚膜红细菌ATCC 11166购自上海北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培养液

营养琼脂和营养肉汤,购自北京中科晨宇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试验方法

将荚膜红细菌ATCC 11166接种于琼脂平板营养液平面上,接种时均匀密布。

取无菌圆形滤纸片,分别喷洒5mL的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5mL的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至完全润湿,贴在已接种细菌的琼脂平板营养液平面上。将琼脂平板置于37℃的培养箱内,温育4小时。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测定3次取平均值。

结论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的荚膜红细菌ATCC 11166的抑菌环的平均直径为11.35mm,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溶解成的溶液的荚膜红细菌ATCC 11166的抑菌环的平均直径为13.96mm。

治疗脂肪瘤的效果评价试验

本发明的治疗脂肪瘤的中药组合物效果如下:

1、临床资料

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已经在500人的规模性测试中获得了验证。

2、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后半年于一年复查未见任何病理性改变:

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半年后复查病理改变趋于治愈;

无效: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病理改变无明显好转。

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已经在500人的规模性测试中获得了验证,在用药后,具有疏肝解郁、化痰通络、破瘀散结之功效,对脂肪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痊愈率在85%以上,显效率在95%以上。

典型病例1:

李某,女,63岁,长有多个脂肪瘤,曾进行过手术进行切除,但以后逐渐增多,以腰腹部最多,四肢次之,大者如鸡蛋,小者如米粒,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经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一个月后,脂肪瘤变软变小,继续服用一个月,较小的脂肪瘤消失,较大的脂肪瘤显著缩小,三个月以后,大的脂肪瘤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2:

张某,男,28岁,多发性脂肪瘤,胳膊及腹部出现黄豆大小的脂肪瘤约30个,压之不痛,质软活动,皮肤颜色无异常。服用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个月后,脂肪瘤开始变软变小,不再长新的脂肪瘤,服用三个月后,脂肪瘤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典型病例3:

于某,女,40岁,2年前发现腹部、腰部、背部皮下有大小不等的肿块,压之无疼痛感,经诊断为多发性脂肪瘤。服用一月后,大的脂肪瘤变软变小,小的脂肪瘤消失,服用两个月后,脂肪瘤全部消失。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