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884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于相当多的劳动者而言,人们需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经常一个姿势保持很长时间,给人身体健康带来较大的负担,尤其是颈部和腰部长时间得不到活动,容易导致颈椎和腰椎处出现病痛,从而影响睡眠质量、生活和工作的状态,严重的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和腰椎疾病,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醒和监控人们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情况。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监控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

在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时,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在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所述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

若否,则再次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直至在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所述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为止;

若是,则进入下一个所述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所述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具体包括:

在所述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所述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所述用户的海拔高度;

确定采集到的所述海拔高度在预设浮动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腰部的初始运动值。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所述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具体包括:

在所述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所述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

确定采集到的第一角度变化量在所述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所述用户的颈部的初始运动值。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所述确定所述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具体包括:

在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之后,采集所述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确定采集到的所述第二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监测时间内的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

确定所述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是否满足所述预设运动指标。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采集所述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

在确定所述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采集所述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动监控装置,包括:

采集监测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采集所述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以及在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所述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若否,则再次控制所述提醒信号输出模块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直至在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所述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为止;若是,则进入下一个所述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提醒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在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时,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所述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所述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所述用户的海拔高度;确定采集到的所述海拔高度在预设浮动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确定出的所述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用户的腰部的初始运动值。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所述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所述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确定采集到的第一角度变化量在所述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所述用户的颈部的初始运动值。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在发出所述运动提醒信号之后,采集所述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确定采集到的所述第二角度变化量在所述预设监测时间内的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所述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是否满足所述预设运动指标。

较佳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中,所述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在确定所述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采集所述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通过采集待监测部位的初始运动值,根据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提醒用户进行运动,在用户进行运动时,通过循环监测的方式以使用户的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从而可以实现提醒与监测用户不同部位运动的目的,进而可以使用户的待监测部位避免由于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的运动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的运动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监控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动监控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

S102、在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时,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S103、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若否,则执行步骤S104;若是,则执行步骤S105;

S104、再次发出运动提醒信号,直至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为止;

S105、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通过采集待监测部位的初始运动值,根据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提醒用户进行运动,在用户进行运动时,通过循环监测的方式以使用户的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从而可以实现提醒与监测用户不同部位运动的目的,进而可以使用户的待监测部位避免由于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不适。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在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之前,还包括: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和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Y轴、Z轴。

在具体实施时,若用户在一段时期,例如一天内处于的工作环境的海拔高度不变,则在最初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运动监控装置时进行一次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和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Y轴、Z轴的过程,而不必要在其它时间或站立后再坐着时进行上述过程。若用户在一段时期,例如一天内处于的工作环境的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则在用户进入新工作环境并开始坐姿状态工作时,需要用户重新进行上述过程。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和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Y轴、Z轴;具体包括:

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采集用户坐姿状态时的基准海拔高度、基准不动点、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根据采集到的坐姿状态时的基准海拔高度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根据采集到的基准不动点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根据采集到的第一方向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根据采集到的第二方向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根据采集到的第三方向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当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基准不动点为用户的头部或颈部的任意位置;当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基准不动点为用户的身体的任意位置。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第二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

进一步地,为了使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与用户呈坐姿状态时垂直于水平面所在方向平行,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第二方向可以为用户呈坐姿状态时垂直于水平面所在的方向。

一般人们在电脑前面工作时,经常很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从而给腰部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腰部出现不适。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具体包括:

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的海拔高度;

确定采集到的海拔高度在预设浮动范围内的持续时间;

根据确定出的持续时间确定用户的腰部的初始运动值。

一般人们在电脑前面工作时,经常很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从而给颈部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颈部出现不适。一般用户在进行颈部运动时,并不是颈部在独立的进行运动,而是随着头部一起运动,一般为头部绕颈部中轴线转动以带动颈部运动。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具体包括:

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

确定采集到的第一角度变化量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

根据确定出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用户的颈部的初始运动值。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当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作为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原点的基准不动点可以为用户的颈部或头部的任意位置。

具体地,如图2所示(以所有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Z轴分别平行为例),原点位于颈部且在颈部中轴线的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A,原点位于头部且在颈部中轴线的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B,原点位于左耳的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C,原点位于右脑的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D。当头部相对于颈部转动时,头部运动近似为刚体运动,并且由于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A、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B、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C以及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D完全平行,因此使得采集到的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的结果相同,因此将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原点设置在头部或颈部的任何部位都不会影响角度变化量的结果。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确定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具体包括:

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之后,采集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确定采集到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在预设监测时间内的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

确定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

一般用户在进行腰部运动时,若保持坐姿的状态,则可能存在腰部不能实现真正运动的情况,而用户站立时进行腰部运动,则能达到腰部的真正运动状态,在站立状态进行腰部运动时,腰部一般是相对于两脚连线的中心点进行运动的,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当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在采集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的同时,用户呈站立状态。

进一歩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在采集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的同时,暂时停止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一般人在日常行走、竞走、跑步、跳绳、单车运动时,为了保持运动稳定,面部基本朝向运动的正前方,并且会尽量保持颈部和腰部稳定且不摇晃,因此使得头部角度偏转非常小或者几乎不发生角度偏转,否则行进方向不好保持甚至还会感到头晕,因此可以通过判断用户的速度来确定用户处于行走、竞走、跑步、跳绳、单车运动等状态,而非专门的腰部运动或颈部运动,此时采集到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可以排除在监测到的腰部运动或颈部运动之外。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采集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具体包括:

确定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

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在确定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之前,还包括:确定用户的加速度;

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速度。

一般通过对加速度进行一次积分可以得到物体的速度,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速度,具体包括:

对确定到的加速度进行一次积分确定用户的速度。

一般地,相对于腰部运动,颈部运动时头部的运动幅度较小,并且由于位移是具有方向和大小的,可以表征用户头部在特定方向上的偏移量。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当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具体包括:

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

根据确定出的头部的位移确定头部的运动幅度;

在确定出的头部的运动幅度大于预设运动幅度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当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具体包括:

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

根据确定出的头部的位移确定头部的运动幅度;

在确定出的头部的运动幅度小于预设运动幅度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具体包括:

对确定到的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

进一步地,若腰部运动时刻意进行较小幅度的运动,通过人实际体验尝试进行较小运动幅度的腰部运动,可以感觉到较小运动幅度的腰部运动对于腰部没有大问题的人来说会感觉运动幅度过小,甚至会感到难受。例如,腰部左右扭动幅度较小时,由于扭动幅度过小两条腿都难以达到比较舒适且稳定的支撑状态,因此,一般可能不会存在刻意进行较小幅度的腰部运动。并且当腰部运动幅度较小时,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头部和颈部一般会不由自主的尽量保持不动。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在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之后,在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时,发出运动提醒信号之前,还包括:

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是否小于预设运动阈值;

在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不小于预设运动阈值时,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生理状态设置预设运动指标;例如,当身体负荷较小时,可以将预设运动指标设计的较大一些,这样可以增加身体锻炼的时间。当身体负荷较大时,可以将预设运动指标设计的较小一些,以避免身体太过劳累。

下面以待监测部位为腰部和颈部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的工作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和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Y轴、Z轴。

在具体实施时,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采集用户坐姿状态时的基准海拔高度、基准不动点、肩部水平线、头部垂直于肩部水平线的中轴线、垂直于肩部水平线以及中轴线的垂直线;根据采集到的坐姿状态时的基准海拔高度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根据采集到的基准不动点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根据采集到的肩部水平线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根据采集到的垂直线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根据采集到的中轴线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其中,当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基准不动点为用户的头部或颈部的任意位置;当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基准不动点为用户的身体的任意位置。

在具体实施时,若用户在一段时期,例如一天内处于的工作环境的海拔高度不变,则在最初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运动监控装置时进行一次步骤(1)的过程,而不必要在其它时间或站立后再坐着时进行步骤(1)的过程。若用户在一段时期,例如一天内处于的工作环境的海拔高度发生变化,则在用户进入新工作环境并开始坐姿状态工作时,需要用户重新进行步骤(1)的过程。

(2)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如图3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采集用户的腰部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

在具体实施时,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的海拔高度;确定采集到的海拔高度在预设浮动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确定出的持续时间确定用户的腰部的初始运动值。

S302、确定采集到的腰部的初始运动值是否小于预设运动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S303;若是,则执行步骤S304。

S303、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S304、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发出提醒信号以提醒用户站立并进行腰部运动。其中,运动提醒信号可以为振动或声音中的一种或组合。

S305、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腰部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若否,则执行步骤S306;若是,则执行步骤S307。

在具体实施时,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之后,确定用户的加速度;

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速度;

确定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

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

根据确定出的头部的位移确定头部的运动幅度;

在确定出的头部的运动幅度大于预设运动幅度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确定采集到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在预设监测时间内的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

确定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

在具体实施时,在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的同时,还可以暂时停止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S306、再次发出运动提醒信号,直至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腰部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为止。

S307、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3)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如图4所示,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采集用户的颈部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

在具体实施时,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确定采集到的第一角度变化量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根据确定出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用户的颈部的初始运动值。

S402、确定采集到的颈部的初始运动值是否小于预设运动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S403;若是,则执行步骤S404。

S403、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S404、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在具体实施时,发出提醒信号以提醒用户进行颈部运动。其中,运动提醒信号可以为振动或声音中的一种或组合。

S405、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颈部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若否,则执行步骤S406;若是,则执行步骤S407。

在具体实施时,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之后,确定用户的加速度;

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速度;

确定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

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

根据确定出的头部的位移确定头部的运动幅度;

在确定出的头部的运动幅度小于预设运动幅度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确定采集到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在预设监测时间内的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

确定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

在具体实施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的同时,还可以暂时停止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S406、再次发出运动提醒信号,直至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颈部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为止。

S407、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中,步骤(2)和步骤(3)可以互换顺序,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动监控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

采集监测模块10,用于采集用户的待监测部位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初始运动值;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采集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以及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若否,则再次控制提醒信号输出模块发出运动提醒信号,直至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后的预设监测时间内,确定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为止;若是,则进入下一个预设提醒周期的计时;

提醒信号输出模块20,用于在确定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小于预设运动阈值时,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的海拔高度;确定采集到的海拔高度在预设浮动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根据确定出的持续时间确定用户的腰部的初始运动值。

一般采用气压传感器采集头部的气压,再将采集到的气压进行转换,即可得到海拔高度,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还包括:气压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用户头部的气压。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还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用户头部的气压确定用户的海拔高度。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实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确定采集到的第一角度变化量在当前预设提醒周期内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根据确定出的第一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用户的颈部的初始运动值。

一般采用陀螺仪传感器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角度变化,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还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以及测量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还用于根据陀螺仪传感器实时测量到的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确定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一角度变化量;以及根据测量到的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在发出运动提醒信号之后,采集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确定采集到的第二角度变化量在预设监测时间内的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确定第二角度变化累积量是否满足预设运动指标。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具体用于确定用户的速度是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还用于在采集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的同时,控制提醒信号输出模块暂时停止发出运动提醒信号。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还包括:初始化模块,用于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和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X轴、Y轴、Z轴。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初始化模块具体用于以用户的头部为基准,采集用户坐姿状态时的基准海拔高度、基准不动点、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根据采集到的坐姿状态时的基准海拔高度确定用户的预设浮动范围,根据采集到的基准不动点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根据采集到的第一方向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根据采集到的第二方向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根据采集到的第三方向确定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当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基准不动点为用户的头部或颈部的任意位置;当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基准不动点为用户的身体的任意位置。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第二方向可以为任意方向。

进一步地,为了使预设基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Y轴与用户呈坐姿状态时垂直于水平面所在方向平行,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第二方向可以为用户呈坐姿状态时垂直于水平面所在方向。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为运动监控装置供电。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电源模块可以为通过有线或无线充电的内置电池。当然为了尽量减少运动监控装置的重量和体积,电源模块也可以为纽扣电池或者体积较小的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例如可以为圆柱形新型锂电池CG-320,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还包括:无线有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无线或有线的连接方式,将确定到的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传输到外部数据服务器。这样可以通过外部数据服务器对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进行短期或长期数据分析,例如,可以进行1天、1周、1月甚至1年的数据分析。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还包括:自定义模块,用于用户至少根据自己身体的生理状态设置预设运动指标。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陀螺仪传感器可以设置于颈部或头部的任何位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还用于确定用户的加速度;

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还用于对确定到的加速度进行一次积分确定用户的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具体还用于当待监测部位为颈部时,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根据确定出的头部的位移确定头部的运动幅度;在确定出的头部的运动幅度小于预设运动幅度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具体还用于当待监测部位为腰部时,在确定用户的速度小于预设速度阈值时,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根据确定出的头部的位移确定头部的运动幅度;在确定出的头部的运动幅度大于预设运动幅度时,采集用户头部相对于预设基准空间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第二角度变化量。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根据确定到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头部的位移具体通过对确定到的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得到用户的头部的位移。

一般通过对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用户的加速度,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至少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用户的加速度。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采集监测模块还用于根据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量到的用户的加速度确定用户的加速度。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运动监控装置可以为可穿戴式设备,或者,运动监控装置也可以为计算机,或者运动监控装置也可以为贴在人体颈部或头部的创可贴式装置。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当运动监控装置为计算机时,对于该计算机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如图6所示,当运动监控装置为可穿戴式设备时,该运动监控装置为耳戴装置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装置中,当运动监控装置为耳戴装置时,上述各传感器可以设置于耳戴装置主体上的任意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运动监控方法及装置,通过采集待监测部位的初始运动值,根据采集到的初始运动值提醒用户进行运动,在用户进行运动时,通过循环监测的方式以使用户的待监测部位的监测运动值满足预设运动指标,从而可以实现提醒与监测用户不同部位运动的目的,进而可以使用户的待监测部位避免由于长时间不运动导致的不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