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899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特别涉及以多种中药组合制作而成的中药丸,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急性淋巴管炎系致病菌从破损的皮肤或感染灶蔓延至邻近淋巴管内,所引起的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通常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其临床表现为多发于四肢,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并伴发热、恶寒、乏力等。

其临床表现为多发于四肢,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并伴发热、恶寒、乏力等。

症状体征:链球菌最常通过肢端的擦伤,创伤或感染灶(通常为蜂窝织炎)进入淋巴管。在一个肢端出现红色,不规则,灼热,触痛的线条,并由外周的损害向邻近的局部淋巴结蔓延。典型的淋巴结增大并有触痛。全身性表现(如发热,寒战,心动过速,头痛)常见,且常较皮肤表现所显示的情况为重。偶尔它们比局部感染的表现更早出现.白细胞增多有时常很明显,像蜂窝织炎一样,除非有脓液,开放性伤口或出现菌血症,否则常不能分离出病原菌。病症可出现菌血症伴转移性感染灶,速度常惊人的快。沿受累淋巴管出现蜂窝织炎伴化脓,坏死和溃疡较少见,大多数病例对抗生素治疗敏感。

急性淋巴管炎的治疗:针灸治疗急性淋巴管炎,古籍早有记载。现代报道自六十年代{1]后大量出现,在治疗上,采用针剌、艾灸、郄穴刺血及电针围刺等法,其中,大部分治法都受到传统方法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有较大发展。方法有(一)取穴:主穴:阿是穴、红丝附近或两旁的经穴3~5处。配穴:红丝所过或所属经脉的郄穴。阿是穴位置:系红丝之头部和根部二处。(二)治法,仅取主穴,如效果不明显可加用或改用配穴。主穴刺灸:先在经穴针刺,得气后作中强刺激捻转提插,留针;继在阿是穴施灸,用点燃的艾卷,从红丝的顶头部向根部缓慢移动,灸火离皮肤3厘米左右,以患者感热而舒适为度,约灸15~20分钟,待原来较细的红线灸成一宽而红的带,随即起针停灸。配穴刺法:在选定郄穴之两端各1寸处,用左手拇、食指按压,使静脉怒张,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速刺入2~3毫米,立即出针。如此反覆左右上下点刺四、五下,呈梅花形,针点距离1~2毫米,血出如珠即可。刺入手法应轻捷,不宜过深。如血出不畅,可稍作挤压。术后用碘酒消毒后,用纱布包敷。每日1次。如症情缓解,针刺或刺血穴点数可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中医学分析急性淋巴管炎,属于菌毒感染,侵入经脉,或气郁痰壅,瘀热阻遏,经络不通,治疗应以解毒软坚、抑菌灭菌、益气养血、化痰散结之药物结合作为治疗之药物,如果能制作成药丸,服用治疗更加方便。

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按下面各步骤制作而成:一、所用的中药原料:党参15份、菊花12份、制半夏13份、蛇莓15份、黄莲12份、当归13份、蜈蚣10份、白芥子12份、生地15份、白头翁20份、甘草8份;二、净化及灭菌和序:将上述各中药洗净凉干燥,置于高温灭菌箱内80℃~100℃高温灭菌20分钟;三、粉碎程序:将高温灭菌后的各中药机械粉碎成混合药粉;四、模压制成丸程序:将混合药粉与适量的淀粉、蜂密混合均匀后模压制成药丸。

下面先分析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中所用的各中药的药性功效,便于各位理解、放心服用。党参的功效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语音低沉、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肺气虚弱者;侧重于脾胃气虚的人,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者。菊花的功效和作用: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有镇静、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功效与作用 :和胃止呕、燥湿祛痰、散结消肿;其原理已知者为: 1、镇吐;制半夏丸;如治由湿邪引起的呕吐,半夏的疗效更好。蛇莓的功效与作用,蛇莓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疚、收敛止血作用,蛇莓又能治毒蛇咬伤,敷治疔疮等;并用于杀灭蝇蛆;不过蛇莓的果实有微毒,最好不要生吃。中药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也有多种用途。 当归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尤其适合女性使用; 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蜈蚣的功效:蜈蚣味辛,性温,有毒性;入肝经;功用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中药白头翁则清热解毒、养血滋阴,治产后下利虚极; 白头翁的作用:抗菌、其鲜汁、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汤及其四药对各种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甘草还具有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效。

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通过以中医学分析急性淋巴管炎,属于菌毒感染,侵入经脉,或气郁痰壅,瘀热阻遏,经络不通,治疗应以解毒软坚、抑菌灭菌、益气养血、化痰散结之药物结合作为治疗之药物,并制作成药丸,服用治疗更方便,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和治疗数据进一步对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一盒十丸装是按下面各步骤制作而成:一、所用的中药原料:党参15克、菊花12克、制半夏13克、蛇莓15克、黄莲12克、当归13克、蜈蚣10克、白芥子12克、生地15克、白头翁20克、甘草8克;二、净化及灭菌和序:将上述各中药洗净凉干燥,置于高温灭菌箱内80℃~100℃高温灭菌20分钟;三、粉碎程序:将高温灭菌后的各中药机械粉碎成混合药粉;四、模压制成丸程序:将混合药粉与适量的淀粉、蜂密混合均匀后模压制成药丸。

一种用于急性淋巴管炎的中药丸的服用方法:重症患者日服一盒(十丸装),连服用三日后可减量服用,一般服用一个星期痊愈。经四十多例确诊的急性淋巴管炎的病患者服用验证,治愈率100%,可见本药丸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强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