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3504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除耳道内异物的耳道清洁器具及对耳道内进行观察的耳道检查器具。



背景技术:

对耳道内的清洁,人自不必说,对于中小动物而言也是必要的。耳道内会产生干性耳垢、湿性耳垢、碎屑状耳垢等各种形态的耳垢。特别是中小动物,在耳道内容易寄生螨虫和虱子等微小动物。因此,为了在早期发现人和中小动物的耳道内的异常,需要定期检查耳道内,进行耳道内的清洁。

人在清洁耳道内时,一般是将耳挖勺伸入耳道内,凭感觉清除耳垢。但是,用耳挖勺在耳道内摸索时,耳挖勺的末端部可能会对耳道造成伤害。另外,由于耳垢等异物大小不一,因此仅靠耳挖勺难以将异物完全清除。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耳道内视清洁装置,其对耳道内进行照明以便容易地取出异物,另外还能够一边看着耳内腔一边容易地取出耳垢而不损伤耳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8098号公报

但是,文献文件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必须用一只手拿着棒状的耳挖勺装置,用另一只手拿着显示装置,一边看着显示装置一边取出耳垢等异物。因此,其操作性不佳,在操作性这点上仍有改进的余地。

另外,人们也希望干净地清除耳道内残留的细小耳垢等异物。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不具备吸引耳道内异物的功能。因此,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难以满足干净地清除异物的要求。

而且,医治小动物的动物医院也希望通过清晰的图像来观察耳道内。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耳道内视清洁装置在观察耳道内湿度高于人类的小动物的耳道内时,难以不使照相机的镜头模糊地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满足这种现有技术的需求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切实清除耳道内的各类大小异物的耳道清洁器具、以及能够一边观看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器上的耳道内图像一边观察耳道内的耳道检查器具。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耳道清洁器具具有: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沿着摄像管设置并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吸引管、以及安装有摄像管和吸引管的主体部,其中摄像管具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吸引管的末端安装有集尘管路。

另外,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耳道检查器具具有: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以及安装有摄像管的主体部,其中摄像管具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和加热照相机的加热器。

发明效果

利用本发明的耳道清洁器具,可以通过吸引来切实地清除耳道内的大小异物。

另外,利用耳道内影像装置和显示装置分离的本发明的耳道检查器具,即使在湿度高的耳道内也能够通过不模糊的图像来观察耳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图;

图2是图1的主体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主体部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摄像管、吸引管、集尘管路的构成和集尘管路的安装顺序的图;

图5是集尘管路的具体构成图;

图6是摄像管的截面的构成图;

图7是表示主体部内的吸引压调整孔和吸引管的关系的图;

图8是图7的吸引压调整孔周边的具体构成图;

图9是图1的照相机和图像处理部进行有线连接时的控制方框图;

图10是图1的照相机和图像处理部进行无线连接时的控制方框图;

图11是表示利用图1的耳道清洁器具得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加热器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集尘管路的变形例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图;

图15是作为实施方式3说明的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图;

图16是安装了耳挖部和把手部的状态下的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图;

图17是表示利用图16的耳道检查器具得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耳道清洁器具及耳道检查器具进行详细说明。耳道清洁器具将分成[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耳道检查器具将作为[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安装了耳挖部和把手部的状态下的耳道检查器具将作为[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是能够防止照相机模糊并且可以吸引耳道内异物的耳道清洁器具。

〔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

下面适当参照图1~图11,对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耳道清洁器具100具有主体部200和控制部300。

如图1~图3所示,主体部200具有棒状的长椭圆形状,其前方侧的末端具有操作者为了支撑主体部200而用手指抓住的末端部210。末端部210具有防滑槽,操作者容易拿住主体部200。

如图1~图4所示,插入耳道内并输出耳道内的图像的摄像管220和沿着摄像管220设置并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吸引管230从末端部210突出(特别参考图4)。如此,主体部200安装有摄像管220和吸引管230。需要说明的是,末端部210形成有耳挖部安装孔218,用于插入后述的耳挖部的一端以在末端部210上安装耳挖部。因此,耳挖部相对于末端部210可以自由装卸。

摄像管220的末端安装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240,吸引管230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集尘管路232。

如图1~图3所示,与摄像管220的照相机240连接的线缆225从主体部200的后方侧的末端拉出,另外,如图7所示,贯通主体部200的吸引管230的端部231从主体部200的后方侧的末端突出。图1~图3表示吸引管230的端部231与管路265连接的状态(参考图7)。线缆225的末端安装有连接器具即usb连接器260(注册商标),照相机240和控制部300的图像处理部310通过usb连接器260连接。另外,管路265与控制部300的吸引泵330连接。

如图1~图4所示,摄像管220从末端部210的中心在主体部2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另外,吸引管230与摄像管220相邻,并从相对于末端部210的中心偏离的位置在主体部20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如图4所示,吸引管230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比摄像管220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短。吸引管230的末端安装有如图4所示的结构的集尘管路232。图1~图3表示吸引管230安装有集尘管路232的状态。

如图1~图3所示,在安装有集尘管路232的状态下,集尘管路232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比摄像管220从末端部210突出的长度长。因此,摄像管220的照相机240能够拍摄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

如图6所示,摄像管220具有双重管道结构,外周管道225a中插入有外径小于外周管道225a的内径的内周管道225b。在外周管道225a和内周管道225b之间,沿着内周管道225b的外周配置有多个对耳道内进行照明的光源的线状光纤226。在光纤226内引导的光从摄像管220的末端部分呈圆筒状照射,对耳道内进行照明。

如图1~图4所示,在摄像管220的末端侧、具体而言是内周管道225b内的末端侧配置有拍摄耳道内的照相机240。另外,在摄像管220的照相机240的后侧、具体而言是内周管道225b内的照相机240的后侧(末端部210侧)配置有加热照相机240的加热器245或光源发热体。需要说明的是,将用于对耳道内照明的光供给到光纤226(参考图6)的光源内置在主体部200中。

加热器245是用于加热照相机240的电阻加热器或光源发热体。若在使用耳道清洁器具100之前对照相机240进行预热,则当照相机240进入温度高于外部的耳道内时,可以防止照相机240的镜头模糊。另外,若对照相机240进行持续加热,则当长时间观察耳道内时,也可以防止镜头因耳道内的湿度而模糊。

如图4所示,集尘管路232具有插到摄像管220上的插入部235,将集尘管路232的一端插到吸引管230上,并将整个插入部235插到摄像管220上,由此,集尘管路232固定安装在吸引管230上。

如图5所示,集尘管路232由具有可挠性的柔软乙烯树脂或塑料形成,以免损伤耳道。集尘管路232在每次使用耳道清洁器具100时更换。因此,集尘管路232为一次性用品。

插入部235与集尘管路232一体形成。插入部235作为防止集尘管路232在吸引管230的周向上旋转的止转器、以及增强集尘管路232的强度的加固部件发挥功能。

集尘管路232的内径略小于吸引管230的外径而形成。另外,插入部235的内径也略小于摄像管220的外径而形成。

因此,通过将集尘管路232和插入部235分别插到吸引管230和摄像管220上,集尘管路232沿着摄像管220被牢固地固定。

集尘管路232可以插入耳道内,同时具有能够吸引耳垢的程度的小管径,其末端部被刮圆,以免损伤耳道。由于集尘管路232的管径小,因此耳道内的较大异物会被集尘管路232的末端吸附并清除,而不会被吸入到集尘管路232内。当然,比集尘管路232的管径小的耳道内的异物,会从集尘管路232引入到吸引管230中。因此,在吸引管230的端部231(参考图7)附近,可以设置收纳吸引的异物的装置。

如图1~图5所示,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向摄像管220的轴心侧弯曲。当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弯曲时,即使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触及到鼓膜等易损部分,也不易发生吸引压的急剧上升。因此,能够防止对鼓膜等易损部分造成损伤。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由于集尘管路232不会在吸引管230的周向上旋转,因此在耳道内集尘管路232的弯曲方向不会改变。

如图7所示,吸引管230从主体部200的末端侧通过内部向后端侧突出。从主体部200的后端侧突出的部分,插入有与图1所示的外部的吸引泵330连接的管路265。因此,设置在控制部300的吸引泵330通过吸引管230及集尘管路232吸引耳道内的异物。

如图3和图7所示,主体部200的外表面具有调整吸引管230的吸引力的吸引压调整孔292。吸引压调整孔292与吸引管230连通。

如图8所示,吸引管230贯通主体部200,在与吸引压调整孔292对应的部分上开通有连通孔294。由连通孔294至吸引压调整孔292的路径为气密结构。吸引压调整孔292由操作者的手指堵住。

如图3所示,吸引压调整孔292设置在主体部200的末端部210的附近,但考虑到操作者的作业性,根据情况也可以设置在末端部210上。

当操作者使用耳道清洁器具100时,用手指堵住吸引压调整孔292后,吸引管230的吸引力会增大;放开吸引压调整孔292后,吸引管230的吸引力会下降。因此,操作者通过堵住或放开吸引压调整孔292,可以调整吸引管230的吸引力。也可以考虑将吸引压调整孔292的开口径大小设为可以细致调整吸引压的程度。

如图1所示,控制部300具有:处理从照相机240输出的图像的图像处理部310、调整加热器245的温度的加热器控制部320、以及通过吸引管230和集尘管路232吸引耳道内的空气的吸引泵330。图像处理部310与显示器350连接。

图像处理部310是处理来自照相机240的图像的专用装置,或者是安装有处理来自照相机240的图像的软件的电视机、电脑、或便携终端机(例如智能手机)。通过图像处理部310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耳道内图像被输出至显示器350。显示器350是电视机、电脑、或便携终端机的显示装置。

照相机240与外部的图像处理部310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如图9所示,当照相机240与图像处理部310有线连接时,与照相机240连接的线缆225通过usb连接器260连接于图像处理部310。另外,如图10所示,当照相机240与图像处理部310无线连接时,设置在照相机240上的发送部205与设置在图像处理部310上的接收部315之间通过电波或光连接。通过图像处理部310进行了图像处理后的耳道内图像被输出至外部的显示器350,操作者例如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耳道内的图像。

〔耳道清洁器具的作用〕

下面对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将如图5所示的结构的集尘管路232安装到主体部200的末端部210。如图4所示,通过将集尘管路232的一端插到吸引管230上,并将整个插入部235插到摄像管220上来进行集尘管路232的安装。

接着,操作者接通控制部300的电源。加热器控制部320对加热器245进行加热,对照相机240预热。另外,吸引泵330运行,从集尘管路232和吸引压调整孔292吸引空气。进而,照相机240的图像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10,图像处理部310处理后的图像在显示器350上显示。

之后,操作者如图1所示用手指抓住主体部200的末端部210,将安装在摄像管220和吸引管230上的集尘管路232小心谨慎地插入耳道内。

操作者一边看着显示器350一边观察耳道内的状态,将集尘管路232朝向耳垢等异物。操作者一边将集尘管路232靠近异物一边用手指堵住吸引压调整孔292,提高集尘管路232的吸引压并将异物吸附到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或者吸引到集尘管路232内。

操作者将主体部200远离耳朵,将集尘管路232从耳道中抽出,以将吸引的异物从耳道内取出。然后,将手指从吸引压调整孔292上拿开,清除集尘管路232所吸附的异物。当未用手指堵住吸引压调整孔292时,集尘管路232的吸引压变得小于吸引压调整孔292的吸引压。因此,通过将手指从吸引压调整孔292上拿开,可以容易地使吸附的异物掉落或将异物清除。

操作者重复以上操作清洁耳道内。清洁完毕后,将集尘管路232从吸引管230及摄像管220上卸下,切断控制部300的电源。

对象为小动物时,虽然其耳道内的湿度高于人类,但加热器245或光源发热体对照相机240进行加热,因此照相机240不会模糊,显示器350上会显示出没有模糊的清晰图像。

〔耳道清洁器具的加热器变形例〕

下面对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加热器245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2是加热器245的变形例。图12所示的加热器245可以不像图1所示的加热器245那样设置在图6的内周管道225b内的照相机240的后侧,而是可以设置成缠绕在图6的外周管道225a的外周部上。

加热器245的位置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加热器245相同,为照相机240的后侧。为了清楚地表示,图12中夸张地表现了缠绕有加热器245的样子,但在实际中,由于使用膜状的电阻加热器,因此与摄像管的外径大致相同。

〔耳道清洁器具的集尘管路变形例〕

下面对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集尘管路23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集尘管路的变形例的图。图13所示的集尘管路232,其末端部分被斜向切割。如此,当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被斜向切割时,即使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触及到鼓膜等易损部分,也不易发生吸引压的急剧上升。因此,能够防止对鼓膜等易损部分造成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切割的末端部分看似尖锐,但在实际中会进行刮圆,以免对耳道内造成损伤。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是不具备像实施方式1那样能够防止照相机模糊的功能的类型的耳道清洁器具100。因此,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100仅具有能够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功能。

〔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

图14是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图。对图1和图14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100是从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100上去掉了加热器245和加热器控制部320之后的器具。

除了加热器245和加热器控制部320以外,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100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100的构成相同。

〔耳道清洁器具的作用〕

下面对实施方式2的耳道清洁器具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将如图5所示的结构的集尘管路232安装到主体部200的末端部210。如图4所示,通过将集尘管路232的一端插到吸引管230上,并将整个插入部235插到摄像管220上来进行集尘管路232的安装。

接着,操作者接通控制部300的电源。吸引泵330运行,从集尘管路232和吸引压调整孔292吸引空气。进而,照相机240的图像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10,图像处理部310处理后的图像在显示器350上显示。

之后,操作者如图14所示用手指抓住主体部200的末端部210,将安装在摄像管220和吸引管230上的集尘管路232小心谨慎地插入耳道内。

操作者一边看着显示器350一边观察耳道内的状态,将集尘管路232朝向耳垢等异物。操作者一边将集尘管路232靠近异物一边用手指堵住吸引压调整孔292,提高集尘管路232的吸引压并将异物吸附到集尘管路232的末端部分或者吸引到集尘管路232内。

操作者将主体部200远离耳朵,将集尘管路232从耳道中抽出,以将吸引的异物从耳道内取出。然后,将手指从吸引压调整孔292上拿开,清除集尘管路232所吸附的异物。当未用手指堵住吸引压调整孔292时,集尘管路232的吸引压变得小于吸引压调整孔292的吸引压。因此,通过将手指从吸引压调整孔292上拿开,可以容易地使吸附的异物掉落或将异物清除。

操作者重复以上操作清洁耳道内。清洁完毕后,将集尘管路232从吸引管230及摄像管220上卸下,切断控制部300的电源。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是本发明的耳道检查器具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3的耳道检查器具不具有像实施方式1那样能够吸引耳道内的异物的功能,仅具有能够防止照相机模糊的功能。

〔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

图15是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图。对图1和图15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耳道检查器具150是从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100上去掉吸引管230、集尘管路232、管路265、吸引泵330之后的器具。

除了吸引管230、集尘管路232、管路265、吸引泵330以外,耳道检查器具150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100的构成相同。

对于耳道检查器具150来说,能够一边观看清晰地显示在显示器350上的耳道内图像一边观察耳道内。

〔耳道检查器具的作用〕

下面对耳道检查器具15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接通控制部300的电源。加热器控制部320对加热器245进行加热,对照相机240进行预热。另外,照相机240的图像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10,图像处理部310处理后的图像在显示器350上显示。

之后,操作者如图1那样用手指抓住主体部200的末端部210,将摄像管220小心谨慎地插入耳道内。

操作者一边看着显示器350一边观察耳道内的状态。操作者观察完毕后,将摄像管220从耳道内抽出,切断控制部300的电源。

对象为小动物时,虽然其耳道内的湿度高于人类,但加热器245对照相机240进行加热,因此照相机240不会模糊,显示器350上会显示出没有模糊的清晰图像。

[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是安装了耳挖部和把手部的状态下的耳道检查器具。实施方式4的耳道清洁器具是从实施方式1和2的耳道清洁器具100上去掉了集尘管路232、安装了耳挖部之后的器具。

〔耳道清洁器具的构成〕

图16是安装了耳挖部和把手部的状态下的耳道检查器具的构成图。图17是表示利用图16的耳道检查器具得到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对图1和图16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耳道清洁器具100是从实施方式1的耳道清洁器具100上去掉了集尘管路232、安装了耳挖部295之后的器具。

耳道清洁器具100在比主体部200的中央更靠末端侧安装有支撑主体部200的把手部250。把手部250以能够以固定器具270为中心自由转动的形式安装。在使用耳道清洁器具100时,如图16所示,将把手部250从主体部200上立起。

实施方式4的耳道清洁器具100由于设置有把手部250,因此在自行掏耳朵时,使用起来会更加称手。

〔耳道清洁器具的作用〕

下面对耳道清洁器具100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者在图4所示的耳挖部安装孔218中插入图16的耳挖部295的一端部,将耳挖部295牢固地安装在末端部210。

耳挖部安装孔218具有半圆形状,耳挖部295的一端部也形成与耳挖部安装孔218相吻合的形状。因此,耳挖部295围绕轴心的旋转受到限制,掏取部295a的方向固定为朝向摄像管220侧。

接着,操作者接通图1所示的控制部300的电源。图1所示的加热器控制部320对加热器进行加热,对照相机进行预热。然后,如图16所示,立起把手部250,握住主体部200。把手部250用操作者拇指的指腹和中指、无名指、小指固定,主体部200的姿势得以固定。

照相机设置为在耳道内图像的一部分包括位于耳挖部295的一端的掏取部295a的末端部分的图像。因此,如图17所示,显示器350上显示掏取部295a,可以知晓掏取部295a朝向哪个方向。

操作者一边看着显示器上显示的耳道内图像一边清洁耳道内。

操作者清洁完耳道内后,将耳挖部295从耳道内抽出,切断控制部300的电源。

对象为小动物时,虽然其耳道内的湿度高于人类,但加热器245对照相机240进行加热,因此照相机240不会模糊,显示器350上会显示出没有模糊的清晰图像。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耳道清洁器具,可以通过吸引来切实地清除耳道内的大小异物。另外,利用本发明的耳道检查器具,即使在湿度高的耳道内也能够通过不模糊的图像来观察耳道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