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9168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



背景技术: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肿瘤。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确诊患者约为50万。该类疾病发生率高,涉及病种多,病变多以局部浸润为主,故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为宗旨的放射治疗成为临床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选择。但在为患者取得长期局控和生存的良好疗效同时,作为放射治疗的副反应一放射性唾液腺损伤不可避免地成为困扰广大放射治疗医师的难题,并引起了临床广泛的关注。

放射性口干症通常是指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因其唾液腺(主要是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受到照射后发生损伤,使唾液分泌的数量、性质和成分改变,并引起一系列相关症状,如口干、黏膜炎等,远期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吞咽和交谈困难、睡眠障碍、味觉丧失、龋齿发生及口腔真菌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治疗放射性口干症的方法有:M胆碱受体激动剂治疗、针刺治疗、中药治疗、人工唾液和基因治疗。多项研究证实,人工唾液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口干症状,但现有人工唾液的主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氧化物或动物黏蛋白等,喷于口腔内是无味的,不能给患者带来口感上的享受;此外,需要在全天(包括夜间)均保证极高的使用频率,也给患者带来不便。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公开号为CN10181679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放射性口干症的喷雾剂,该喷雾剂能有效缓解口干,但该喷雾剂不是纯中药制剂,其是中药提取物和多种化学药剂混合而成的,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纯中药制剂的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所述雾化剂没有化学药剂,由纯中药制成,无毒副作用小,适合长期使用。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罗汉果6-15份、胖大海6-15份、野菊花6-15份、太子参6-15份、沙参6-15份、生地黄6-15份、薄荷3-8份、麦冬3-8份、乌梅3-8份、五味子3-8份。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罗汉果10份、胖大海10份、野菊花10份、太子参10份、沙参10份、生地黄10份、薄荷5份、麦冬5份、乌梅5份、五味子5份。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罗汉果、胖大海、野菊花、太子参、沙参、生地黄、薄荷、麦冬、乌梅、五味子去杂、洗净、按配方称料;

步骤二:将称重中药(薄荷除外)放入药锅内,加入1500ml-3000 ml纯净水浸泡,覆盖浸渍,不搅拌,常温下放置1-3小时;

步骤三:大火煎药至开锅,改文火,此时加入称重的薄荷原料;

步骤四:文火煎煮15-30分钟后熄火,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倒入清洁的容器内;

步骤五:将中药汤剂采用多层沙布过滤并静置2至3小时备用;

步骤六:取步骤五中的中药汤剂的上清液再经过滤网倒入空药锅内,大火煮至100℃时即熄火;

步骤七:待药锅内的药液温度降至40℃后,分装在消毒过的容量为100ml玻璃瓶内,得到的中药超声波雾化剂,加盖封闭备用。

本发明药材的药理药性及功效: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脾经;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主治痰火咳嗽,咽喉肿痛,伤暑口渴,肠燥便秘;

胖大海:味甘性寒;归肺、大肠经;具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咽痛音哑,热结便秘,头痛目赤;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主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风火赤眼等症;

太子参:味甘、性微苦,性平;功效为补气生津,主治食少口渴,燥咳痰少。

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脾、肺经;功效为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主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津伤口渴;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功效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心烦,舌绛,血热吐衄,斑疹紫黑,热病伤阴,消渴多饮;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为发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主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心、胃经;功效为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燥咳痰稠,劳嗽咯血,口渴咽干,心烦失眠;

乌梅:味酸,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为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腹痛,崩漏下血;

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肾、心经;功效为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主治久咳虚喘,津伤口渴,自汗盗汗,肾虚遗精,脾肾虚泻,心悸失眠。

本发明所述药方中罗汉果性甘凉而入脾肺经,可清利咽喉,又能生津补液、润燥止渴,除脾肺经之虚热,恢复脾、肺的水液运化功能,有效改善口干症状,此为君药。胖大海性甘寒,养阴润燥之力较强,又兼利咽、清肺、润肠之效,去大肠燥热而存津液,为补液生津止渴之要药;太子参性甘平,功能补气、生津,脾肺之气足则运化有力,水液布散诸窍,止渴之力强;此二者共为臣药。沙参性甘凉,善养阴清肺、益脾胃之阴液,又去胃肠之燥热;生地性甘寒,为养阴益肾、凉血之药,肾水足则心火自降,血热自除,阴液足则口咽自润,口渴自去;麦冬性甘微寒,为养阴润肺、生津除烦之要药;乌梅性酸平,生津止渴之效强;野菊花性苦寒,清热解毒之力强,可去血中热毒,上述五药共为佐药,以补液养阴为重。五味子性酸辛温,能补益肺肾、生津止渴,又五味俱全,可引药入五脏;薄荷性辛凉,清轻上浮,能引药上行诸窍,此两药共为使药。全方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益气清热,有效缓解口干症状。

本发明所述药剂的功效在于:按照中医药理论,研发的纯中药制剂,能有效缓解口干症,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本发明所述的缓解口干的雾化剂具有治疗费用低、制备容易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罗汉果6份、胖大海6份、野菊花6份、太子参6份、沙参6份、生地黄6份、薄荷3份、麦冬3份、乌梅3份、五味子3份。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罗汉果、胖大海、野菊花、太子参、沙参、生地黄、薄荷、麦冬、乌梅、五味子去杂、洗净、按配方称料;

步骤二:将称重中药(薄荷除外)放入药锅内,加入1500ml纯净水浸泡,覆盖浸渍,不搅拌,常温下放置1-3小时;

步骤三:大火煎药至开锅,改文火,此时加入称重的薄荷原料;

步骤四:文火煎煮15-30分钟后熄火,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倒入清洁的容器内;

步骤五:将中药汤剂采用多层沙布过滤并静置2至3小时备用;

步骤六:取步骤五中的中药汤剂的上清液再经过滤网倒入空药锅内,大火煮至100℃时即熄火;

步骤七:待药锅内的药液温度降至40℃后,分装在消毒过的容量为100ml玻璃瓶内,得到的中药超声波雾化剂,加盖封闭备用。

用法用量:一日3~5次,通过雾化设备供病人使用,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疗次。

实施例2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罗汉果15份、胖大海15份、野菊花15份、太子参15份、沙参15份、生地黄15份、薄荷8份、麦冬8份、乌梅8份、五味子8份。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罗汉果、胖大海、野菊花、太子参、沙参、生地黄、薄荷、麦冬、乌梅、五味子去杂、洗净、按配方称料;

步骤二:将称重中药(薄荷除外)放入药锅内,加入1500ml纯净水浸泡,覆盖浸渍,不搅拌,常温下放置1-3小时;

步骤三:大火煎药至开锅,改文火,此时加入称重的薄荷原料;

步骤四:文火煎煮15-30分钟后熄火,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倒入清洁的容器内;

步骤五:将中药汤剂采用多层沙布过滤并静置2至3小时备用;

步骤六:取步骤五中的中药汤剂的上清液再经过滤网倒入空药锅内,大火煮至100℃时即熄火;

步骤七:待药锅内的药液温度降至40℃后,分装在消毒过的容量为100ml玻璃瓶内,得到的中药超声波雾化剂,加盖封闭备用。

用法用量:一日3~5次,通过雾化设备供病人使用,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疗次。

实施例3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罗汉果10份、胖大海10份、野菊花10份、太子参10份、沙参10份、生地黄10份、薄荷5份、麦冬5份、乌梅5份、五味子5份。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罗汉果、胖大海、野菊花、太子参、沙参、生地黄、薄荷、麦冬、乌梅、五味子去杂、洗净、按配方称料;

步骤二:将称重中药(薄荷除外)放入药锅内,加入1500ml纯净水浸泡,覆盖浸渍,不搅拌,常温下放置1-3小时;

步骤三:大火煎药至开锅,改文火,此时加入称重的薄荷原料;

步骤四:文火煎煮15-30分钟后熄火,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倒入清洁的容器内;

步骤五:将中药汤剂采用多层沙布过滤并静置2至3小时备用;

步骤六:取步骤五中的中药汤剂的上清液再经过滤网倒入空药锅内,大火煮至100℃时即熄火;

步骤七:待药锅内的药液温度降至40℃后,分装在消毒过的容量为100ml玻璃瓶内,得到的中药超声波雾化剂,加盖封闭备用。

用法用量:一日3~5次,通过雾化设备供病人使用,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疗次。

实施例4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按照份量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罗汉果10份、胖大海9份、野菊花11份、太子参12份、沙参10份、生地黄11份、薄荷5份、麦冬5份、乌梅6份、五味子4份。

一种缓解口干的雾化剂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将所述罗汉果、胖大海、野菊花、太子参、沙参、生地黄、薄荷、麦冬、乌梅、五味子去杂、洗净、按配方称料;

步骤二:将称重中药(薄荷除外)放入药锅内,加入1500ml纯净水浸泡,覆盖浸渍,不搅拌,常温下放置1-3小时;

步骤三:大火煎药至开锅,改文火,此时加入称重的薄荷原料;

步骤四:文火煎煮15-30分钟后熄火,将煎煮好的中药汤剂倒入清洁的容器内;

步骤五:将中药汤剂采用多层沙布过滤并静置2至3小时备用;

步骤六:取步骤五中的中药汤剂的上清液再经过滤网倒入空药锅内,大火煮至100℃时即熄火;

步骤七:待药锅内的药液温度降至40℃后,分装在消毒过的容量为100ml玻璃瓶内,得到的中药超声波雾化剂,加盖封闭备用。

用法用量:一日3~5次,通过雾化设备供病人使用,根据病情可适当增减疗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