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675阅读:17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皮肤湿疹的治疗药物,特别涉及以多种中药结合制作成中成药的治疗药物,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皮肤病中发作最多的最快的是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湿疹性皮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皮肤病,一般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或糜烂。

湿疹有着不同的分类,在临床上根据湿疹的类型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以及传染性湿疹等。

体敏性湿疹:这类湿疹主要是因为过敏性体质所引起的,这种湿疹在发病之前,身体某处已有一个湿疹病灶或其它皮肤病,皮损呈全身泛发性对称性湿疹样变。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这类湿疹可以蔓延至皮肤其他部位,引发更大面积的感染。此病常继发于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如: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从上述病灶中排出分泌物,而使其周围皮肤受刺激或致敏所引发的皮肤病。

湿疹的症状:一、皮疹呈多形性,按皮损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种。(1)急性湿疹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水疱,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糜烂,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2)亚急性湿疹 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皮损以红色丘疹、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丘疱疹或水疱及糜烂渗液。(3)慢性湿疹 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皮损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丘疹,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皮损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二、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三、自觉瘙痒剧烈。四、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五、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疹有耳湿疹、手足湿疹、乳房湿疹、肛门外生殖器湿疹、小腿湿疹等。

专家建议:在缓解湿疹瘙痒的同时,同时有助于抑制湿疹,从而直达病灶。

湿疹的治疗多以中药治疗为主,适用于皮炎湿疹。我们鼓励、主张使用加入了抗菌成份的药物。在控制皮炎湿疹症状的同时,将有更多获益。



技术实现要素:

以中医学观点分析,湿疹的病因可分为“热”“湿”、“虚”、“瘀”、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虚”为本,即肾虚脾虚,免疫力低下;“湿”为风与菌毒的结合, “热”为肝脾燥热,“瘀”为血瘀阻滞、湿毒蕴结的结果。一般来讲,“热”在本病形成的主要作用,“湿”即外菌湿毒乘虚而入侵,而血瘀阻滞,湿毒蕴结。治疗湿疹,应以清肝热、祛风湿、拔血毒、活血化瘀的中药结合治疗,为此制作中成药清肝祛湿解毒丸,以利于服用治疗。

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是按下面各中药原料及制作方法而成:一、所用的中药原料质量份比:龙胆草13份、云苓15份、连翘15份、荆芥15份、板兰根15份、金银花15份、生地15份、海藻10份、丹皮10份、牛膝15份、玄参15份、黄芩10份、皂角刺10份、蝉衣10份、甘草7份;二、将各中药与10倍质量清水煎煮30~50分钟后进行渣液分离提取出药液;三、将药液低温浓缩到浓度为50~60%成为浓缩药液;四、在浓缩药液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混合均匀成为药面泥料;五、将药面泥料压制作成药丸后进一步干燥即成。

下面分析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中各中药的药性功效。中药龙胆草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云苓性平淡,味甘和,无毒性。功能益气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湿热,行水止泄,治疗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腹泻、健忘、失眠等症。连翘功效: 清热, 解毒, 散结, 消肿,治温热, 丹毒, 斑疹, 痈疡肿毒, 瘰疬, 小便淋闭。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解表,宣毒透疹,理血止痉的功效; 主治感冒寒热,头痛,目痒。板蓝根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祛风,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 金银花系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广谱抗菌及抗病毒等功效,70%以上的感冒、消炎中成药中都含有金银花,具有“中药抗生素”美称。生地清热凉血、生津活血、止血。海藻能抑制肿瘤,有 保健、 增强免疫力、抗癌、抗肿瘤、 抗凝血、 减肥、 防止血栓形成之功效。牡丹皮的功效:清热、凉血、和血、消瘀; 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牛膝功效: 逐瘀通经, 补肝肾, 强筋骨, 利尿通淋, 引血下行, 用于经闭, 痛经, 腰膝酸痛。玄参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皂角刺能消肿排脓,皂角味辛温咸,有消肿拔毒、排脓之功。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蝉衣别名蝉脱、蝉退、蝉壳、知了皮、枯蝉、蝉甲,蝉衣的功效: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蝉衣的作用: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咳嗽音哑,蝉衣的用药禁忌:孕妇慎服蝉衣。甘草为镇咳祛痰药品, 作用颇为广泛, 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配伍中, 常用其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功效。

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通过以中医学观点分析湿疹的病因可分为“热”“湿”、“虚”、“瘀”、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虚”为发病之根本本,即肾虚脾虚,免疫力低下;“湿”为风与菌毒的结合, “热”为肝脾燥热,“瘀”为血瘀阻滞、湿毒蕴结的结果,采取以清肝热、祛风湿、拔血毒、活血化瘀的中药结合作为治疗药物,并制作中成药清肝祛湿解毒丸,以利于服用治疗,

医学论治正确,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一盒十粒装药丸是按下面各中药原料及制作方法而成:一、所用的中药原料质量份比:龙胆草13克、云苓15克、连翘15克、荆芥15克、板兰根15克、金银花15克、生地15克、海藻10克、丹皮10克、牛膝15克、玄参15克、黄芩10克、皂角刺10克、蝉衣10克、甘草7克;二、将各中药与10倍质量清水煎煮30~50分钟后进行渣液分离提取出药液;三、将药液低温浓缩到浓度为50~60%成为浓缩药液;四、在浓缩药液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混合均匀成为药面泥料;五、将药面泥料压制作成药丸后进一步干燥即成。

一种清肝祛湿解毒丸服用量:成人初治症病一天服用一盒药量,每次服用3~4粒,连服三天基本消退后可减量服用; 儿童减半服用。治疗效果:服用当天即可见效,皮痒感减弱,服用一个星期即可痊愈占9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