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3437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穴位疗法所用到的纯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当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上班族在办公桌前经常长坐不起,全身筋骨没有得到实时的舒缓,久而久之出现血液运行不畅,经络骨骼疼痛的现象。除此之外,经络疼痛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穿衣时,尤其是女士,为最求好看,通常喜欢穿得少和暴露,这样很容易受到寒邪和湿邪的侵入,进入人体内蓄积,使经络受寒,进而导致经络疼痛。

总之,身体经络疼痛多半是体内受寒湿侵袭为主要原因,目前中医治疗经络疼痛的方法主要有按摩穴位法和针灸熏蒸法,按摩穴位主要是通过特殊的手法揉捏身体的穴位,已达到活血通络的效果,进而起到缓解经络疼痛的作用,并不能有效的祛除体内的寒湿。针灸熏蒸法,是使用针灸疗法配合艾绒烟熏穴位,达到治疗的效果,该方法仅是对于舒缓疼痛见效快,但是单独使用艾绒烟熏的效果不明显,对祛除体内寒湿和活血通络的效果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以解决现有技术祛除体内寒湿和活血通络效果缓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包括的组分及组分重量克数为艾绒8~12g、红花1~2g、川芎1~3g、甘草0.8~2g、桃仁1~3g、柴胡0.5~1.5g、桑枝1~3g、牛膝1~3g、藿香0.5~1.5g、白芍0.5~1.5g。

艾绒:具有通经活络、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生肌安胎、回阳救逆、养生保健的作用。

红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效。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的作用。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柴胡:清虚热,具有舒肝和胃、和解少阳的功效。

桑枝:祛风湿;通经络;行水气。

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

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白芍:具有平抑肝阳,养血收阴之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以艾绒、红花和川芎为主要组分,宣泄体内的寒湿邪气,温暖经络,使经络得到舒缓;祛瘀行气,进而打通经脉,利于血液运行,使经络得到血液的濡养,因此缓解疼痛。

2、辅以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桃仁,缓解经脉及经络瘀阻的症状,增强川芎和红花的活血功能,加快祛瘀止痛、活血行气功效的发挥。

3、因为身体受寒通畅导致机体虚热疼痛,湿阻中焦,因此本发明再加入柴胡、桑枝和藿香,以清虚热,化除湿浊,舒缓位于中焦的脾胃。

4、再辅以牛膝,以引血下行,使体内湿邪通过排尿的途径快速排出体外,进而加快湿邪的排出,增强藿香化除湿浊的功能;且通过利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加快经络恢复正常功能。

5、因为本发明主要使用的是性味辛、温的药物,为避免对身体造成过度驱寒,伤及阴气、阳盛阴衰的问题,所以配以白芍,以缓和辛、温药性,使身体阴阳平衡,养血收阴以避免伤及阴气,使体内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本方案通过打通经脉及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增加活血行气功效,有助于体内寒湿邪气的发散,加强散寒祛瘀、缓和疼痛效果的发挥。通过化除中焦湿浊,以建脾胃,进而增强脾胃吸收功能,加快药效的发挥。再配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加快经络恢复正常功能。由此可见,本方案通过多条途径,相互相成来加速体内寒湿邪气的排出,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得以快速发挥,克服了现有技术祛除体内寒湿和活血通络的效果缓慢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艾条的组分还包括丁香0.8~1.5g、肉桂1~3和生姜汁0.5~1.5g。本方案加入丁香、肉桂和生姜汁,目的是增强本发明温阳补肾、强筋骨和除湿气的作用,进而将强体内的湿浊之气和寒气随生姜汁的辛散之性排出体外,加快活血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的发挥。

为了使本方案中各组分的药性尽可能发挥良好,本发明同时提出了制备本方案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按重量克数称取各组分后,将各组分粉碎后,分别用纱布包扎,艾绒浸泡2~3h,其余组分浸泡5~8min;

步骤二、完成步骤一后,将各组分混合蒸30~40min,然后取出,加入生姜汁,搅拌均匀,分成若干份后,每份用宣纸包裹成卷,两端切平,然后晾干即可。

因为中药通常在使用的时候是被晒干的状态,质地会变得细密而坚硬,有效成分已结晶或定形沉淀于细胞内,在使用时不易发散出来作用于机体。因此本方法将各组分打粉后,用纱布包裹,然后先浸泡再蒸,这样在浸泡的过程中,细胞膨胀,细胞的毛细孔道舒张,有效成分从细胞的毛细孔道中溶出,又因为打成的细粉被纱布包裹着,溶出的有效成分不易在浸泡所用到的水中扩散,因此有效成分始终包裹在纱布内,从而不会使药效受到影响。浸泡后取出,将各组分混合上笼蒸,因为药粉处于湿润状态,在蒸的过程中,蒸汽易穿透药粉,在加热的过程中,进一步将有效成分从细胞中溶出,有效成分更多的附着在药粉表面,在通过使用宣纸包裹、干燥,可延长艾条的保存时间。

综上所述,通过本制备方法得到的艾条,组分的有效成分附着在药粉的表面,增多了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在使用时,药效能够直接快速的发挥出来,起到的治疗效果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包括的组分及组分重量克数为艾绒10g、红花1g、川芎1g、甘草1g、桃仁1g、柴胡1.5g、桑枝1g、牛膝1g、藿香1g、白芍1.5g、丁香0.8g、肉桂1和生姜汁1.5g。

实施例2:

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包括的组分及组分重量克数为艾绒8g、红花2g、川芎3g、甘草2g、桃仁3g、柴胡1g、桑枝2g、牛膝3g、藿香0.5g、白芍0.5g、丁香1g、肉桂3和生姜汁0.5g。

实施例3:

一种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包括的组分及组分重量克数为艾绒12g、红花1.5g、川芎2g、甘草0.8g、桃仁2g、柴胡0.5g、桑枝3g、牛膝2g、藿香1.5g、白芍1g、丁香1.5g、肉桂2和生姜汁1g。

实施例4:

对本发明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的制备方法作详细说明:

步骤一、按方案中的重量克数称取艾绒、红花、川芎、甘草、桃仁等组分后,将各组分粉碎,然后分别用纱布包扎起来,艾绒放入常温的清水中浸泡3h,其余组分放入常温的清水中浸泡5min;

步骤二、完成步骤一后,将各组分混合均匀,上笼蒸40min,然后取出,加入生姜汁,搅拌均匀,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用宣纸包裹成卷,两端切平,最后晾干即可。

实施例5:

防治经络疼痛的艾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方案中的重量克数称取艾绒、红花、川芎、甘草、桃仁等组分后,将各组分粉碎,然后分别用纱布包扎起来,艾绒放入常温的清水中浸泡2h,其余组分放入常温的清水中浸泡8min;

步骤二、完成步骤一后,将各组分混合均匀,上笼蒸30min,然后取出,加入生姜汁,搅拌均匀,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用宣纸包裹成卷,两端切平,最后晾干即可。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