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尺神经麻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547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尺神经麻痹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尺神经麻痹典型表现是手部小肌肉运动功能丧失,影响手指精细动作;尺侧腕屈肌麻痹而由于桡侧腕屈肌拮抗作用,使手向桡侧偏斜;拇收肌麻痹而由于墨展肌拮抗作用,使拇指外展;由于伸肌过度收缩,使手指基底关节过伸,末节屈曲,小鱼际平坦,骨间肌萎缩凹陷,手指分开,合拢受限,小指动作丧失并呈外展位,个指精细动作丧失,第4~5指不能伸直呈屈曲位,状如爪形手;尺神经在前臂中、下1/3受损时仅见手部小肌肉麻痹。感觉障碍在手背尺侧半、小鱼际、小指及无名指尺侧半。尺诗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和肱动脉起始段紧密地排列在一起,构成血管神经束,常合并受伤。

肘管综合征处理可用夹板固定肘部,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剂,3~4个月仍无效时应考虑手术减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尺神经麻痹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尺神经麻痹的中药,是由中草药矮脚罗伞、草威灵、四楞筋骨草、通城虎、红毛七、吹风散、小过江龙、刺萆薢、扶芳藤、兰香草、蚌壳草根、山马蝗、铜骨七、大透骨草、奶汁树、铜锤玉带草、金刚散、川防风、胡麻叶、金丝带组成。

单剂药量为矮脚罗伞10 g、草威灵10 g、四楞筋骨草8 g、通城虎10 g、红毛七10 g、吹风散8 g、小过江龙15 g、刺萆薢15 g、扶芳藤15 g、兰香草8 g、蚌壳草根15 g、山马蝗5 g、铜骨七12 g、大透骨草8 g、奶汁树15 g、铜锤玉带草8 g、金刚散8 g、川防风10 g、胡麻叶10 g、金丝带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矮脚罗伞: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疼痛、跌打肿痛、咳嗽吐血、寒气腹痛;草威灵:祛风寒、消积滞、通经络,主治脘腹冷痛、食积腹胀、噎膈、胃痛、体虚多汗、感冒咳嗽、风湿脚气;四楞筋骨草: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经闭;通城虎:祛风止痛、消肿解毒,主治心胃气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小儿惊风、毒蛇咬伤;红毛七:祛风通络、活血调经,主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妇女月经不调;吹风散:祛风湿、和肠胃、行气上痛,主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小过江龙:舒筋活络,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筋骨疼痛;刺萆薢:祛风利湿、解疮毒,主治风湿筋骨疼痛、淋浊、梅毒、臁疮、皮肤过敏、湿疹;扶芳藤:舒筋活络、止血消瘀,主治腰肌劳损、风湿痹痛、咯血、血崩、月经不调、跌打骨折、创伤出血;兰香草:祛风除湿、止咳散瘀,主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百日咳、慢性气管炎、月经不调、崩漏、白带、产后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皮肤瘙痒、湿疹、疮肿;蚌壳草根:退热除湿、消疳、止咳,主治高热不退、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痛经、小儿疳积、腹泻、消化不良;山马蝗:祛风湿、散瘀、消肿,主治哮喘、风湿痛、崩中带下、乳痈、跌打损伤;铜骨七:活血、止痛、消肿、解毒,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口疮、坐板疮;大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主治风湿关节疼痛;奶汁树: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治腰痛、黄疸、疟疾、百日咳、背痈、乳痈、乳汁不足、齿龈炎、毒蛇咬伤;铜锤玉带草:祛风利湿、活血、解毒,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无名肿毒;金刚散:祛风活络、消肿解毒、止血生肌,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疔疮;川防风:发表镇痛、祛风胜湿,主治外感表症、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胡麻叶:治风寒湿痹、崩中、吐血、阴部湿痒;金丝带:除风湿、止血止痛、调经活血、镇静安神、健脾胃,主治劳伤腰腿痛、外伤出血、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白带、精神病、痫症、半身不遂、阳痿、头晕目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矮脚罗伞10 g、草威灵10 g、四楞筋骨草8 g、通城虎10 g、红毛七10 g、吹风散8 g、小过江龙15 g、刺萆薢15 g、扶芳藤15 g、兰香草8 g、蚌壳草根15 g、山马蝗5 g、铜骨七12 g、大透骨草8 g、奶汁树15 g、铜锤玉带草8 g、金刚散8 g、川防风10 g、胡麻叶10 g、金丝带10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