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13942发布日期:2019-11-01 19:2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颈椎管狭窄症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治疗颈椎管狭窄的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后路和前后路椎管减压术,其中对于长节段颈椎管狭窄,颈后路手术效果较好。

然而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固定、重建材料主要为颈椎单开门固定板,而双开门的固定板很少见。双开门是从正中扩大椎管,然后缝合椎板与同侧椎旁肌或使用羟基磷灰石材料融合棘突封闭椎管,使得被扩大的椎管得以保持。但目前的单开门及双开门技术都需要术中先剥离棘突上的椎旁肌止点才能完成,如图1所述,止点位于颈椎棘突的椎旁肌肉群(颈半棘肌、多裂肌和颈棘肌)具有控制颈部后伸、屈曲和维持躯体姿势等作用,这些肌群的止点被剥离后难以重建,会产生轴性疼痛、颈部僵硬无力等不良并发症。因此,颈椎后方椎旁肌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经肌间隙入路的颈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却不需要剥离棘突上的肌肉止点,先自棘突间纵行劈开至椎管间隙,再经椎旁肌肉群的间隙完成颈椎后路双开门手术,保留了颈椎后方椎旁肌肉群的起止点,维持了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生理结构,减少了创伤,避免相关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目前尚无与之相应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效果明显,可以不需要剥离棘突上的肌肉止点即可对扩大椎管起支撑作用的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由纯钛材料制成,包括横向的支撑件,所支撑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在同一直线的环形件I,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均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为多个依次连接在同一直线的环形件II与固定件折弯连接,支撑件两端的固定件折弯方向相同,支撑件与固定件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支撑件与固定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件II内环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件I为3个,所述环形件II位于固定件两端各2个。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任一固定件的内夹角为100~170°。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件I和环形件II的内环直径和与外环的直径比为1:2。

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的制造方法:

步骤 1,选材

选用符合 GB/T13810-2007 标准要求的纯钛坯料。

步骤2,加工成型

将纯钛坯料放入电阻炉内进行第一次加热,首先在温度为 750℃~ 800℃的条件下保温 60min ~ 90min,然后升温至 1000℃~ 1050℃后保温 300min ~ 450min ;

第一次加热处理后的铸锭进行一火次的镦拔锻造,得到厚度为 100mm ~ 120mm 的板坯;

去除所述板坯的表面缺陷,然后将去除表面缺陷后的板坯置于加热炉中,在温度为 850℃~ 880℃的条件下保温 150min ~ 280min 进行第二次热处理;

采用热轧机将经第二次热处理后的板坯进行轧制,得到厚度为 3mm ~ 5mm 的半成品板材;

步骤3,打孔、切割。

利用钛板激光打孔机在每个圆形单元中心打出φ0.5cm的圆孔,形成环形结构为单相连的条状板材,然后每7个圆环切割分段成钛板段。

步骤4,碾磨、攻丝、抛光、折弯成形。

利用陶瓷碾磨机打磨钛板段边缘残余的边角毛刺,每段两端打磨成圆弧形,两端的两个圆环进行攻丝,数控钛板折弯机将钛板段两端自两个圆环结构处,向同侧折弯60°,形成翼状结构。

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用于颈椎后路棘突劈开后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支撑于劈开的两侧棘突之间,具有与人体骨匹配的力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是应用于多裂肌间隙入路术式的有效可行的支撑结构,既保护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结构,又实现对椎管的支撑扩大,有效控制了椎管再关门的减压问题,为椎管开门扩大的稳固和有效融合提供了保障。

同时,支撑件和固定件均由环形件组成,使支撑件可以通过环形件I衡量开门宽度和对椎管内的观察,环形件II内环有螺纹可以使螺钉经通孔固定于棘突骨质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单开门及双开门技术中剥离棘突上的椎旁肌止点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时示意图。

图中:支撑件1,环形件I2,环形件II3,固定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其特征在于,由钛合金材料制成,包括横向的支撑件1,所支撑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在同一直线的环形件I2,所述支撑件1的两端均设有固定件4,固定件为多个依次连接在同一直线的环形件II3与固定件折弯连接,支撑件两端的固定件折弯方向相同,支撑件1与固定件4之间夹角为钝角,所述支撑件1与固定件4一体成型,整体厚度为3mm。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件II3内环设有螺纹。

经多次临床试验表明,所述环形件I2为3个,所述环形件II2位于固定件两端各2个使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与任一固定件的内夹角为100~170°,最好为120°。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件I和环形件II的内环的直径和与外环的直径比为1:2,中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的长度为1.5cm,环形件I和环形件II内环直径长为2.5mm,环形件I和环形件II结构最外围的直径为5mm,。

使用时,患者全麻后俯卧位,取标准颈后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项韧带,显露C3-7(或C6)的棘突分叉。根据术前评估,选择C3-7(或C6)为减压节段。自棘突间肌与多裂肌之间肌间隙分离,显露椎板与侧块交界处,球形磨钻自交界处内侧开槽,磨除背侧皮质,磨薄腹侧皮质但保持连续性,小号球形磨钻自棘突分叉、椎板中央处开槽至椎管内硬膜囊外间隙,向两侧缓慢撑开C3-7(或6)的棘突和椎板以扩大椎管。小心分离硬膜囊与椎板间的粘连和黄韧带,仔细止血。于劈开的棘突间(开门处)安放翼状支撑板,可以根据椎板和棘突形态适当调整支撑板两侧翼部角度以达到最大的有效支撑,初步稳定后以直径2.6mm长度6或7或8mm的螺钉拧入钉孔内,将支撑板固定于劈开的棘突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植入时,通过两侧的翼状固定板、利用螺钉固定于双侧劈开的棘突上,中央部向两侧维持撑开劈开的棘突及与之相连的椎板,从而完成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不损伤棘突上附着的肌肉止点,实现了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椎管稳定性重建和最大限度的生理性重建。

实施例1:一种颈椎多裂肌间隙入路双开门棘突间支撑板的制造方法:

步骤 1,选材

选用符合 GB/T13810-2007 标准要求的纯钛坯料。

步骤2,加工成型

将纯钛坯料放入电阻炉内进行第一次加热,首先在温度为 750℃的条件下保温 60min,然后升温至 1000℃后保温 300min;

第一次加热处理后的铸锭进行一火次的镦拔锻造,得到厚度为 100mm的板坯;

去除所述板坯的表面缺陷,然后将去除表面缺陷后的板坯置于加热炉中,在温度为 850℃的条件下保温 150min 进行第二次热处理;

采用热轧机将经第二次热处理后的板坯进行轧制,得到厚度为 3mm 的半成品板材;

步骤3,打孔、切割。

利用钛板激光打孔机在每个圆形单元中心打出φ0.5cm的圆孔,形成环形结构为单相连的条状板材,然后每7个圆环切割分段成钛板段。

步骤4,碾磨、攻丝、抛光、折弯成形。

利用陶瓷碾磨机打磨钛板段边缘残余的边角毛刺,每段两端打磨成圆弧形,两端的两个圆环进行攻丝,数控钛板折弯机将钛板段两端自两个圆环结构处,向同侧折弯60°,形成翼状结构。

实施例2:

选用符合 GB/T13810-2007 标准要求的纯钛坯料。

步骤2,加工成型

将纯钛坯料放入电阻炉内进行第一次加热,首先在温度为 780℃的条件下保温 80min,然后升温至 1020℃后保温 400min ;

第一次加热处理后的铸锭进行一火次的镦拔锻造,得到厚度为 110mm 的板坯;

去除所述板坯的表面缺陷,然后将去除表面缺陷后的板坯置于加热炉中,在温度为 860℃的条件下保温200min 进行第二次热处理;

采用热轧机将经第二次热处理后的板坯进行轧制,得到厚度为 5mm 的半成品板材;

步骤3,打孔、切割。

利用钛板激光打孔机在每个圆形单元中心打出φ0.5cm的圆孔,形成环形结构为单相连的条状板材,然后每7个圆环切割分段成钛板段。

步骤4,碾磨、攻丝、抛光、折弯成形。

利用陶瓷碾磨机打磨钛板段边缘残余的边角毛刺,每段两端打磨成圆弧形,两端的两个圆环进行攻丝,数控钛板折弯机将钛板段两端自两个圆环结构处,向同侧折弯60°,形成翼状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