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分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80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牙齿分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置在上牙和下牙之间,起到隔离作用的牙齿分隔装置。



背景技术:

夜间睡觉磨牙的人不在少数,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问题实际上存在诸多弊端,比如,磨牙力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牙齿损伤,特别是对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来说,经常磨牙可能会导致牙齿生长倾斜,形成龅牙等影响美观的眼中问题。而归于正在矫正牙齿的人来说,磨牙则会降低矫正效果,或导致矫正器损坏。即使是对于牙齿固定成型的成年人来说,磨牙至少也会影响他人的睡眠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存在夜间睡眠中磨牙的人选择在上牙和下牙之间放置牙垫装置,以减轻或防止磨牙对牙齿的损伤。尽管目前在这方面已经存在一些设计和产品,但现有的牙垫装置大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或是粗大不适,或是国语简单易脱落及易损,或是不经济实用等等。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既安全,方便,又经济的牙齿分隔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牙齿分隔装置,包括垫板部和支持部,所述垫板部包括左垫板和右垫板,左、右垫板均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且上、下表面大致呈水平状态;左、右垫板还分别包括外缘、前端点、后端点和内缘;左、右垫板的中间部分均大致呈卵圆形,且向前方指状凸出,并向后方呈半圆形凸出;所述支持部大致呈弓形,且支持部大致处于直立状;支持部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且支持部包括上缘和下缘,支持部的上缘分别与左、右垫板的外缘垂直并分别与左、右垫板的外缘处结合;支持部的末端两侧分别与左、右垫板的末端毗邻;所述支持部还包括向前延伸的弓形前置部,该弓形前置部分别与左、右垫板连接,并在空间上分别与左、右垫板的下表面存在一定的上下空间距离。

所述支持部还包括两个膨大部分,其中一个膨大部分位于左垫板的下方并在与左垫板的相交处配合形成一条偶合线,另外一个膨大部分位于右垫板的下方并在与右垫板的相交处配合形成一条偶合线;所述支持部整体厚度均匀,支持部的内、外表面之间的厚度为0.5~2.0mm,所述支持部的下缘到左、右垫板的下表面的高度为1.0~2.0mm;各所述膨大部分的前后水平宽度为1.5~2.5cm;所述弓形前置部的两端向后延伸并在与两个膨大部分的交接处分别形成有楔状切迹;左、右垫板的内缘在膨大部分的上方形成S状曲线。作为支持部的一部分,弓形前置部也具备上缘和下缘,优选的,弓形前置部的上缘与膨大部分以锐角相连,弓形前置部的下缘与膨大部分也以锐角相连。

所述支持部还包括两个膨大部分,每个膨大部分均包括膨大部上缘和膨大部下缘;其中一个膨大部分与左垫板相连并在相交处配合形成一条偶合线,另外一个膨大部分与右垫板相连并在相交处配合形成一条偶合线;各偶合线和与各自相邻的弓形前置部的上、下缘之间均存在一高度上的距离。

所述支持部向后延伸形成两个膨大部分,其中一个膨大部分位于左垫板的下方并在与左垫板的相交处配合形成一条偶合线,另外一个膨大部分位于右垫板的下方并在与右垫板的相交处配合形成一条偶合线;各所述膨大部分的垂直高度为1.0~2.0cm,各所述膨大部分的水平宽度为1.5~2.5cm,各所述膨大部分的厚度为0.5~2.0mm;各所述膨大部分上均开设有长方形的镂空区,每个镂空区的高度为各所述膨大部分高度的25%~75%,每个镂空区的宽度为各所述膨大部分宽度的25%~75%。

所述支持部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垫板相连,且支持部位于左、右垫板的前部;支持部与左、右垫板之间配合形成一个大致呈长方形的镂空区,该镂空区随支持部向上方伸出,且该镂空区的高度为支持部高度的25%~75%,该镂空区的宽度为支持部宽度的25%~75%。

所述支持部是单个弓形结构。

所述支持部是两个有着空间距离的弓形结构。

使用时,左、右垫板放置在上、下牙之间,且大致处于水平状态;左、右垫板的上表面分别与上牙接触,左、右垫板的下表面分别与下牙接触;左、右垫板的上、下表面间的厚度均为1.0~4.0mm;所述左、右垫板各自的中间部分的长度均为33±3.3mm,左、右垫板均向前凸出形成第1宽度,且左、右垫板均向后凸出形成第2宽度,第2宽度的宽度值大于第1宽度的宽度值;当使用者站立时,支持部的两侧基本呈直立状态而置于牙龈与口腔侧壁之间,支持部的高度为5~10mm,支持部的内、外表面之间的厚度为0.5~1.5mm;所述弓形前置部亦包括上、下缘,弓形前置部的上、下缘之间的高度为3~7mm,弓形前置部具备内侧面和外侧面,弓形前置部作为支持部的一部分,其内、外侧面的厚度亦为0.5~1.5mm;当使用者直立时,弓形前置部呈直立位而置于使用者其中一牙龈的外侧、颊粘膜和下唇的内侧;所述支持部的末端与左、右垫板的末端均存在一定的距离;各所述偶合线从膨大部分与左、右垫板相交处的起点向后一直延伸至膨大部分与左、右垫板相交处的止点;所述左垫板、右垫板及支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左垫板、右垫板及支持部均由具有一定伸展性和弹性的合成材料注塑或模压而成,所述的具有一定伸展性和弹性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硅胶或塑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的牙齿分隔装置克服了现有牙垫结构的缺点,它具有轻便、易于摘戴、不易脱落、不易损坏且经济实用等诸多优点。

上面所述已经粗略地概括描述了本发明。下面将进一步详细叙述本发明更多的和重要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评价本发明对于此类尝试的贡献。

在继续下面叙述之前,要指出的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种设计不是局限在对于文字所描述和图示所表达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本发明能够衍生出其它设计样式,及各种各样的实施或使用的方式。并且,应该理解这里所用的词汇和术语是用于叙述的目的,而不应当把这些发明过度局限在这些词汇和术语之内,因为这些术语或用词本身可能存在着局限性。

同样,那些在此类装置设计方面有特长的人,在本发明披露的基础上,很容易用此设计为基础而设计出其它的结构,实施方式以致系列,而实际上是在贯彻本发明所具有的几个目的。因此,重要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也包括这些同等设计式样,只要它们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设计精神或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个新的、改进的牙齿分隔装置。本发明具有现有的牙垫的所有优点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比较容易和有效生产和市场化的,新的、改进的牙齿分隔装置。

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具有耐久性和可靠性的牙齿分隔装置。

最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新的和改进的牙齿分隔装置,它的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低,因而可以低价出售给消费公众,使消费公众能够经济地在市场上卖到本发明所涉及的产品,并将其放置在上、下牙之间来降低由于磨牙引起的牙齿磨损。这种保护方式是安全的,方便的和经济的。

综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以及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与各种特征性的创新,都会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有专门的叙述。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牙齿分隔装置的使用优点及使用该牙齿分隔装置所达到的目的,应当参考所附简图和有关解说。这些解说涉及到了多项牙齿分隔装置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因而使得前文所述及的用途和目的等更加明朗,下面便是附图说明的叙述,以便看图时使用: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原则所设计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前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原则所设计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5是图4的前视图。

图6是图4和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原则所设计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8是图7的前视图。

图9是图7和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的原则所设计的第四个实施例。

图11是图10的前视图。

图12是图10和图1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为本发明的首选设计,其集中体现了本发明的原则,即新颖和更好等目的。图1中的标号10代表整个牙齿分隔装置,牙齿分隔装置10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左垫板12、右垫板14和支持部30,这些组成部分单独呈一定的形状,又相互联成一体而达到所需要的构型。

本实施例中的牙齿分隔装置10,通过放置在上、下牙之间减轻或消除磨牙对牙齿的损伤,并且是以安全、方便和经济的方式制作。该牙齿分隔装置10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垫板12和右垫板14。当使用者站立时,左、右垫板处于水平状态且放置在上、下牙之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分离上、下牙齿,以便在磨牙时达到保护牙齿的目的。左、右垫板均具有上表面16,使用时,上表面16与使用者的上牙表面接触。左、右垫板均具有下表面18,使用时,下表面18余使用者的下牙表面接触。所述上表面16和下表面18之间的厚度为1.0~4.0mm,整个左垫板和整个右垫板均厚度均匀。左、右垫板均有着弓形的外缘20,并向前形成外缘的前端点22,此外外缘向侧后方延伸形成外缘的后端点24。左、右垫板均具有弓形的内缘26。左、右垫板的中间部分28均大致呈卵圆形,且左、右垫板的中间部分28的长度均为33mm加减10%,即33±3.3mm。左、右垫板均向前凸出并具有第1宽度,且左、右垫板均向后呈半圆形凸出而形成第2宽度,第2宽度要大于第1宽度。

本实施例中的支持部30大致呈弓形,其与左、右垫板相互垂直。当使用者站立时,支持部基本上呈直立位而置于牙龈的外侧,颊粘膜和下唇的内侧。所述支持部30具有内表面32和外表面34,内、外表面之间的厚度为0.5~2.5mm。所述支持部还包括弓形前置部,弓形前置部的上缘36和下缘38之间的高度为3~7mm。从弓形前置部的下缘38到左、右垫板的下表面的高度为1.0~2.0cm。支持部30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并在左、右垫板的下方分别形成膨大部分40,膨大部分40的宽度的水平距离为1.5~2.5cm,该宽度的水平距离指的是膨大部分40从其前端到其后端的水平直线的距离。

所述支持部30和左、右垫板相互垂直,支持部30上缘与左、右垫板的外缘结合在一起,即支持部30两侧的膨大部分40分别与左、右垫板在偶合线42处结合,每条偶合线42从两者结合处的前面的起点向后延伸到两者结合处的后面的止点。支持部30的末端两侧分别与左、右垫板的末端毗邻,并有一定的距离。在支持部30向后延伸与膨大部分40的交接处,有一楔状切迹44。左、右垫板内缘在膨大部分40的上方形成S状曲线46。

所述左垫板12、右垫板14及支持部30为一体成型结构,左垫板12、右垫板14及支持部30均由具有一定伸展性和弹性的合成材料注塑或模压而成,所述的具有一定伸展性和弹性的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硅胶、塑料或其它有机材料。

实施例二: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替代构型之一。该实施例中的牙齿分隔装置100进一步在支持部处设置两个膨大部分104,每个膨大部分104均具有上缘和下缘。而且该实施例中有两条偶合线108,每条偶合线108位于相交的膨大部分104和左、右垫板之间。每个膨大部分104有垂直测量的相同高度,该高度适宜为1.0~2.0cm。每个膨大部分104具有水平测量的宽度,该宽度适宜为1.5~2.5cm。每个膨大部分104有厚度,该厚度适宜为1.0~4.0mm。

实施例三: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另一替代构型。该实施例中的牙齿分隔装置200的支持部的两端分别向后延伸并分别形成膨大部分204。每个膨大部分204位于和其对应的左垫板或右垫板的下方。而且该实施例中有两条偶合线206,每条偶合线206位于相交的膨大部分204和左、右垫板之间。每个膨大部分204具有垂直测量的相同高度,该高度适宜为1.0~2.0cm。每个膨大部分204具有水平测量的宽度,该宽度适宜为1.5~2.5cm。每个膨大部分204有厚度,该厚度适宜为1.0~4.0mm。此外,每个膨大部分204上均开设有长方形的镂空区208。每个镂空区208的高度是膨大部分204高度的25%~75%。每个镂空区208的宽度为膨大部分204宽度的25%~75%。

两个膨大部分204是支持部向后延伸在末端形成的。每个膨大部分204位于和其垂直相交的左垫板或右垫板的下方。支持部的弓形前置部的上缘与膨大部分204的上切迹以锐角相连,支持部的弓形前置部的下缘与膨大部分204的下切迹以锐角相连。

所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叙述了左、右垫板的最前端超过支持部的膨大部分的最前端,并向前延伸一定距离的实施例。且上述三个实施例也叙述了左、右垫板的最后端超过支持部的膨大部分的最后端,并向后延伸一定的距离。然而,应当指出的是,左、右垫板的最前端点可以在支持部的膨大部分的最前端处或附近。同样,左、右垫板的最后端点可以在支持部的膨大部分的最后端处或附近。

实施例四:

如图10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另一替代构型。本实施例中的牙齿分隔装置300,其支持部304完全位于左、右垫板之间,且位于左、右垫板的前部。本实施例中的左、右垫板彼此相连,支持部304与左、右垫板之间存在一个大致呈长方形的镂空区308,且支持部304向上方延伸。镂空区308的高度为支持部304高度(支持部304顶端面距离左、右垫板顶端面的高度)的25%~75%,该镂空区的宽度为支持部304宽度的25%~75%。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所有的实施例中,包括图10,支持部可以是简单的弓形,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反之,也应当理解,包括图1、图4和图7在内的所有构型中的支持部可以是两个具有上下空间的弓形结构,如图10所示。

很明显,通过上述介绍,本发明所涉及的牙齿分隔装置的使用方式方法已经明了。故无需进一步介绍牙齿分隔装置的使用方法。

然而通过上述阐述,应当认识到,有关本发明合适的三维结构,包括各种尺寸,材料,形状,形式,作用方式,组装和使用,通过图解等方式,本发明已经阐述的相当清楚,尤其是对本发明有特长或有所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人或技术人员,通过本文阐述的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众多的修改和变动。因此,本发明不应当局限在上述给出的结构和应用。相应地,所有的改进型或同等设计应当归类于本发明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