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982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本型症状常见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中医学认为气的根本在肾而统于肺脾;在表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使患者有抗邪能力;在内则导行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凡是七情和冷热等刺激,均能影响及气而发生病变,故不论外感还是内伤都有气的病理现象,因而有"百病皆生于气"的说法;主要是:气充则强、气少则虚,气顺则平,气逆则病;为此,治疗上有补气、升气、行气、降气等多种法则;气分不和可以影响血分,尤其是气机障碍能引起水湿痰浊等疾患,故治血病、水湿疾病,常有气分药结合使用;血液循行体内,营养周身;如有亏乏、凝滞、妄行均为病症;造成血病的原因,或由冷热刺激,或由思虑和疲劳过度,或久病耗损,或跌仆刀伤,流血过多;临床上有养血、和血、活血、清血、止血、祛瘀等法;目前,中医药治疗气血两虚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因其副作用小已为广大气血两虚患者所接受,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和方法,探讨气血两虚病因病机,筛选验证有效药物,研制针对性强、疗效肯定、剂型简便的中药制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90-150份、阿胶90-150份、白芍120-180份、熟地黄170-230份、太子参170-230份、枸杞子120-180份、枣皮120-180份、陈皮30-90份、干姜30-90份、苏梗30-90份、山药170-230份、砂仁50-110份、炙甘草40-80份、炙黄芪120-180份、党参70-130份、茯苓120-180份、炒白术70-130份、阿斯巴甜0.001-0.002份、苯甲酸钠0.001-0.002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当归、阿胶、白芍、熟地黄、太子参、党参、茯苓、炒白术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枸杞子、枣皮、陈皮、干姜、苏梗、山药、砂仁、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黄芪切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至颜色深黄均匀有光泽,冷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三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

优选的方案中,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20份、阿胶120份、白芍150份、熟地黄200份、太子参200份、枸杞子150份、枣皮150份、陈皮60份、干姜60份、苏梗60份、山药200份、砂仁80份、炙甘草60份、炙黄芪150份、党参100份、茯苓150份、炒白术10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当归、阿胶、白芍、熟地黄、太子参、党参、茯苓、炒白术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枸杞子、枣皮、陈皮、干姜、苏梗、山药、砂仁、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黄芪切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至颜色深黄均匀有光泽,冷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0.8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0.8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0.8小时,合并三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测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加95%的乙醇适量,8℃静置24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60℃测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r/min,时间为5s,冷藏,静置24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r/min,时间为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原料药的药理如下:

当归: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阿胶:气微,味微甘;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白芍: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熟地黄: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太子参: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枸杞子: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枣皮:性味归经:酸、涩,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固精缩尿,止带止崩,止汗,此外还有生津止渴;用于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健忘,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陈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干姜:性味归经:大辛、大热;入心、肺、脾、胃经;功效: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用于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之阳虚欲脱症,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无臭味、肠鸣腹痛者,温肺肺寒咳嗽,虚寒性的吐血、便血、血崩等证。

苏梗:性味:辛,温,归肺经;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山药: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砂仁: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益;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黄芪:性味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党参: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炒白术: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本发明有益效果:具有温补气血、益脾补肾的功效,药效显著,可长期服用,患者易于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50份、阿胶150份、白芍180份、熟地黄230份、太子参230份、枸杞子180份、枣皮180份、陈皮90份、干姜90份、苏梗90份、山药230份、砂仁110份、炙甘草80份、炙黄芪180份、党参130份、茯苓180份、炒白术130份、阿斯巴甜0.002份、苯甲酸钠0.002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当归、阿胶、白芍、熟地黄、太子参、党参、茯苓、炒白术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枸杞子、枣皮、陈皮、干姜、苏梗、山药、砂仁、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黄芪切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至颜色深黄均匀有光泽,冷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三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120份、阿胶120份、白芍150份、熟地黄200份、太子参200份、枸杞子150份、枣皮150份、陈皮60份、干姜60份、苏梗60份、山药200份、砂仁80份、炙甘草60份、炙黄芪150份、党参100份、茯苓150份、炒白术10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钠0.0015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当归、阿胶、白芍、熟地黄、太子参、党参、茯苓、炒白术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枸杞子、枣皮、陈皮、干姜、苏梗、山药、砂仁、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黄芪切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至颜色深黄均匀有光泽,冷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三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当归90份、阿胶90份、白芍120份、熟地黄170份、太子参170份、枸杞子120份、枣皮120份、陈皮30份、干姜30份、苏梗30份、山药170份、砂仁50份、炙甘草40份、炙黄芪120份、党参70份、茯苓120份、炒白术70份、阿斯巴甜0.001份、苯甲酸钠0.001份;

其制备步骤为:

(1)取原料当归、阿胶、白芍、熟地黄、太子参、党参、茯苓、炒白术放入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2)取原料枸杞子、枣皮、陈皮、干姜、苏梗、山药、砂仁、炙甘草放入粉碎机粉碎,过80-10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3)取原料黄芪切片,置炒锅中,用文火炒制,炒至颜色深黄均匀有光泽,冷却,放入粉碎机粉碎,过50-60目筛,得到原料粉,备用;

(4)将步骤(1)所得原料粉和步骤(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倒出药液,第三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时,合并三次药液,过滤,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适量,5-10℃静置24-48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滤液浓缩至55-60℃测相对密度为1.25-1.35的稠膏,备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钠分别溶解到水中,备用;

(6)将步骤(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纯净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钠,搅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离心过滤,转数10000-15000r/min,时间为5-15s,冷藏,静置24-48时,再用离心过滤,转数16000-20000r/min,时间为5-15s,最后封装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温10-15分钟灭菌,冷却,包装,即得治疗气血两虚的中药制剂。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观察气血两虚患者45例,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气血两虚患者45例,女性45人,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5岁。

2、诊断标准

气血亏虚症见,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3、治疗方法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每日2次,每次15ml,7天为一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5、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气血两虚患者45例中,治愈35例占77.8%,好转10例占22.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女,36岁,面色萎黄苍白,唇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2:女,20岁,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口服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病例3:女,40岁,面色萎黄苍白,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一个疗程,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又口服中药制剂两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又口服本发明中药制剂两个疗程,临床治愈。

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