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964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而痤疮又分别以多种临床变现分为多种类型的痤疮病症,其中包括了丘疹型痤疮,丘疹为一限局性隆起皮肤表面的实质性损害。视诊可看到,触诊可触及丘状损害,一般范围较小其直径通常在1cm以内,若丘疹扩大或丘疹互相融合成扁平隆起呈片状则称为斑块。丘疹多为圆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

痤疮常发于青少年期,其病因又包括多种因素,虽然是青春期常见的病症,但是有些人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对于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现在没有一种从根本上有效的解决痤疮问题的药物,大多都是以消炎药和外用涂抹的药剂为主,只能够缓解一时的症状,也就是常说的治标不治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由内而外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表示,称取甜地丁2~7份、夏枯草5~8份、银花5~11份、胡荽3~7份、冰片3~11份、穿心莲5~8份、麻黄2~6份、通草4~9份、积雪草3~7份;

(2)先将称取后的中药原材料清洗干净,清洗后将中药原材料放入清水或纯净水中浸泡一个小时,浸泡所需水量为3~3.5L;

(3)然后将浸泡过后的中药原材料及其浸泡液一起转移到煎药罐中,加盖进行煎煮;

(4)煎煮时,在未沸腾前先用武火,待煎药罐内的溶液沸腾后将盖取下,并改用文火再煎熬22~40分钟,在整个煎药过程中需要搅拌6~8次;

(5)第二次煎煮需加水没过中药原材料4~5cm,然后还是先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煎煮12~14分钟;

(6)将煎煮罐中的溶液过滤,滤液即为内服药物。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步骤(2)中所采用的浸泡容器为敞口玻璃罐。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步骤(3)中的煎药罐为砂锅或者陶瓷砂锅。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步骤(3)中将中药原材料及其浸泡液转移过程的具体方法为:将浸泡过后的中药原材料及其浸泡液倒入插有漏斗的煎药罐中,并用清水或纯净水清洗浸泡容器,并将清洗液沿漏斗倒入煎药罐中。

为优化药物的药物效果,进一步确定,所述步骤(3)中在加盖煎煮前还要用清水或纯净水没过中药原材料5~6cm。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药理:

甜地丁:性寒,味甘、苦。归心经、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夏枯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经、胆经。清火、明目、散结、消肿。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泻火药。

银花:性寒,味甘。归肺经、心经、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胡荽:性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肝经。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冰片:寒,味辛、苦。归心经、脾经、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属开窍药。

穿心莲:味苦,性寒。归肺经、胃经、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属清热药下属中的清热解毒药。

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归肺经、膀胱经。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

通草:性微寒,味甘、淡。归肺经、胃经。清热利尿、通气下乳。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积雪草:性寒,味苦、辛。归肝经、脾经、肾经。清湿热、解毒消肿、活血利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研究丘疹型痤疮的发病机理,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开出有针对性的药方,采用直接口服的方式,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利水消肿等功效,疗效显著,且通过一定时间的服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痤疮频发的问题,而且基本物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包括甜地丁2~7份、夏枯草5~8份、银花5~11份、胡荽3~7份、冰片3~11份、穿心莲5~8份、麻黄2~6份、通草4~9份、积雪草3~7份。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重量份表示,称取甜地丁2~7份、夏枯草5~8份、银花5~11份、胡荽3~7份、冰片3~11份、穿心莲5~8份、麻黄2~6份、通草4~9份、积雪草3~7份;

(2)先将称取后的中药原材料清洗干净,清洗后将中药原材料放入清水或纯净水中浸泡一个小时,浸泡所需水量为3~3.5L;

(3)然后将浸泡过后的中药原材料及其浸泡液一起转移到煎药罐中,加盖进行煎煮;

(4)煎煮时,在未沸腾前先用武火,待煎药罐内的溶液沸腾后将盖取下,并改用文火再煎熬22~40分钟,在整个煎药过程中需要搅拌6~8次;

(5)第二次煎煮需加水没过中药原材料4~5cm,然后还是先用武火煮沸,然后用文火煎煮12~14分钟;

(6)将煎煮罐中的溶液过滤,滤液即为内服药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甜地丁5份、夏枯草6份、银花4份、胡荽3份、冰片6份、穿心莲5份、麻黄4份、通草7份、积雪草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甜地丁7份、夏枯草5份、银花6份、胡荽4份、冰片6份、穿心莲7份、麻黄4份、通草5份、积雪草3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丘疹型痤疮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表示,所述甜地丁3份、夏枯草8份、银花9份、胡荽6份、冰片3份、穿心莲6份、麻黄2份、通草4份、积雪草4份。

利用本发明药物针对各种丘疹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

经过350例患者的临床使用,其中男患者197,女患者133例,用药年龄对象14~40岁。其中最小16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4岁;轻度丘疹型痤疮病例162例,中度丘疹型痤疮病例108例,重度丘疹型痤疮病例90例。

典型病例:

1、林某,女性,25岁,损害位于面部,可以看到患者面部伴有一些痘坑,以及大型的丘疹等损害,然后最近一个月气色变得较差,且容易出现失眠心悸等并发症,面部鼻尖三角区痤疮数量较多,而且伴有脓包,整个面部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的组内药方,先服用两个疗程并观察效果,整个面部油脂分泌减少,睡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且精神状态明显改善,服用5个疗程后,面部鼻尖三角区的痤疮消退,且之前留下的痘印也渐渐消淡。

2、胡某,女,24岁,在校研究生,脸部痤疮症状始发与两年前,因考研学习经常熬夜,导致自身作息不规律,而且精神压力大,面部油脂分泌加重,开始出现粉刺和丘疹等症状,然后两年间面部一直有新生的痤疮,并且在最近一个月开始加重,并出现脓包,并伴有面部发炎的症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组内药方,并按时服用4个疗程,面部没有继发粉刺和丘疹,然后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