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功能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919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部功能锻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护理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部功能锻炼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些昏迷、手部功能活动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好的肢体功能锻炼而导致肌肉萎缩,丧失肢体活动功能。目前给患者训练手部功能的器材大多是握力器,由于握力器需要患者主动捏握,靠患者主动锻炼,因此仅适用于手部具有一定活动功能的患者,对于无法进行主动锻炼的患者,则不能使用握力器,只能依靠护理人员人工掰动手部锻炼,增重了护理人员的负担,且费时费力,锻炼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部功能锻炼器,尤其适用于丧失手部功能患者的手部功能锻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手部功能锻炼器,包括电动卷扬机和与手心位置对应的软垫,所述软垫连有与大拇指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杆,所述软垫连有与食指位置对应的第二支撑杆,所述软垫连有与中指位置对应的第三支撑杆,所述软垫连有与无名指位置对应的第四支撑杆,所述软垫连有与小指位置对应的第五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与大拇指相连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与食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有与中指相连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支撑杆上设有与无名指相连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支撑杆上设有与小指相连的第五连接部;所述软垫上设有与手部相连的第六连接部;所述电动卷扬机包括绞缆筒和与该绞缆筒传动相连的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游离端通过第一拉线与所述绞缆筒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游离端通过第二拉线与所述绞缆筒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杆的游离端通过第三拉线与所述绞缆筒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杆的游离端通过第四拉线与所述绞缆筒相连,所述第五支撑杆的游离端通过第五拉线与所述绞缆筒相连。

借由上述结构,由正反转电机带动绞缆筒转动。收线时,绞缆筒通过拉线带动支撑杆的游离端向手心靠拢,从而带动五指朝内收缩;放线时,支撑杆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五指朝外舒展,从而实现对手部进行功能训练。软垫可以给手掌一个支撑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进一步地,包括与所述正反转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器。

借由上述结构,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正反转电机正转和反转的时间,从而控制支撑杆对手部进行训练的活动时间和力度,加强训练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软垫内设有保护盒,所述卷扬机和控制器均设于所述保护盒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六拉线,所述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三拉线、第四拉线、第五拉线均与该第六拉线的一端相连,第六拉线的另一端与绞缆筒相连。

借由上述结构,可以防止由于拉线太多而出现互缠现象。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与大拇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二支撑杆与食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三支撑杆与中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四支撑杆与无名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五支撑杆与小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

借由上述结构,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与大拇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一指环;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食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二上指环、与食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二下指环;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与中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三上指环、与中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三下指环;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与无名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四上指环、与无名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四下指环;所述第五连接部包括与小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五上指环、与小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五下指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和第五支撑杆均为由硅胶制成的片状结构。

硅胶材料软硬合适,容易变形和恢复,患者舒适度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方便,便于携带。

2、丧失手部功能的患者也能使用,可以进行被动运动,对手部具有一定活动能力但主观锻炼意识不强的患者,能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3、锻炼的精细度高,成本低廉,患者舒适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路结构图。

其中,1为第一支撑杆,2为第二支撑杆,3为第三支撑杆,4为第四支撑杆,5为第五支撑杆,6为第一连接部,7为第二连接部,71为第二上指环,72为第二下指环,8为第三连接部,81为第三上指环,82为第三下指环,9为第四连接部,91为第四上指环,92为第四下指环,10为第五连接部,101为第五上指环,102为第五下指环,11为第六连接部,12为电动卷扬机,121为绞缆筒,122为正反转电机,13为软垫,14为第一拉线,15为第二拉线,16为第三拉线,17为第四拉线,18为第五拉线,19为控制器,20为保护盒,21为第六拉线,22为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手部功能锻炼器包括电动卷扬机12和与手心位置对应的圆形软垫13,所述软垫13连有与大拇指位置对应的第一支撑杆1,所述软垫13连有与食指位置对应的第二支撑杆2,所述软垫13连有与中指位置对应的第三支撑杆3,所述软垫13连有与无名指位置对应的第四支撑杆4,所述软垫13连有与小指位置对应的第五支撑杆5;所述第一支撑杆1上设有与大拇指相连的第一连接部6,所述第二支撑杆2上设有与食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7,所述第三支撑杆3上设有与中指相连的第三连接部8,所述第四支撑杆4上设有与无名指相连的第四连接部9,所述第五支撑杆5上设有与小指相连的第五连接部10;所述软垫13上设有与手部相连的第六连接部11;所述电动卷扬机12包括绞缆筒121和与该绞缆筒121传动相连的正反转电机122;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游离端通过第一拉线14与所述绞缆筒121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游离端通过第二拉线15与所述绞缆筒121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杆3的游离端通过第三拉线16与所述绞缆筒121相连,所述第四支撑杆4的游离端通过第四拉线17与所述绞缆筒121相连,所述第五支撑杆5的游离端通过第五拉线18与所述绞缆筒121相连。

本发明还包括电源模块22和与所述正反转电机122电连接的控制器19,所述电源与所述控制器19电连接。使用时,接通电源模块22,手部功能锻炼器即开始工作。

所述软垫13内设有保护盒20,所述卷扬机和控制器19均设于所述保护盒20内。

本发明还包括第六拉线21,所述第一拉线14、第二拉线15、第三拉线16、第四拉线17、第五拉线18均与该第六拉线21的一端相连,第六拉线21的另一端与绞缆筒121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大拇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二支撑杆2与食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三支撑杆3与中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四支撑杆4与无名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所述第五支撑杆5与小指内侧的生理弧度相吻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6包括与大拇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一指环;所述第二连接部7包括与食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二上指环71、与食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二下指环72;所述第三连接部8包括与中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三上指环81、与中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三下指环82;所述第四连接部9包括与无名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四上指环91、与无名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四下指环92;所述第五连接部10包括与小指的第二指节相连的第五上指环101、与小指的第三指节相连的第五下指环102。

所述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和第五支撑杆5均为由硅胶制成的片状结构。第一支撑杆1、第二支撑杆2、第三支撑杆3、第四支撑杆4和第五支撑杆5的厚度约为1mm。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