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化的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记录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919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化的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记录工作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作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化的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记录工作台。



背景技术:

目视检测是航空零部件无损检测领域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虽然现在在航空器检测中已经拥有了多种无损检测方法,然而航空器零部件的无损检测工作仍有80%要借助目视检测完成。近年来,航空零部件不断的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性能更高级,材料更加复杂,技术也更加综合,给航空零部件的检查和手段带来很大挑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0279561.9的一种航空零部件检测记录工作台,包括一四脚平台(1),工作台台面的一端,设有以玻璃做的光照检查面板(7),光照检查面板的一侧设有光照检查面板灯(8),工作台台面的另一端下设抽屉;所述工作台台面的光照检查面板端部,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可调支架(6)和固定在其上的无影灯(2);还包括有还配有检查摄像仪和缺陷比对尺(12)。

现有的测记录工作台存在着记录不方便,检测物体故障不到位,无法检测物体重量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智能化的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记录工作台显得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记录不方便,检测物体故障不到位,无法检测物体重量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智能化的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记录工作台,包括显示屏,抽屉,记录装置,扫描仪,支架,称重模块,转轴,电机,工作台,轮子和传送带,所述的显示屏电性连接在工作台的左上部;所述的抽屉安装在显示屏的下部;所述的记录装置安装在显示屏的右侧;所述的扫描仪通过支架安装在称重模块的上部;所述的传送带通过转轴安装在称重模块的下部;所述的电机安装在工作台的右侧;所述的轮子安装在工作台的四个角部;所述的记录装置包括写字板,笔袋,连接柱,支撑架和固定垫,所述的写字板安装在连接柱的左侧;所述的笔袋安装在写字板的右侧;所述的支撑架通过连接柱安装在写字板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扫描仪具体采用激光扫描仪,有利于检查被测物体,方便人们检查出故障,提高使用效率。

所述的写字板具体采用白色的金属材料板,有利于方便人们及时记录数据,方便人们使用。

所述的称重模块具体采用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有利于在扫描时同时测出被测物的重量,使人们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的固定垫具体采用PE塑料垫,有利于固定写字板,增加写字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扫描仪的设置,有利于检查被测物体,方便人们检查出故障,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写字板的设置,有利于方便人们及时记录数据,方便人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记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显示屏,2-抽屉,3-记录装置,31-写字板,32-笔袋,33-连接柱,34-支撑架,35-固定垫,4-扫描仪,5-支架,6-称重模块,7-转轴,8-电机,9-工作台,10-轮子,11-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化的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记录工作台,包括显示屏1,抽屉2,记录装置3,扫描仪4,支架5,称重模块6,转轴7,电机8,工作台9,轮子10和传送带11,所述的显示屏1电性连接在工作台9的左上部;所述的抽屉2安装在显示屏1的下部;所述的记录装置3安装在显示屏1的右侧;所述的扫描仪4通过支架5安装在称重模块6的上部;所述的传送带11通过转轴7安装在称重模块6的下部;所述的电机8安装在工作台9的右侧;所述的轮子10安装在工作台9的四个角部;所述的记录装置3包括写字板31,笔袋32,连接柱33,支撑架34和固定垫35,所述的写字板31安装在连接柱33的左侧;所述的笔袋32安装在写字板31的右侧;所述的支撑架34通过连接柱33安装在写字板31的右侧。

所述的扫描仪4具体采用激光扫描仪,有利于检查被测物体,方便人们检查出故障,提高使用效率。

所述的写字板31具体采用白色的金属材料板,有利于方便人们及时记录数据,方便人们使用。

所述的称重模块6具体采用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有利于在扫描时同时测出被测物的重量,使人们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的固定垫35具体采用PE塑料垫,有利于固定写字板31,增加写字时的效率。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把被检测物放入传送带11,通过扫描仪4扫描物体,通过称重模块6测出物体的数据,测量完毕后,人们可以利用写字板31及时记录数据,可以把工具放在抽屉2里,方便下次使用,当需要移动时,利用轮子10的设置,可以完成移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