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链式可摘义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85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履链式可摘义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链式可摘义齿,属于口腔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临床修复、重建牙合的可摘式义齿。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牙齿受人类饮食习惯、年龄、遗传、地理因素等影响,出现牙齿磨损、嵌塞、牙列缺损、牙齿过敏等问题,对咬合重建的需求增多。同时,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高,希望减少损伤自身天然牙,因此对义齿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当前的修复性义齿,固定义齿需要磨除较大体积自然牙冠,对自身天然牙损害度高,部分材料经长期临床研究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作用损坏牙周组织或易引起重金属中毒;而活动义齿的咀嚼效率低、基托带来的异物感强、应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链式可摘义齿,其前牙以组牙整体行使功能,后牙以分段或单颗牙为单位依照牙体形态进行铸造,锻压,注塑,电脑打印切削及用光固化材料固化而成,水平方向以链式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垂直方向根据临床选择半冠或卡环加以固位;该结构适合短时间带用,即用餐等进行咀嚼类活动期间佩戴,用后可清洗、消毒保存,单人可批量制作以方便使用,也可类似常规可摘义齿长时间佩戴;能解决少量牙齿缺失、牙齿磨损、牙齿过敏、口腔嵌塞等问题,恢复整体咀嚼功能,并进行牙合重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履链式可摘义齿,由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组成,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整体结构一致,也可以以单上颌、单下颌单独使用,其特征在于: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的义齿主体的面取患者牙齿咬合记录,最好是在使用治疗性垫咬合重建后制取,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的义齿主体的厚度为在患者牙咬合记录上下颌之间抬高2-4mm,单颌时抬高1-2mm;

义齿主体分成前牙部分和后牙部分,前牙部分为44齿-34齿,后牙部分为左侧的35齿-38齿、右侧的45齿-48齿,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的义齿为一体式结构,义齿主体的后牙部分的义齿也为一体式结构,后牙部分与前牙部分通过连接轴横向链接,具体为44牙与45牙之间链接,34牙与35牙之间链接;

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唇面方向,即43牙、33牙上设有半卡,半卡长度为牙龈乳头以上、外形高点以下,半卡末端连接有固位桩,两个半卡端头的固位桩之间连接有一根限位皮绳,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和后牙部分的舌侧方向有舌板,舌板对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的切端有少许覆盖;

义齿主体的底部是一种与自然齿齿冠匹配的卡槽结构,义齿主体通过底部卡槽结构套在自然齿齿冠上,义齿主体的唇颊侧覆盖外形高点或观测线以上,舌侧填倒凹覆盖整个舌侧,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通过限位金属杆、限位皮绳和舌板前后限位。

所述的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和义齿主体的后牙部分的链接可根据患者就位道和固位情况,替换为义齿主体的前牙部分和义齿主体的后牙部分一体化的履状结构。

所述的义齿主体每颗义齿之间可根据患者牙齿结构由一体式结构替换成铰链链接的活动结构。

所述的义齿主体的义齿可重建补足患者牙齿缺失空间,整颗牙齿缺失位置的缺失位义齿与两侧义齿整体连接,并设有卡环,卡环与末端自然牙颊舌两侧或单侧固定。

所述的卡环在义齿固位不良的前题下设在义齿末端的基牙两侧或单侧上。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其以前、后牙整体行使功能,后牙以分段或单颗牙为单位依照牙体形态进行铸造、注塑及切削,水平方向以链式或整体结构的连接方式进行组装,垂直方向根据临床选择半冠或卡环加以固位;本义齿可以以上、下颌或单颌使用,该结构适合短时间带用,即用餐等进行咀嚼类活动期间佩戴,用后可清洗、消毒保存,单人可批量制作以方便使用,也可类似常规可摘义齿长时间佩戴;能解决少量牙齿缺失、牙齿磨损、牙齿过敏、口腔嵌塞等问题,恢复整体咀嚼功能,并进行重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有整颗牙齿缺失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前、后牙部分一体化的履状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链接部分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履链式可摘义齿,由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组成,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整体结构一致,也可以以单上颌、单下颌单独使用,以下颌部分结构进行说明,其特征在于: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的义齿主体1的面取患者牙齿咬合记录,最好是在使用治疗性垫咬合重建后制取,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的义齿主体1的厚度为在患者牙咬合记录上下颌之间抬高2-4mm,单颌时抬高1-2mm;

以下颌为例,义齿主体1分成前牙部分1-1和后牙部分1-2,前牙部分1-1为44齿-34齿,后牙部分1-2为左侧的35齿-38齿、右侧的45齿-48齿,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2的义齿为一体式结构,义齿主体1的后牙部分1-2的义齿也为一体式结构,后牙部分1-2与前牙部分1-1通过连接轴3横向链接,具体为44牙与45牙之间链接,34牙与35牙之间链接;

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唇面方向,即43牙、33牙上设有半卡4,半卡4长度为牙龈乳头以上、外形高点以下,半卡4末端连接有固位桩5,两个半卡4端头的固位桩5之间连接有一根限位皮绳6,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和后牙部分1-2的舌侧方向有舌板7,舌板7对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的切端7-1有少许覆盖;

义齿主体1的底部是一种与自然齿8齿冠匹配的卡槽结构2,义齿主体1通过底部卡槽结构2套在自然齿8齿冠上,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通过限位金属杆4、限位皮绳6和舌板7前后限位。

如图3所示,所述的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和义齿主体1的后牙部分1-2的链接可根据患者就位道和固位情况,替换为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和义齿主体1的后牙部分1-2一体化的履状结构。

所述的义齿主体1每颗义齿之间可根据患者牙齿结构由一体式结构替换成铰链3链接的活动结构。

所述的义齿主体1的义齿可重建补足患者牙齿缺失空间,整颗牙齿缺失位置的缺失位义齿1-3与两侧义齿整体连接,并设有卡环1-4,卡环1-4与两端或单端自然牙固定。

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的义齿主体1的面取患者牙齿咬合记录,最好是在使用治疗性垫咬合重建后制取,上颌部分和下颌部分的义齿主体1的厚度为在患者牙咬合记录上下额之间抬高2-4mm,单颌时抬高1-2mm,恢复咬合为义齿制作预留空间;

义齿主体1分成前牙部分1-1和后牙部分1-2,前牙部分1-1为44齿-34齿,后牙部分1-2为左侧的35齿-38齿、右侧的45齿-48齿,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的义齿为一体式结构,义齿主体1的后牙部分1-2的义齿也为一体式结构,后牙部分1-2与前牙部分1-1通过连接轴3横向链接,具体为44牙与45牙之间链接,34牙与35牙之间链接,也可根据患者牙齿情况,各义齿之间可为一体结构或替换成链接的活动结构,该链接结构便于平均每个牙齿的不同就位道;

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唇面方向,即43牙、33牙上设有半卡4,半卡4长度为牙龈乳头以上、外形高点以下,半卡4末端连接有固位桩5,两个半卡4端头的固位桩5之间连接有一根限位皮绳6,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的舌侧方向有舌板7,舌板7对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的切端有少许覆盖,具体为44牙到34牙之间,前牙部分1-1的唇面的半卡4、限位皮绳6和舌侧方向的舌板7,有助于固位,防止义齿被误吞误咽,使用更安全可靠;义齿主体1的底部为与自然齿8齿冠匹配的卡槽结构2,义齿主体1通过底部卡槽结构2套在自然齿8齿冠上,义齿主体1的义齿,可重建补足患者牙齿缺失空间,

整颗牙齿缺失位置的缺失位义齿1-1与两侧义齿整体连接,并设有卡环1-4,卡环1-4与两端或单端自然牙固定。

所述的卡环1-4在义齿1固位不良的前题下设在义齿末端的基牙两侧或单侧上。

如图1所示,在实际应用时,自然齿8没有缺失只有牙冠磨损的情况时,义齿主体1的前牙部分1-1和后牙部分1-2为一体式结构,前牙部分1-1和后牙部分1-2只在44牙与45牙之间链接,34牙与35牙之间链接;义齿主体1底面的卡槽结构2与自然齿8的齿冠配合,后牙部分1-2末端的卡环1-4与自然牙配合对义齿主体1的后端限位,义齿主体1的前端通过半卡4、限位皮绳6和舌侧方向的舌板7限位。

如图2所示,在自然齿8存在缺失时,对应位置的缺失位义齿1-3将补齐缺失的自然齿8,缺失位义齿1-3与两侧义齿整体连接,并设有卡环1-4,卡环1-4与两端或单端自然牙固定。

另外根据患者牙齿结构,铰链3可将两个一体式结构的义齿改为可活动的链接结构,方便患者佩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