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7822发布日期:2018-06-05 17:5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



背景技术:

超声中频导药仪是通过超声波产生的空化作用与直流或脉冲电流的电致孔和离子导入作用叠加,促使药物粒子透过皮肤或粘膜,进入局部组织,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超声中频导药仪的治疗头是超声波的发生、发射以及与机体接触后形成电流回路,并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的装置。目前超声中频导药仪使用的经皮给药贴片,可以控释药物通过完整皮肤而进入人体循环,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目前现有的导药头和本体为固定式连接,通过手持本体完成导药操作,因此在导药过程中需要转动手腕的角度来保证导药头与皮肤的贴合度,操作不便,而且难以保证导药头和皮肤的贴合度以及治疗效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药头可转动、皮肤贴合度高以及治疗效果好的超声中频导药仪。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包括主机、本体、导药头、电极片、电极接头和药物架,所述本体的底端通过导线连接主机,所述本体的顶端通过角度调节器转动设置有导药头,所述导药头开设有一电极片槽在导药头两侧的边缘位置形成凸缘,每个凸缘的中部被挖空在凸缘两端形成第一凸头和第二凸头,所述电极片插接在导药头的电极片槽内且高度凸出于导药头表面,所述电极片连接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的另一面接触药物架,所述药物架的两端被凸缘的第二凸头抵压形成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接头的两侧被凸缘的第一凸头抵接形成固定。

进一步地,凸缘的第二凸头的顶端旋转设置有卡条。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架的两端开设有V形缺口,且第二凸头的卡条旋转嵌入进V形缺口内对药物架形成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药头通过角度调节器相对本体做0-180°的转动形成半活动式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在导药头上增设第一凸头和第二凸头分别对电极接头和药物架进行固定,保证电极片、电极接头和药物架层叠接触的牢固性,稳定性好,而且导药头和本体为半活动式连接,在导药操作中无需转动手腕即可保证导药头和皮肤的贴合度,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上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主机,2、导线,3、本体,4、角度调节器,5、导药头, 6、电极片槽,7、凸缘,8、第一凸头,9、第二凸头,10、电极片,11、电极接头,12、药物架,13、卡条,14、V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包括主机1、本体3、导药头5、电极片10、电极接头11和药物架12,本体3的底端通过导线2连接主机1,本体3的顶端通过角度调节器4转动设置有导药头5,导药头5开设有一电极片槽6在导药头5两侧的边缘位置形成凸缘7,每个凸缘7的中部被挖空在凸缘7两端形成第一凸头8和第二凸头9,电极片10插接在导药头5的电极片槽6内且高度凸出于导药头5表面,电极片10连接电极接头11,电极接头11的另一面接触药物架12,药物架12的两端被凸缘7的第二凸头9抵压形成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接头11的两侧被凸缘7的第一凸头8抵接形成固定,保证电极接头11与电极片10的紧密接触,结构稳定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凸缘7的第二凸头9的顶端旋转设置有卡条13,方便卡条13旋进或旋出V形缺口14完成对药物架12的固定或松懈。

在本实施例中,药物架12的两端开设有V形缺口14,且第二凸头9的卡条13旋转嵌入进V形缺口14内对药物架12形成固定,通过第二凸头9的卡条13抵压药物架12的两端,使得药物架12与电极接片11紧密接触,操作简单快速。

在本实施例中,导药头5通过角度调节器4相对本体做0-180°的转动形成半活动式连接,在导药操作中能够依据实际的导药角度,通过角度调节器4适时调整导药头,无需转动手腕即可保证导药头5和皮肤的贴合度,治疗效果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保证电极片、电极接头和药物架层叠接触的牢固性,稳定性好,而且导药头和本体为半活动式连接,转动灵活,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