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由于风湿引起手脚麻木、关节炎、关节疼痛、手足不举、四肢不能转动和屈伸、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而导致半身不遂和半身瘫痪是常见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患者不仅遭受痛苦,而且还失去了劳动能力,甚至导致生活也不能自理。数千年来我国在治疗风湿性手脚麻木、关节炎、关节疼痛、手足不举、四肢不能转动和屈伸、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而导致半身不遂和半身瘫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随着对中药材原料的研究与开发的不断进行中,传统的中医和草医公开了许多新配方,一些配方已经做成制剂,并商品化。如血塞通软胶囊(国药准字Z19990022)、大活络丸(国药准字Z22824001)、伸筋活络丸(国药准字Z41022354)、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国药准字Z20025279)、关通舒胶囊(国药准字Z20025302)、散寒活络丸(国药准字Z11020201)、云南白草骨痛灵(赣卫消证字[2007]第0403号)等。
但尽管如此,其对各种治疗风湿引起手脚麻木、关节炎、关节疼痛、手足不举、四肢不能转动和屈伸、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而导致半身不遂和半身瘫痪的中药成分配比各有不同,并且其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并且,对于风湿引起手脚麻木、关节炎、关节疼痛、手足不举、四肢不能转动和屈伸、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而导致半身不遂和半身瘫痪等疾病的用药量较大,并且中药材原料由于其自身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较优的特点,使得对中药材原料继续开发应用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者为治疗风湿引起手脚麻木、关节炎、关节疼痛、手足不举、四肢不能转动和屈伸、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而导致半身不遂和半身瘫痪等疾病治疗领域提供一种新型中药制剂,减轻患病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不复发,安全无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半枫荷30-50份、宽筋藤20-40份、四方藤20-40份、杜仲藤20-30份、麻骨风20-30份、走马胎30-50份、千金拔30-50份、牛大力30-50份、对叉疔药20-40份、三七30-50份、续断20-40份和牛膝20-40份制成。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半枫荷35-45份、宽筋藤25-35份、四方藤25-35份、杜仲藤22-28份、麻骨风22-28份、走马胎35-45份、千金拔35-45份、牛大力35-45份、对叉疔药25-35份、三七35-45份、续断25-35份和牛膝25-35份制成。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半枫荷40份、宽筋藤30份、四方藤30份、杜仲藤25份、麻骨风25份、走马胎40份、千金拔40份、牛大力40份、对叉疔药30份、三七40份、续断30份和牛膝30份制成。
一种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的治疗方法,取上述药物,可以加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制成药物制剂。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的治疗方法,所述的药物制剂为外用制剂或口服制剂。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的治疗方法,所述口服制剂为胶囊或片剂。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的治疗方法,所述胶囊剂这样制备: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50-60%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6-10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50-60%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5-8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即得。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的治疗方法,所述外用制剂为酊剂或膏剂。
前述的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的药物的治疗方法,所述酊剂这样制备: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50-60%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6-10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50-60%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5-8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制成含药量以质量计为5-10%的酊剂,分装入瓶,密封保存,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主要由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制成。其中,半枫荷,中药名。为梧桐科植物异叶翅子木的根或茎枝。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味甘,性温。具有祛风湿、舒筋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宽筋藤,中药名。为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Lour.)Merr.以藤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归肝经。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四方藤别名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四方藤Cissus pteroclada Hayata,以藤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经络。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胀痛,腰肌劳损,筋络拘急。杜仲藤(拉丁学名Parabarium micranthum(A.DC.)Pierre),别称:杜仲藤(种子植物名称)红杜仲、藤杜仲、土杜仲、白杜仲、软羌藤、结衣藤、白胶藤(广西);假杜仲、红及藤、鸡咀藤、老鸦咀藤(广东);松筋藤、小赛格多(云南);大种笔须藤、白喉崩、英蓼(广东海南)。夹竹桃科攀援灌木,叶对生;叶有微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聚伞花序,顶生及腋生,花小密集,水红色;花药箭头状,花丝短;种子长达2cm,绢质白色。有祛风湿;强筋骨之功效。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跌打损伤。性味归经:苦、微辛,平。麻骨风又称作“红背酸藤”;也有地区称作:黑风藤;风藤;酸藤木;酸藤;酸叶藤;蚂蝗藤;牛卷藤;斑鸠藤;头林心;厚皮藤;乳藤;三酸藤;中药红背酸藤为夹竹桃科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叶。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叶多临用时采新鲜品。麻骨风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滞;活血消肿。主治咽喉肿痛;口腔炎;肠炎;风湿痹痛;跌打肿痛;慢性肾炎;食滞胀满;痈肿疮毒。走马胎,中药材。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的干燥根。原植物常绿、直立灌木。性味归经:苦、微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呼吸,消肿止痛。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肿痛;叶:外用治扭伤,痈疖肿毒,慢性溃疡。千金拔,别名:白鲜、八股牛、山牡丹、白膻、白羊鲜、白藓皮、羊蹄草、地羊鲜、好汉拔、金雀儿椒、臭哄哄、大茴香、臭骨头,拉丁文名: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芸香科、白鲜属茎基部木质化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根斜生,肉质粗长,淡黄白色。性味归经:苦;咸;寒脾;肺;小肠;胃;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牛大力,别名猪脚笠、金钟根、山莲藕、倒吊金钟、大力薯。为豆科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Millettia specisoa Champ.。牛大力以根入药,主要成份为蛋白质、淀粉质及生物碱等。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肾经。功能主治:补虚润肺,强筋活络。用于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治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对叉疔药,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m卷须着生叶腋。叶互生;叶柄长3-7cm,近基部有2个腺体。性味:味甘;微涩;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养心安神。主治风湿性心脏病;血尿;白浊;半身不遂;疔疮;外伤出血;痧气腹胀疼痛。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性味:甘、微苦,温。归经:归肝、胃经。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续断,中药名。又名和尚头,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的干燥根,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及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胎,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牛膝,别名:牛磕膝,拉丁文名: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苋科、牛膝属多年生草本,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性味:苦、甘、酸,平。归经:归肝、肾经。功效: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主治: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成药物,各原料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诸药相和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不复发,安全无副作用。
申请人进行了下列实验,可证明本发明具有有效的效果;
实验例治疗风湿性半身不遂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76例风湿性半身不遂患者:男36例,女40例。
分组:将76例风湿性半身不遂患者分为2组,本发明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针刺患侧。先取风池透风府,进针1-1.5寸,施平补平泻3min,不留针;继取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陵泉透阴陵泉,绝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进针1.5-2.5寸;用徐疾、提插、捻转复式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最后取臂脯透肩髑,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进针1.5-3.0寸,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期间休息1周,共治疗2~3个疗程。
治疗过程中,本发明组每天口服本发明药物(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备)进行辅助治疗,每次2-3g,每日3次,餐中服。对照组每天口服伸筋活络丸,每次2-3g,每日3次,餐中服。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半身不遂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显效:半身不遂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好转:半身不遂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尚不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不能自理。无效:半身不遂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论:本发明药物对风湿性半身不遂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效果与伸筋活络丸相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
配方:半枫荷400g、宽筋藤300g、四方藤300g、杜仲藤250g、麻骨风250g、走马胎400g、千金拔400g、牛大力400g、对叉疔药300g、三七400g、续断300g和牛膝300g。
工艺: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55%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8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55%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7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含药量为5.0mg/粒,即得。
规格:5.0mg/粒,每盒3板,12粒/板。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餐后服用,6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2.
配方:半枫荷500g、宽筋藤400g、四方藤400g、杜仲藤300g、麻骨风300g、走马胎500g、千金拔500g、牛大力500g、对叉疔药400g、三七500g、续断400g和牛膝400g。
工艺: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60%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10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60%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8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含药量为5.0mg/粒,即得。
规格:5.0mg/粒,每盒3板,12粒/板。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餐后服用,6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3。
配方:半枫荷300g、宽筋藤200g、四方藤200g、杜仲藤200g、麻骨风200g、走马胎300g、千金拔300g、牛大力300g、对叉疔药200g、三七300g、续断200g和牛膝200g。
工艺: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50%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6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50%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5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含药量为5.0mg/粒,即得。
规格:5.0mg/粒,每盒3板,12粒/板。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餐后服用,6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4。
配方:半枫荷400g、宽筋藤300g、四方藤300g、杜仲藤250g、麻骨风250g、走马胎400g、千金拔400g、牛大力400g、对叉疔药300g、三七400g、续断300g和牛膝300g。
工艺: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55%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8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55%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7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制成含药量以质量计为8%的酊剂,分装入瓶,密封保存,即得。
规格:100mL/瓶,每盒12瓶。
用法用量:外用,涂患处,每日3至5次,每次10mL,6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5:
配方:半枫荷450g、宽筋藤350g、四方藤350g、杜仲藤280g、麻骨风280g、走马胎450g、千金拔450g、牛大力450g、对叉疔药350g、三七450g、续断350g和牛膝350g。
工艺: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60%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10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60%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8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制成含药量以质量计为10%的酊剂,分装入瓶,密封保存,即得。
规格:100mL/瓶,每盒12瓶。
用法用量:外用,涂患处,每日3至5次,每次10mL,6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6:
配方:半枫荷350g、宽筋藤250g、四方藤250g、杜仲藤220g、麻骨风220g、走马胎350g、千金拔350g、牛大力350g、对叉疔药250g、三七350g、续断250g和牛膝250g。
工艺:
(1)半枫荷、宽筋藤、四方藤、杜仲藤、麻骨风、走马胎、千金拔、牛大力、对叉疔药、三七、续断和牛膝分别切细、粉碎、过筛,再将其混合均匀,得到药粉;
(2)将药粉与50%的乙醇混匀,动态浸泡6天,过滤;得到一次滤液与一次滤渣;将一次滤渣与50%的乙醇混合,室温环境下动态浸泡5天,完成第二次浸泡,过滤;得到二次滤液与二次滤渣;
(3)将一次滤液与二次滤液混合,减压浓缩成浸膏,再将其真空浓缩干燥成粉末;
(4)制成含药量以质量计为5%的酊剂,分装入瓶,密封保存,即得。
规格:100mL/瓶,每盒12瓶。
用法用量:外用,涂患处,每日3至5次,每次10mL,6周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