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慢性肾炎的治疗,具体涉及一种慢性肾炎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慢性炎症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伴随人体免疫功能的混乱,多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显示肾小球处于炎症水肿状态,临床常见的表现是水肿、尿蛋白、血尿等,目前采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来治疗,目的是消除肾小球炎症这种病理状态。西医临床使用的治疗药物的药理主要是免疫抑制,临床效果目前还不理想,不易根治,多数情况下患者需要长期利用激素维持抑制免疫的治疗,而且长期使用药物的副作用非常严重。中医把慢性肾小球肾炎根据治疗经验分成多种类型,采用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每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方剂都不同,十分复杂,临床疗效也难以重复。
由此可见,目前的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存在不易根治、治疗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慢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存在不易根治、治疗时间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慢性肾炎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银花或山银花8~15克,桑叶8~13.5克,仙鹤草15~20克,生甘草5~10克,玉米须10~18克。
在上述方案中,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银花或山银花8克,桑叶8克,仙鹤草18克,生甘草8克,玉米须18克。
在上述方案中,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银花或山银花10克,桑叶10克,仙鹤草15克,生甘草10克,玉米须15克。
在上述方案中,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银花或山银花13.5克,桑叶13.5克,仙鹤草13.5克,生甘草6克,玉米须13.5克。
在上述方案中,包括以下重量的组分:银花或山银花15克,桑叶10克,仙鹤草20克,生甘草5克,玉米须10克。
本发明,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免疫的关系,结合中医的基本原理及现代药理的研究组合成药方,其与传统的药方思维完全不同,而是侧重于现代药物研究的机理组成方剂,药方成分简单且没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服用,解决了西医的免疫抑制剂的维持治疗问题;不需要辩证治疗,仅需要病人的症状诊断明确、符合西医激素治疗范围就可以服用,极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并具有较好疗效,同时符合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慢性肾炎的中药方剂,结合中医的基本原理及现代药理的研究组合成药方,药方成分简单且没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服用,解决了西医的免疫抑制剂的维持治疗问题;不需要辩证治疗,仅需要病人诊断明确、符合西医激素治疗范围就可以服用,极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并具有较好疗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慢性肾炎的中药方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银花或山银花8~15克,桑叶8~13.5克,仙鹤草15~20克,生甘草5~10克,玉米须10~18克。
每种成分的作用:银花或山银花,有疏风清热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桑叶有疏风清热作用,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调节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活性、抗凝血及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的激活等药理活性,生物碱、多糖和黄酮是其中主要的功能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地上干燥部分,主要成分有仙鹤草素、仙鹤草内酯、鞣质、挥发油、有机酸及仙鹤草酚等,性苦、味涩,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脱力劳伤、痈肿疮毒、阴痒带下有凉血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等功能;生甘草有解毒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消除炎症反应;玉米须含有黄酮类、多糖、有机酸、氨基酸、甾醇类及硅、钾、铬等化学成分,具有利尿兼有排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具有利尿、降血压、降血糖、利胆、保护肝损伤、抗菌、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我国玉米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节约成本。
先将方剂中的桑叶、仙鹤草、生甘草和玉米须放入水中,约用水1250毫升,大剂量时用水再增加250毫升左右。先煮半小时,小滚则可,然后再将银花或山银花放入并搅拌均匀,煮5分钟,收火,焗20分钟左右,倒出药液约2碗,约为500毫升左右,日服一剂,分两次喝,每次间隔时间6小时左右。
用药方法如下:强的松剂量不变至减量期间为治疗期间,每日一剂;已经不需要强的松治疗或强的松减量至最小剂量的2个月之后,为维持治疗期间,每周服用五天,每天一剂。
实施例一
银花或山银花8克,桑叶8克,仙鹤草18克,生甘草8克,玉米须18 克。
此实施例的患者为10岁女童,因此将剂量减半,银花或山银花4克,桑叶4克,仙鹤草9克,生甘草4克,玉米须9克。
患者病史:在某西医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西医正规治疗采用激素,治疗最大剂量是:强的松8片/每日,期间多次将强的松减量至4片期间,减量后病情出现多次反复,原来尿常规基本正常转变为不正常: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30克。就诊时病人情况良好,胃纳基本正常,无腹胀,下肢轻微浮肿,小便量正常,稍混浊,大便正常。
采用本实施例的药方治疗后的复查:
治疗1个月复查,下肢轻微浮肿消失,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2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3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4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再巩固治疗2个月后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巩固治疗完成即半年后开始减少强的松用量,每月减量1片/每日,每月复查尿常规均正常,减少用量的4个月后强的松停用。
从开始本方治疗到停用强的松的治疗累计治疗时间为10个月。在这10个月期间,每隔3个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均正常。此后坚持每周服用本方5天,共3年,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尿常规,前2年偶然尿常规出现蛋白(+),第3年后均正常。
实施例二
银花或山银花10克,桑叶10克,仙鹤草15克,生甘草10克,玉米须15克。
患者性别:女,年龄:32岁,婚姻:已婚。
患者病史:在某西医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1年,西医正规治疗用激素,治疗最大剂量是:强的松12片/每日,期间多次将强的松减量至4片,减量后病情出现反复,原来尿常规基本正常转变为不正常,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正常。就诊时病人情况良好,胃纳基本正常,无腹胀,下肢无浮肿,小便量正常,稍混浊,大便正常。
采用本实施例的药方治疗后的复查:
治疗1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2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3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4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8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再巩固治疗3个月后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巩固治疗完成即11个月后开始减少强的松用量,每月减量1片/每日,每月复查尿常规均正常,4个月后强的松停用。
从开始本方治疗到停用强的松的治疗累计治疗时间为15个月。期间每隔3个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均正常。此后坚持每周服用本方5天,共3年,治疗期间每月复查一次尿常规,前2年偶然月经前尿常规出现蛋白(+),第3年后均正常。
实施例三
银花或山银花13.5克,桑叶13.5克,仙鹤草13.5克,生甘草6克,玉米须13.5克。
患者性别:男,年龄:46岁,因患者年龄较大将剂量降低,采用如下剂量:银花或山银花9克,桑叶9克,仙鹤草9克,生甘草4克,玉米须9克。
患者病史:容易疲劳3年,下肢时有浮肿,饮食,大便正常,小便偏少,在某西医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低蛋白血证,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28克。
西医正规治疗用激素、白蛋白,治疗最大剂量是:强的松13片/每日,低蛋白血证恢复正常,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期间多次将强的松减量至6片,减量后病情出现反复,原来尿常规基本正常转变为不正常,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偏低。
就诊时病人主诉疲倦,胃纳基本正常,无腹胀,下肢轻微浮肿,小便量正常,稍混浊,大便正常,尿蛋白(+++)红血球(+++)。
以本实施例的药方治疗,另嘱咐以食疗加强营养。以党参、北芪、淮山作为汤料服用,这几味都是药食两用之品,对患者身体进行滋补,治疗期间的复查:
治疗1个月复查,下肢轻微浮肿消失,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2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疲倦基本缓解;
治疗3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4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6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半年后开始减少强的松用量,每月减量1片/每日。
强的松用量减至4片每日时,复查尿常规尿蛋白(++)红血球(++),后续加大银花用量每剂至15克,仙鹤草20克,2月后复查,尿蛋白(+)红血球(+)疲倦基本缓解,以后治疗维持强的松的用量,中药剂量不变,坚持每周服用本方5天,尿蛋白(+)或(--)红血球(+),治疗3年病情稳定。从开始本方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均正常。
实施例四
银花或山银花15克,桑叶10克,仙鹤草20克,生甘草5克,玉米须10克。
患者性别:女,年龄:35岁。
患者病史:容易疲劳4年,近2年下肢时有浮肿,饮食、大便正常,小便偏少,在某西医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低蛋白血证,尿蛋白(+++) 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30克。
西医正规治疗用激素、白蛋白,治疗最大剂量是:强的松13片/每日,低蛋白血证恢复正常,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期间多次将强的松减量至6片,减量后病情出现反复,原来尿常规基本正常转变为不正常,尿蛋白(++)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血清蛋白偏低。
就诊时病人主诉疲倦,胃纳基本正常,无腹胀,下肢轻微浮肿,小便量正常,稍混浊,大便正常,尿蛋白(++)红血球(++)。
以本实施例进行治疗,并进行复查:
治疗1个月复查,下肢轻微浮肿消失,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2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疲倦基本缓解;
治疗3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4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6个月复查,尿蛋白(+)红血球(+)。
治疗半年后开始减少强的松用量,每月减量1片/每日,强的松用量减至4片/每日,复查结果为尿蛋白(+)红血球(+),疲倦基本缓解。以后治疗维持强的松的用量4片每日,中药剂量不变,坚持每周服用本方5天,尿蛋白(+)或(--)红血球(+),治疗4年病情稳定。从开始本方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复查1次肝肾功能,均正常。
由上述几个实施例可病例可知,患者经过本发明专利申请的药方治疗后,身体不会出现副作用,各项身体机能正常,并且肾炎的症状逐步消失至治愈,具有明显的疗效,安全性高。
本发明,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免疫的关系,结合中医的基本原理及现代药理的研究组合成药方,其与传统的药方思维完全不同,而是侧重于现代药物研究的机理组成方剂,药方成分简单且没有任何毒性,可以长期服用,解决了西医的免疫抑制剂的维持治疗问题;不需要辩证治疗,仅需要病人的症状诊断明确、符合西医激素治疗范围就可以服用,极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并具有较好疗效,同时符合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