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82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



背景技术:

骨折主要是外伤引起的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是常见外科疾病。目前,一般都是采用先将骨折部位扶正后再用钢丝、夹板等器具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用石膏、绷带固定。这种方法主要依靠患者自身再生能力使骨折部位自然接合,或配合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类药物。这种治疗方法的缺点是骨痂生长慢、治疗周期长,同时骨折部位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移位,致使肿胀疼痛加剧,造成伸屈功能减弱或丧失,患者十分痛苦。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一般骨折用药后至少需要三个多月或更长时间才能痊愈,上述方法依靠患者的自愈再生能力对骨折部位进行愈合,患者不仅耽误工作和学习, 还要忍受较大痛苦,于是,为改善症状,促进愈合,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治疗中医骨伤疾病(如:闭合性骨折、 跌打扭伤、软组织损伤)的外用膏药,但是,有的膏药效果一般,对病情仅有缓解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病患,有的治愈率低、治愈时间长,有的膏药效果一般,而且费用高昂,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另外,临床治疗跌打扭伤(非骨折)、软组织损伤的各种外用药物也存在疗效不太理想、疗程长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以解决现有的骨科护理用治疗肩周炎的药物存在着药效不明显,疗效差,容易出现抗药性,易复发的问题。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威灵山60g~65g、独活40g~45g、羌活40g~45g、透骨草40g~45g、元胡50g~55g、川穹35g~40g、川乌25g~30g、草乌25g~30g、红花40g~45g、三七35g~40g、血竭25g~30g、马钱子25g~30g、自然铜25g~30g、乳香25g~30g、没药25g~30g、黄丹6000g~7000 g、芝麻油8000g~9000g。

优选地,所述的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威灵山55g~60g、独活35g~40g、羌活35g~40g、透骨草35g~40g、元胡45g~50g、川穹30g~35g、川乌20g~25g、草乌20g~25g、红花35g~40g、三七30g~35g、血竭20g~25g、马钱子20g~25g、自然铜20g~25g、乳香20g~25g~30g、没药20g~25g、黄丹4000g~6000g、芝麻油6000g~8000g。

优选地,所述的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优选配比为:威灵山60g、独活40g、羌活40g、透骨草40g、元胡50g、川穹35g、川乌25g、草乌25g、红花40g、三七35g、血竭35g、马钱子25g、自然铜25g,乳香25g、没药25g、黄丹 6000g、芝麻油 8000g。

优选地,所述的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优选配比为:威灵山55g、独活35g、羌活35g、透骨草35g、元胡45g、川穹30g、川乌20g、草乌20g、红花35g、三七30g、血竭30g、马钱子20g、自然铜20g、乳香20g、没药20g、黄丹 4000 g、芝麻油 6000g。

优选地,所述的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优选配比为:威灵山65g、独活45g、羌活45g、透骨草45g、元胡55g、川穹40g、川乌30g、草乌30g、红花45g、三七40g、血竭40g、马钱子30g、自然铜30g、乳香30g、没药30g、黄丹 7000 g、芝麻油 9000g。

优选地,所述的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制备方法为:称取威灵山、独活、羌活、透骨草、元胡、川穹、川乌、草乌、红花、三七、血竭、马钱子、自然铜、乳香、没药,粉碎成药粉过200—250 目筛成细药粉,制备掺和均匀的药粉混合物,将芝麻油倒入铁锅中加热,先用大火,待芝麻油沸腾后,改用文火,此时芝麻油温保持在 350 度左右,熬制 2—3小时,然后加入黄丹和已制成的药粉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药物成为膏状,取出已冷却的膏药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每 3—4 天换水一次,去火毒,在水中存放的有效期为 100 天左右,使用时将膏药从缸中取出,用文火温化,平摊于消毒棉纱上,以备使用。

使用方法 :将膏药用棉布贴于骨伤外肌肤,量多时可外贴医用胶布固定,7 天为一疗程。

根据中医药史料记载,上述中药材的药理活性如下 :

威灵山: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透骨草:性味辛、苦,温,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

元胡:又名延胡索,性味苦、微辛、温。活血散瘀,利气止痛。

川穹:性味辛温。引气、 活血、 散风、 止痛

川乌:抗炎、镇痛、局麻作用

草乌: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

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血竭:性味甘咸平。散瘀,生新,活血止痛,生肌止痛。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

马钱子:性寒,味苦,能散热血、消肿、止痛。

自然铜:性味辛,平。散瘀,接骨,止痛。外用于跌打肿痛,筋骨折伤。

乳香:性味辛苦,温。调气活血,定痛,追毒。

没药:性味苦,辛,平。活血止痛,排浓。

黄丹: 性味辛咸、 微寒。外用解毒生肌,外治恶疮肿毒,金疮出血,汤火灼伤。

芝麻油 :即香油,解毒生肌,收膏柔软,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配方严谨、科学,经透皮给药,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接进入人体病灶,患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筋骨再生和修复,消肿止疼,疗效迅速、显著,安全可靠,不伤皮肤、不红肿,还能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本发明原材料丰富,易生产制作,故费用低廉,本发明使用方便,禁忌少,在临床使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 :威灵山60g、独活40g、羌活40g、透骨草40g、元胡50g、川穹35g、川乌25g、草乌25g、红花40g、三七35g、血竭35g、马钱子25g、自然铜25g,乳香25g、没药25g、黄丹 6000g、芝麻油 8000g。

实施例2

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 :威灵山55g、独活35g、羌活35g、透骨草35g、元胡45g、川穹30g、川乌20g、草乌20g、红花35g、三七30g、血竭30g、马钱子20g、自然铜20g、乳香20g、没药20g、黄丹 4000 g、芝麻油 6000g。

实施例3

一种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 其是由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组成:威灵山65g、独活45g、羌活45g、透骨草45g、元胡55g、川穹40g、川乌30g、草乌30g、红花45g、三七40g、血竭40g、马钱子30g、自然铜30g、乳香30g、没药30g、黄丹 7000 g、芝麻油 9000g。

所述的骨科护理用中药贴膏制备方法为:称取威灵山、独活、羌活、透骨草、元胡、川穹、川乌、草乌、红花、三七、血竭、马钱子、自然铜、乳香、没药,粉碎成药粉过200—250 目筛成细药粉,制备掺和均匀的药粉混合物,将芝麻油倒入铁锅中加热,先用大火,待芝麻油沸腾后,改用文火,此时芝麻油温保持在 350 度左右,熬制 2—3小时,然后加入黄丹和已制成的药粉混合物,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药物成为膏状,取出已冷却的膏药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每 3—4 天换水一次,去火毒,在水中存放的有效期为 100 天左右,使用时将膏药从缸中取出,用文火温化,平摊于消毒棉纱上,以备使用。

使用方法 :将膏药用棉布贴于骨伤外肌肤,量多时可外贴医用胶布固定,7 天为一疗程。

需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只可外敷,不可口服。

根据上述治疗方案, 对闭合性骨折患者 220 人治疗,统计处理结果,其中年龄 18—90岁,男120人,女110人,对于四肢跌打扭伤、外伤类软组织损伤患者200人,其中,年龄10—82岁,男110人,女90人,在治疗过程中, 全部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且未发现毒副作用,证明该膏药是安全可靠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配方严谨、科学,经透皮给药,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直接进入人体病灶,患处血液循环加快,促进筋骨再生和修复,消肿止疼,疗效迅速、显著,安全可靠,不伤皮肤、不红肿,还能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本发明原材料丰富,易生产制作,故费用低廉,本发明使用方便,禁忌少,在临床使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