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各种类型脑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9802阅读:39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各种类型脑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同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是人体最精细,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系统,它所发生的疾病系统往往是由于脑外伤、脑血管病变,感染、中毒、代谢障碍、免疫障碍、肿瘤、变性、遗传、营养缺陷、先天发育异常等引起的疾病。虽然神经病学近几年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但该系统疾病仍然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废的主要原因,研究过程任重道远。

近年来神经科研究已列入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4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脑科学计划”,欧盟随即予以回应,分别启动“欧洲脑计划”、“日本脑计划”,我国今年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目前治疗神经系统的药物很多,但疗效都不太确切,尤其神经保护剂的研究为当今脑科研究的热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早期保护神经细胞,促进大脑苏醒,改善运动麻痹,进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中药。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各种类型脑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中药:由重量的:麝香0.03-0.1g、人参3-5g、石菖蒲3-6g、制南星3-9g、远志5-10g、半夏3-9g、白附子3-6g、僵蚕3-10g、全虫2-5g、防风3-5g、薄荷3-6g、巴戟天6-15g、淫羊藿3-9g、白芍5-12g、冰片0.5-1g、路路通5-10g、炒枣仁5-10g制成。

优选的:由重量的:麝香0.05-0.08g、人参3-4g、石菖蒲4-5g、制南星5-7g、远志7-9g、半夏4-7g、白附子4-5g、僵蚕6-8g、全虫3-4g、防风3-4g、薄荷4-5g、巴戟天9-11g、淫羊藿5-7g、白芍8-9g、冰片0.7-0.8g、路路通6-8g、炒枣仁7-9g制成。

更优选的:由重量的:麝香0.07g、人参4g、石菖蒲5g、制南星6g、远志8g、半夏5g、白附子5g、僵蚕7g、全虫3g、防风4g、薄荷4g、巴戟天10g、淫羊藿6g、白芍8g、冰片0.7g、路路通7g、炒枣仁8g制成。

主要治疗: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脑萎缩、内科疾病合并脑病的并发症,以及面神经麻痹和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等。

本发明能: 开窍醒神、温经通脉、补肾助阳、祛风止痉、消肿散结;能够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组织水肿,有效清除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故能早期保护缺血区脑细胞的功能,对神经功能恢复和大脑苏醒有确切疗效。本发明临床研究表明能够早期保护神经细胞,促进大脑苏醒,改善运动麻痹,进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发明对急性期病人可经氧气雾化吸入和保留灌肠,恢复期可口服等多种用药途径。该药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本发明中的药物:

麝香:开窍醒神 活血散结 消肿止痛;

人参:大补元气 固脱 生津 安神;

石菖蒲:豁痰开窍 化湿和胃 宁心益志;

制南星:祛风止痉 化痰散结;

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半夏: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白附子:祛风痰 通经络;

僵蚕:祛风止痉 化痰散结;

全虫:熄风止痉 攻毒散结;

防风: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薄荷:宜散风热 清利头目;

巴戟天:补肾助阳 祛风除湿;

淫羊藿:补肾助阳 强筋壮骨 ;

白芍:养血和营 敛阳平肝;

冰片:通诸窍 散肿止痛;

路路通:祛风活络 利水除湿;

炒枣仁:宁心安神 养肝敛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各种类型脑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中药:由重量的:麝香0.03g、人参3g、石菖蒲3g、制南星3g、远志5g、半夏3g、白附子3g、僵蚕3g、全虫2g、防风3g、薄荷3g、巴戟天6g、淫羊藿3g、白芍5g、冰片0.5g、路路通5g、炒枣仁5g制成。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各种类型脑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中药:由重量的:麝香0.1g、人参5g、石菖蒲6g、制南星5g、远志10g、半夏9g、白附子6g、僵蚕10g、全虫5g、防风5g、薄荷6g、巴戟天15g、淫羊藿9g、白芍12g、冰片1g、路路通10g、炒枣仁10g制成。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各种类型脑病和周围神经病的中药:由重量的:麝香0.07g、人参4g、石菖蒲5g、制南星6g、远志8g、半夏5g、白附子5g、僵蚕7g、全虫3g、防风4g、薄荷4g、巴戟天10g、淫羊藿6g、白芍8g、冰片0.7g、路路通7g、炒枣仁8g制成。

本发明的临床效果验证:

两组病人均为我院2005年元月至2015年6月的住院和门诊病人,根据年龄、性别、梗塞面积、出血量和神经功能障碍基本一致共507例病人,其中65例面神经麻痹为门诊病人,并且均未达到手术治疗标准的患者。

治疗周期为三个月,治疗方法为治疗组常规加本实施例3的中药,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对上述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依据死亡率和功能障碍确定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细资料见下表: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本发明中药作用机理为通过醒脑开窍,补肾助阳,温经通脉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通过本发明中相同的方法临床研究发现,醒脑开窍通络为治疗之本,去掉本发明的醒脑开窍药麝香、石昌蒲治疗作用明显不佳,用相同的实验,去掉本发明中白附子及薄荷治疗作用下降,同时如果把麝香替换为同样具有开窍作用的牛黄治疗作用相比较,依然得不到同样效果,用同样的实验验证去掉淫羊藿,巴戟天后效果下降明显,其次,如果把淫羊藿,巴戟天替换为同样具有补肾功能的杜仲,菟丝子等其他的常用补肾药物,效果均会下降,甚至导致其他的副作用,同样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药物组合及用量为本发明最佳组合,并且通过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对比发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与药物的用量关系密切,药物的用量改变对治疗作用影响巨大,通过实施例1、2、3中药物用量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当药物按实施例3中的药物治疗时效果最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