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老年静脉血栓评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51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老年静脉血栓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工程材料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国内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日趋成熟,已成为临床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矫正畸形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可行方法。深静脉血栓,尤其是肺栓塞一直是老年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栓塞症(pte)与深静脉栓塞形成(dvt)合称为静脉栓塞栓塞症(vte)。由于其高发病率与病死率,引起国际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近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vte仍是栓塞栓塞性疾病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方面。老年人血管老化,血管壁受损,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产生的凝血激酶增多,促进凝血酶形成,同时制造抗凝物质前列环素减少,易诱发栓塞形成。如血糖增高时,糖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全身组织缺氧,这时血小板凝集性增强,粘度增大,容易促进栓塞形成。如未予及时治疗,静脉栓塞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患者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静脉栓塞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因此,全面提高对老年人vte的认识和认知,规范vte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加强对vte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应对严峻防治形势的极为迫切的任务。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vte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在致死性病例中,有60%的患者被漏诊,只有7%的患者得到及时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其中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降低vte相关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开展相关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提高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vt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目前临床上静脉栓塞的诊断除了误诊漏诊率高以外,还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经济落后地区,由于缺乏大型的仪器设备或经费困难,静脉栓塞难以做到确诊;二是在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过多疑似静脉栓塞导致过度的ctpa等检查,使得医疗资源浪费。有研究显示,所有疑诊静脉栓塞患者经ctpa等检查后,仅有15%~30%确诊为静脉栓塞。欧美多个国家已将临床可能性评估纳人了静脉栓塞的诊治指南,但在我国,目前并没有适合我国老年人特点的静脉栓塞临床评估系统。长久以来,由于静脉栓塞临床症状不典型,发现较晚,表现缺乏特异性,对静脉栓塞的筛查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在静脉肺栓塞诊治程序中推广应用评估系统的意义在于:(1)可以简化、优化静脉栓塞的诊断程序,节省医疗资源;(2)为非专业科室医生提供简单而易于操作的静脉栓塞疑似病例标准,从而减少静脉栓塞的误诊和漏诊;(3)在广大基层医院,由于患者医疗费用的限制及缺乏ct等大型医疗设备,静脉栓塞难以及时诊断,临床症状评分将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静脉栓塞的诊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老年静脉血栓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患者通过人机交换平台,有效完成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采集和测试,使医生能够随时随地的了解老年人群的静脉栓塞的危险等级,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后期诊治。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老年静脉血栓评估系统,包括用于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输入设备、微处理器、显示单元,所述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输入设备的输出端经数据转换器后,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还分别与人机控制输入单元、网络连接端口、打印输出端口、数据记录存储单元和pc机相连,其中人机控制输入单元采用四线电阻触摸输入的方式与微处理器进行通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输入设备、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处理输入的老年人群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所述pc机用于数据后处理;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处理结果和反馈意见。

进一步,所述微处理器采用能够对输入的数据做出计算处理,并能够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的arm微处理器。

进一步,所述数据记录存储单元为sd卡。

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锂电池和电池管理模块。

进一步,所述显示单元采用lcd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完全从减少医疗支出和方便患者的角度出发,提供一种基于载体的老年人群静脉栓塞评估系统,本评估系统在使用时,使患者根据评估系统的选项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与回答,将采集的数据传递至微处理器,通过微处理器对信号处理后显示在lcd显示器上,评估系统的结果可有效及时的给予较为精确的反馈信息,医生根据老年人群评估系统的评判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从而综合判断老年人群患静脉血栓的风险和预后,有效减少静脉栓塞漏诊率,提高静脉栓塞的确诊率,并根据和静脉栓塞的相关性程度赋予不同分值,医生可根据最后综合评分判断静脉栓塞的危险度,对患者进行量化分级,不同的危险程度接受不同水平的进一步检查和相继治疗,从而有效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本评估系统由商品化输入设备、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数据记录存储单元组成,因此还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巧和便于携带的优点,是一种便携式的老年人群静脉血栓评估系统,根据老年人群行动不便的特点,使老人坐在家里或者外出时都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在医院进行的各项临床检查,不仅在老年人群自我感觉良好或者自身感觉不适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护,还可以让老年人群随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为确保老年人群、特别是患有严重老年疾病的人群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手段。

本评估系统能够全面考虑和静脉栓塞相关的危险因素,不仅归纳了传统的临床疾病的风险相关性,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将分子指标和血清标志物的变化同时纳入到评估系统中,使评估系统的评分标准更加精细化和严格化。针对我国老年人群特点,在考虑既往病史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了具体疾病类型,使评估系统更为直观和易懂。本评估系统适用于所有老年人群,可以较好的全面对其静脉栓塞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也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从根本上减少医疗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老年静脉血栓评估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一种新型老年静脉血栓评估系统,包括用于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输入设备、微处理器、显示单元,所述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输入设备的输出端经数据转换器后,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相连,微处理器还分别与人机控制输入单元、网络连接端口、打印输出端口、数据记录存储单元和pc机相连,其中人机控制输入单元采用四线电阻触摸输入的方式与微处理器进行通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输入设备、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分别与电源模块相连;

所述微处理器用于处理输入的老年人群静脉血栓危险因素;

所述pc机用于数据后处理;

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处理结果和反馈意见。

所述微处理器采用能够对输入的数据做出计算处理,并能够控制显示单元显示的arm微处理器。

所述数据记录存储单元为sd卡。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锂电池和电池管理模块。

所述显示单元采用lcd显示器。

本发明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使患者根据评估系统的选项有针对性的选择,将采集的数据传递至微处理器,通过微处理器对信号处理后显示在lcd显示器上,医生看到后可及时给予反馈信息,根据老年人群评估系统的评判分为不同等级,从而综合判断老年人群患静脉血栓的风险和预后,有效减少静脉栓塞漏诊率,提高静脉栓塞的确诊率,并根据和静脉栓塞的相关性程度赋予不同分值,医生可根据最后综合评分判断静脉栓塞的危险度,对患者进行量化分级,不同的危险程度接受不同水平的进一步检查和相继治疗,从而有效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表1为评估系统的文字版本。

表1

如表1所示,评估系统判分标准:1、年龄>65(1分);2、癌症活动(1分);(盆腔肿瘤及肺部肿瘤各再占1分);3、肢体活动受限(1分);4、下肢深静脉触痛(1.5分);5、卧床不起或4周内有过大手术(1.5分)(若有骨关节手术或盆腔手术者再占1分);6、既往dvt/pe病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1.5分);7、心率>90次/min(1分);8、心脏病(1分);9、糖尿病(1分);10、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1分);11、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纤溶酶原缺乏、蛋白s缺乏、xii因子缺乏(各占0.5分);12、3年以上静脉曲张史(1分);13、关节炎症(1分);14、高脂血症(1分);静脉栓塞的危险度:1级:≤3.5分;2级:4.0~10分;3级:10.5~15.5分;4级≥16分

对评估系统各指标的阐述如下:首先,静脉栓塞形成的三大病因为:1、血流淤滞,血流速度减缓;2、血液高凝: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3、静脉壁损伤,损伤静脉壁时,血小板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又可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栓塞。其次,本评估系统中各个危险因素相关说明:1、年龄因素:静脉栓塞形成的患者多为中年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特别高,其原因为老年人血液高凝可能是生理性的,多患血液易凝的多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这都是静脉栓塞形成的重要因素;其次老年人的静脉逐渐老化,也是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原因。2、癌症活动:肿瘤组织可直接压迫静脉,使静脉阻塞,肿瘤细胞也可直接激活凝血系统而导致凝血酶原生成,并且可以间接刺激单核细胞的合成和促凝血过程,从而易形成栓塞。肿瘤细胞表达的组织因子(tf)也可直接激活x因子,促进凝血。盆腔肿瘤导致静脉栓塞的发生以卵巢癌多见,可能因卵巢癌细胞过度表达组织因子和凝血酶受体,以及卵巢癌患者的腹膜中凝血因子和调节蛋白表达增加,增强了血液凝集,促进栓塞形成。3、肢体活动受限: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位等。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血流缓慢、淤滞,此时,因静脉血流缓慢,在瓣窦内形成涡流,不仅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并使血小板从在血流中轴流动移向接近内膜(边流),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4、下肢深静脉触痛: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早期,出现静脉阻塞,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后期出现静脉内栓塞机化,静脉呈缩窄、扩张、迂曲状,患者会有触痛感。此外,下肢急性静脉栓塞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水肿、疼痛、红斑或发绀、浅静脉显露、压痛(neuhof征)、足背屈致痛(homans征)以及发热等;5、卧床不起或4周内有过大手术(或有骨关节手术或盆腔手术者):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骨折碎片刺伤及其他锐器伤等机械性损伤,均可诱发静脉栓塞形成。如股骨干骨折损伤股静脉,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损伤髂总静脉等,均可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施行直接涉及静脉的手术,如深静脉瓣膜修复术、静脉转流术和静脉段移植术等常可并发静脉栓塞形成。反复穿刺静脉或于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亦可并发静脉栓塞形成。施行直接涉及静脉的手术,如深静脉瓣膜修复术、静脉转流术和静脉段移植术等常可并发静脉栓塞形成。反复穿刺静脉或于静脉内留置输液导管,亦可并发静脉栓塞形成。妊娠期子宫体逐渐增大,对髂静脉产生压迫;骨盆、髋关节及股骨上端的手术,也可间接或直接地损伤股髂静脉,而诱发静脉栓塞形成:6、既往dvt/pe(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病史:既往深静脉栓塞史是静脉栓塞的一个重要病因,曾发生栓塞的静脉或邻近静脉,因纤溶系统受损造成纤维蛋白沉积而导致栓塞再发。7、心率>90次/min:会出现血小板功能亢进,促进栓塞发生;8、心脏病导致血流速度改变,静脉壁损伤,诱发静脉栓塞;9、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微小血管病变,进而微小血管所发生的各种改变,都可引起局部血小板黏附、聚集,纤维蛋白及血细胞沉积,最终形成栓塞;10、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有效血容量减少,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造成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11、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纤溶酶原缺乏、蛋白s缺乏、xii因子缺乏:皆为分子水平方面参与血液循环,导致血液成分改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为栓塞形成创造了条件;12、3年以上静脉曲张史:长期曲张的浅静脉血管壁弯曲,血液淤滞,易形成栓塞,栓塞逐渐蔓延到隐、股静脉汇合处或通过深浅静脉交通支蔓延到深静脉,将导致深静脉栓塞;13、关节炎症:产生的全身炎症会诱发静脉栓塞,与血小板变化和炎症因子对血管壁的影响有关;14、高脂血症:导致血流瘀滞,同时容易发生静脉内皮的损伤,进而导致静脉栓塞形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