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
背景技术:
医用喷雾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咽喉肿痛、咽炎、支气管炎、哮喘、发热、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胸腔内等所发生的疾病,而雾化吸入疗法主要是利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击的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而输入呼吸道中,进行呼吸道湿化或药物吸入的治疗方法,此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且疗效显著,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患者只需被动配合,就能保证药效的发挥。
然而,现有的喷雾器通常包括空气压缩机、喷雾器给药杯以及用于把压缩机和喷雾器给药杯连接起来的压缩机管。在使用喷雾器时,必须将压缩机放置于坚固的表面上以支撑其重量,并将其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通常,上述压缩机并非一个便携的或质量较轻的设备。因此,在使用时,只能依靠上述压缩机管为使用喷雾器给药杯提供一些便利。整个喷雾器的体积较大,使用不灵活,携带不方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更方便的不需要连接管、电源线或笨重的压缩机的喷雾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包括有组合式壳体,组合式壳体的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喷雾嘴、散热器、可旋转翻出以放置药品的雾化结构、电热结构和为电热结构供电的电池模组,所述喷雾嘴与雾化结构之间安装有从侧壁出雾的冷却玻璃管,该冷却玻璃管从散热器的中间穿过;所述雾化结构与组合式壳体之间设有旋转安装座,所述雾化结构与旋转安装座铰接,并且与冷却玻璃管、电热结构密封连接,所述电热结构与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控制电池模组的电流输出。
其中,所述散热器为圆柱状的铝制散热器,所述空心散热器的中心设有供冷却玻璃管穿过的圆孔,空心散热器的四周环形设置若干凸起散热条。
其中,所述喷雾嘴与冷却玻璃管设置有压紧端盖和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套设于冷却玻璃管的上端部,所述压紧端盖将喷雾嘴、密封胶圈和冷却玻璃管压紧安装于组合式壳体的上端部。
其中,所述雾化结构包括有雾化支架、雾化盒和支架锁紧扣,所述雾化支架的中心设置有圆通孔,圆通孔的内壁上形成若干凸条,所述雾化盒可拆卸安装于圆通孔内;所述雾化支架和支架锁紧扣均设置有铰接脚,所述雾化支架通过铰接脚安装于旋转安装座的一侧,支架锁紧扣通过铰接脚安装于旋转安装座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支架在靠近支架锁紧扣的一侧开设有一扣紧孔,所述支架锁紧扣朝向雾化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扣紧凸体,所述扣紧凸体可插入扣紧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支架为金属支架,所述雾化盒为陶瓷盒,所述陶瓷盒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空气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安装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硅胶密封套,所述雾化支架的两侧分别与硅胶密封套的一侧边贴合。
其中,所述电热结构包括有隔热壳体、设于隔热壳体内腔的发热丝和导电片接头,导电片接头的一端与发热丝焊接固定,导电片接头的另一端穿出隔热壳体与PCB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组合式壳体包括壳体面盖和壳体底盖,所述PCB电路板上设置有一按压按钮和弧形指示灯,所述壳体面盖对应按压按钮开设有按钮通孔及弧形通孔,所述按压按钮的定部凸出按钮通孔外,弧形指示灯的顶部位于弧形通孔内。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有电池盒、电池盖和安装于电池盒内的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盒内还设有用以电连接充电电池的导电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包括有组合式壳体,组合式壳体的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喷雾嘴、散热器、可旋转翻出以放置药品的雾化结构、电热结构和为电热结构供电的电池模组,所述喷雾嘴与雾化结构之间安装有从侧壁出雾的冷却玻璃管,该冷却玻璃管从散热器的中间穿过;所述雾化结构与组合式壳体之间设有旋转安装座,所述雾化结构与旋转安装座铰接,并且与冷却玻璃管、电热结构密封连接,所述电热结构与电池模组之间设置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控制电池模组的电流输出。在使用时,将药品预装于雾化结构中,然后控制PCB电路板的电流导通,通过电热结构就可将药物进行雾化,本发明的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且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大大提高了其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图2隐藏壳体面盖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中雾化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中喷嘴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在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壳体面盖 2—壳体底盖 3—喷雾嘴
4—散热器 5—雾化结构 51—雾化支架
52—雾化盒 53—支架锁紧扣 54—圆通孔
55—铰接脚 56—扣紧孔 57—扣紧凸体
58—空气通孔 6—电热结构 7—电池模组
8—冷却玻璃管 9—旋转安装座 10—PCB电路板
11—凸起散热条 12—压紧端盖 13—密封胶圈
14—硅胶密封套 15—按压按钮 16—弧形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喷雾器,包括有组合式壳体,所述组合式壳体包括壳体面盖1和壳体底盖2,所述壳体面盖1通过螺丝钉与壳体底盖2组合连接在一起构成组合式壳体,壳体面盖1上开设有供旋转安装座9旋转出来的安装口。壳体底盖2上设置有产品的品牌LOGO。组合式壳体的内部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喷雾嘴3、散热器4、可旋转翻出以放置药品的雾化结构5、电热结构6和为电热结构6供电的电池模组7,所述喷雾嘴3与雾化结构5之间安装有从侧壁出雾的冷却玻璃管8,该冷却玻璃管8从散热器4的中间穿过,所述冷却玻璃管8的上端设有两圆孔,喷雾嘴3的内端部也设有两圆孔,当药品被雾化后,气雾从冷却玻璃管8的圆孔流向喷雾嘴3的圆孔,然后才从喷雾嘴3喷出,这样就避免高温的气雾烫伤人;所述雾化结构5与组合式壳体之间设有旋转安装座9,所述雾化结构5与旋转安装座9铰接,并且雾化结构5的两侧与冷却玻璃管8、电热结构6密封连接,可防止气雾从侧壁溢出;所述电热结构6与电池模组7之间设置有PCB电路板10,所述PCB电路板10控制电池模组7的电流输出。在使用时,先将药品预装于雾化结构5中,然后控制PCB电路板10的电流导通,通过电热结构6就可将药物进行雾化,本发明的结构紧凑,操作简单且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随时使用,大大提高了其使用便利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散热器4为圆柱状的铝制散热器,所述空心散热器的中心设有供冷却玻璃管8穿过的圆孔,空心散热器4的四周环形设置若干凸起散热条11。所述冷却玻璃管8与圆孔之间具有气雾流过的间隙,气雾经过铝制散热器时,其热量会被吸收一部分,使气雾的温度快速降低。
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所述喷雾嘴3与冷却玻璃管8设置有压紧端盖12和密封胶圈13,所述密封胶圈13套设于冷却玻璃管8的上端部,所述压紧端盖12将喷雾嘴3、密封胶圈13和冷却玻璃管8压紧安装于组合式壳体的上端部,构成一个便于拆卸清洗的喷嘴结构,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将压紧端盖12向外拔出,即可喷雾嘴3和冷却玻璃管8拆下清洗。
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所述雾化结构5包括有雾化支架51、雾化盒52和支架锁紧扣53,所述雾化支架51的中心设置有圆通孔54,圆通孔54的内壁上形成若干凸条,所述雾化盒52可拆卸安装于圆通孔54内,所述凸条为柔性硅胶,具有很好的摩擦性,雾化盒52插入圆通孔54时,雾化盒52的四周与凸条紧贴。所述雾化支架51和支架锁紧扣53均设置有铰接脚55,所述雾化支架51通过铰接脚55安装于旋转安装座9的一侧,支架锁紧扣53通过铰接脚55安装于旋转安装座9的另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支架51在靠近支架锁紧扣53的一侧开设有一扣紧孔56,所述支架锁紧扣53朝向雾化支架51的一侧设置有扣紧凸体57,所述扣紧凸体57可插入扣紧孔56内。当需要放置药品时,用手按压支架锁紧扣53即可松开,所述雾化支架51绕着旋转安装座9往外旋转;放置完毕后,用手将雾化支架51往回转,然后与支架锁紧扣53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支架51为金属支架,所述雾化盒52为陶瓷盒,所述陶瓷盒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空气通孔58。所述电热结构6通电产生热量后,热量会传递给陶瓷盒以及从空气通孔58进入陶瓷盒内,可对药品快速进行加热雾化。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安装座9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硅胶密封套14,所述雾化支架51的两侧分别与硅胶密封套14的一侧边贴合。所述硅胶密封套14与旋转安装座9卡接在一起,与雾化支架51连接紧密,能防止气雾从侧壁溢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电热结构6包括有隔热壳体、设于隔热壳体内腔的发热丝和导电片接头,导电片接头的一端与发热丝焊接固定,导电片接头的另一端穿出隔热壳体与PCB电路板10电连接。所述隔热壳体的一侧为敞口设计,产生的热量可以很快的传导给雾化盒52。所述发热丝为钨丝,通过PCB电路板10控制电流大小,可以设成高、中、低温三种加热模式。
在本发明中,所述PCB电路板10上设置有一按压按钮15和弧形指示灯16,所述壳体面盖1对应按压按钮15开设有按钮通孔及弧形通孔,所述按压按钮15的定部凸出按钮通孔外,弧形指示灯16的顶部位于弧形通孔内。所述按压按钮15用于控制电热结构6的开关,按压一次则为低温加热模式、按压两次则为中温加热模式、按压三次则为高温加热模式,按压第四次则关闭,如此循环。
在本发明中,所述电池模组7包括有电池盒、电池盖和安装于电池盒内的充电电池,所述电池盒内还设有用以电连接充电电池的导电片。所述电池模组7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