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缓解疲劳的器械,特别是针对久坐过程中缓解下肢充血及预防静脉曲张的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小腿静脉曲张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静脉曲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使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过程中经常需要旅客久坐,久坐时间过长很容易出现下肢充血及肿胀的问题,如果因为工作性质需要经常乘坐火车或长途车的乘客,则会面临静脉曲张的问题。
目前很多办公室工作的人员,也会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存在久坐与办公桌前的问题,工作一天后也容易出现下肢充血肿胀的问题,而且目前办公室工作人员会面临长期久坐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出现静脉曲张等疾病。
目前针对久坐,小腿位置低多使用抬高垫,但抬高垫多存在携带不便占用空间等问题,不适合旅途及办公室人员使用。因此需要一款携带方便,不占空间的可以有效抬高小腿高度,缓解腿部疲劳的器械。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缓解腿部疲劳的装置存在携带不便,占用空间等问题,提供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缓解腿部疲劳的装置存在携带不便,占用空间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其包括可折叠在一起的两块脚踏板,脚踏板边缘设置的悬挂带,其特征在于,两块脚踏板中间设置折叠结构,折叠结构为一单向开启的合页,另外在悬挂带中间设置调节挂带长度的调节结构。该设置脚踏板,通过悬挂带将装置悬挂到椅背上或者其他合适位置后调整悬挂带长度,以使脚踏板到达合适的高度,后将脚放置在脚踏板上达到抬高腿部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悬挂带设置1条或2两条。
进一步,所述单向开启合页单向开启后不能自行折叠,需要再顺势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折叠,此种单向合页的设置可以防止脚踏板自行开闭的弊端。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下边缘设置用于收起脚踏板后固定脚踏板的的弹性环带。进一步,所述弹性环带固定在脚踏板底部两侧。弹性环带可以有效收纳脚踏板及悬挂带,使装置携带方便。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的材料为高强度硬质塑料。高强度硬质塑料的设置具有耐用且质轻的目的,进一步给出行携带提供便利。
进一步,所述单向开启合页设置数个角度开启档位,所述角度最大为90°,最小为45°,不同开合角度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最好的舒适程度。
进一步,所述悬挂带为软的宽带。宽带的设置可以方便悬挂。
进一步,脚踏板形状为长方形。
进一步,所述悬挂带上端还设置可以移动的挂钩。挂钩的设置可以增加装置悬挂的范围,可以悬挂于办公桌底部来使用。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前端设置垂直阻挡段,其内侧设置防滑结构;其中优选为防滑纹。垂直阻挡段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脚底板直接接触椅背或其他接触面,保证接触面的整洁干净。进一步,所述一块脚踏板与合页结合处可发生一小段距离移动。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折叠时两垂直阻挡段的有效折叠,及打开时两垂直阻挡段水平位置一致。
进一步,所述垂直阻挡段与脚踏板的连接也设置为单向打开结构,达到一定角度后折叠的设置,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折叠后的装置体积。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的长边尺寸范围为10cm-30cm,宽边尺寸范围为8-15cm,厚度的尺寸范围为0.2-0.8cm,其中优选的尺寸为13×10×0.2cm3;
进一步,所述宽带的宽度设置范围3-8cm;长度范围为1m-2m。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上两侧设置悬挂带孔,用于设置悬挂带,孔的尺寸设置为可以任意可以安置悬挂带的尺寸,其中优选8×0.3cm。
进一步,宽带的优选宽度为7.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携带使用方便,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旅途中及办公室中,且该装置占用空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脚踏板处结构上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脚踏板处结构下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踏板;2、悬挂带;21、悬挂带孔;3、合页;4、弹性环带;5、垂直阻挡段;6、调节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其包括可折叠在一起的两块脚踏板1,脚踏板1边缘设置的悬挂带2,其中两块脚踏板1中间设置折叠结构,折叠结构为一单向开启的合页3,悬挂带2为软的宽带,宽带的设置可以方便悬挂,悬挂带2设置于脚踏板1两侧的悬挂带孔21内。宽带中间设置调节绳子长度的调节卡扣6。单向开启合页3单向开启后不能自行折叠,需要再顺势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折叠,此种单向合页3的设置可以防止脚踏板1自行开闭的弊端。脚踏板1下边缘设置用于收起脚踏板1后固定脚踏板1的的弹性环带4。弹性环带4固定在脚踏板1底部两侧。弹性环带4可以有效收纳脚踏板1及悬挂带2,使装置携带方便。脚踏板1的材料为高强度硬质塑料。高强度硬质塑料的设置具有耐用且质轻的目的,进一步给出行携带提供便利。脚踏板1形状为长方形,形状尺寸为13×10×0.2cm3,悬挂带孔21尺寸为8×0.3cm;宽带宽为7.5cm自边孔穿出,长度为1.5m。
该装置在携带过程中处于折叠状态,使用时通过将合页3打开,脚踏板1伸开,后通过悬挂带2将装置悬挂到椅背上或者悬挂到合适位置,后调整悬挂带2长度,以使脚踏板1到达合适的高低,后将脚放置在脚踏板1上达到抬高腿部的效果,使用结束后将悬挂带2收起,将合页3折起,同时将悬挂带2合于脚踏板1内,通过弹性环带4固定脚踏板1以方便携带,减小占用体积。
实施例2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其包括可折叠在一起的两块脚踏板1,脚踏板1边缘设置的悬挂带2,其中两块脚踏板1中间设置折叠结构,折叠结构为一单向开启的合页3,悬挂带2为软的宽带,宽带的设置可以方便悬挂,悬挂带2设置于脚踏板1两侧的悬挂带孔21内。宽带中间设置调节绳子长度的调节卡扣6。单向开启合页3单向开启后不能自行折叠,需要再顺势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折叠,此种单向合页3的设置可以防止脚踏板1自行开闭的弊端。脚踏板1下边缘设置用于收起脚踏板1后固定脚踏板1的的弹性环带4。弹性环带4固定在脚踏板1底部两侧。弹性环带4可以有效收纳脚踏板1及悬挂带2,使装置携带方便。脚踏板1的材料为高强度硬质塑料。高强度硬质塑料的设置具有耐用且质轻的目的,进一步给出行携带提供便利。单向开启合页3设置4个角度开启档位。角度最大为90°,最小为45°,不同开合角度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最好的舒适程度。脚踏板1单块形状为长方形,形状尺寸为13×10×0.2cm3,悬挂带孔21尺寸为8×0.3cm;宽带宽为7.5cm自边孔穿出,长度为2m。
实施例3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其包括可折叠在一起的两块脚踏板1,脚踏板1边缘设置的悬挂带2,其中两块脚踏板1中间设置折叠结构,折叠结构为一单向开启的合页3,悬挂带2为软的宽带,宽带的设置可以方便悬挂,悬挂带2设置于脚踏板1两侧的悬挂带孔21内。宽带中间设置调节绳子长度的调节卡扣6。单向开启合页3单向开启后不能自行折叠,需要再顺势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折叠,此种单向合页3的设置可以防止脚踏板1自行开闭的弊端。脚踏板1下边缘设置用于收起脚踏板1后固定脚踏板1的的弹性环带4。弹性环带4固定在脚踏板1底部两侧。弹性环带4可以有效收纳脚踏板1及悬挂带2,使装置携带方便。脚踏板1的材料为高强度硬质塑料。高强度硬质塑料的设置具有耐用且质轻的目的,进一步给出行携带提供便利。脚踏板1前端设置垂直阻挡段5,其内侧设置防滑纹。垂直阻挡段5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脚底板直接接触椅背或其他接触面,保证接触面的整洁干净。一块脚踏板1与合页3结合处可发生一小段距离移动。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在折叠时两垂直阻挡段5的触碰,及打开时两处置阻挡段水平位置相同。单向开启合页3设置数个角度开启档位。角度最大为90°,最小为45°,不同开合角度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最好的舒适程度。脚踏板1形状为长方形,形状尺寸为13×10×0.2cm3,悬挂带孔21尺寸为8×0.3cm;宽带宽为7.5cm自边孔穿出,长度为1.5m-2m。
实施例4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
一种缓解下肢充血的装置,其包括可折叠在一起的两块脚踏板1,脚踏板1边缘设置的悬挂带2,其中两块脚踏板1中间设置折叠结构,折叠结构为一单向开启的合页3,悬挂带2为软的宽带,宽带的设置可以方便悬挂,悬挂带2设置于脚踏板1两侧的悬挂带孔21内。宽带中间设置调节绳子长度的调节卡扣6。单向开启合页3单向开启后不能自行折叠,需要再顺势旋转一定角度后才能折叠,此种单向合页3的设置可以防止脚踏板1自行开闭的弊端。脚踏板1下边缘设置用于收起脚踏板1后固定脚踏板1的的弹性环带4。弹性环带4固定在脚踏板1底部两侧。弹性环带4可以有效收纳脚踏板1及悬挂带2,使装置携带方便。脚踏板1的材料为高强度硬质塑料。高强度硬质塑料的设置具有耐用且质轻的目的,进一步给出行携带提供便利。单向开启合页3设置数个角度开启档位。角度最大为90°,最小为45°,不同开合角度的设置可以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调节最好的舒适程度。脚踏板1前端设置垂直阻挡段5,其内侧设置防滑纹。垂直阻挡段5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脚底板直接接触椅背或其他接触面,保证接触面的整洁干净。垂直阻挡段5与脚踏板1的连接也设置为单向打开结构,达到一定角度后折叠的设置。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减小折叠后的装置体积。悬挂带2上端还设置可以移动的挂钩。挂钩的设置可以增加装置悬挂的范围,可以悬挂于办公桌底部来使用。脚踏板1形状为长方形,形状尺寸为20×12×0.5cm3,悬挂带孔21尺寸为8×0.3cm;宽带宽为7.5cm自边孔穿出,长度为1.8m。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