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4398发布日期:2018-06-30 05:33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们为了追求味觉的体验而放松了对健康的保养,经常饮食辛辣油腻寒凉食物、暴饮暴食等都会对胃造成伤害,使得患者备受胃痛的打击和折磨,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对胃痛的治疗,中医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之法。其中脐炎是中医普遍推崇的治疗胃痛的有效方法。脐灸是指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具有绿色自然、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等诸多优点。本发明在研究了脐灸的治疗原理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为了增强脐灸的治疗效果和加快胃痛患者的康复,研发了一种对脐灸具有增效作用的药贴。目前市场上治疗胃痛的中药,大多具有作用缓慢、治疗周期长等缺点。而西药副作用较大,长期大量服用会影响许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不仅能有效避免中西药内服后对身体的伤害,而且治疗效果明显,显效快,安全无副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白栎茚6-10,毛蒌13-17,三叶铜钱草5-8,灰叶根6.5-9.5,官桂11-15,余甘子20-25,红香树19-23,兔儿伞3-6,若莛菜9-13,七叶莲10-15,长年兰4-7。优选的方案中,白栎茚7-9,毛蒌14-16,三叶铜钱草6-7,灰叶根7.5-8.5,官桂12-14,余甘子22-23,红香树20-22,兔/JL伞4—5,若蘧菜10-12,七叶莲11-14,长年兰5-6。更加优选的,白栎茚8,毛蒌15,三叶铜钱草6.5,灰叶根8,官桂13,余甘子22.5,红香树21,兔儿伞4.5,著蘧菜11,七叶莲12.5,长年兰5.5。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取长年兰,加0.15-0.35倍量的蜂蜜(优选加0.2-0.3倍量的蜂蜜),拌匀,文火炒至微焦,取出,备用;取余甘子,加入0.2-0.4倍量的黄酒拌匀(优选加入0.25-0.35倍量的黄酒拌匀),焖20-34分钟,置于蒸锅中,中火加热,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备用;(2)将官桂和灰叶根混含,加2.5-4.5倍量的清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1-3小时,取出,备用;(3)将步骤(2)处理后的原料与毛蒌、白栎茚、兔儿伞和三叶铜钱草一同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36-5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55%-75%的乙醇(优选加浓度为60%-70%的乙醇),使乙醇含量为80%,静置12-1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2-1.15的稠膏,备用;(4)将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与红香树、若蓬菜、七叶莲一同粉碎,过55-95目筛,将所得混合细粉加入到步骤(3)所得稠膏中,混匀,得膏状物,备用;(5)取1.15倍量原料药的膏药基质,以文火融化后,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步骤(4)所得膏状物,搅拌均匀,摊于棉布上,置阴凉处贮藏,即得。上述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1)焖24-30分钟(优选焖27分钟)。上述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加3-4倍量的清酒(优选加3.5倍量的清酒)。上述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大火蒸1.5-2.5水时(优选大火蒸2小时)。上述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3)每次煎煮40-46分钟(优选每次煎煮43分钟)。上述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3)静置13-15小时(优选静置14小时)。上述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4)过65-85目筛(优选过75目筛)。本发明采用多味中药配制,配伍科学,搭配脐灸使用,可显著增强其行气止痛、暖胃补阳、祛风散寒的功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痊愈后不复发;本发明所得药贴,因不经过胃肠吸收,无需经过肝肾代谢,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对其他脏器官的保护显著增强,在治疗胃痛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药源易得,药材成本低廉,能够减轻患者负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850g/份):白栎茚6份,毛蒌13份,三叶铜钱草5份,灰叶根6.5份,官桂11份,余甘子20份,红香树19份,兔儿伞3份,若蘧菜9份,七叶莲10份,长年兰4份。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是:(1)取长年兰,加0.15倍量的蜂蜜,拌匀,文火炒至微焦,取出,备用;取余甘子,加入0.2倍量的黄酒拌匀,焖20分钟,置于蒸锅中,中火加热,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备用;(2)将官桂和灰叶根混合,加2.5倍量的清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1小时,取出,备用;(3)将步骤(2)处理后的原料与毛蒌、白栎茚、兔儿伞和三叶铜钱草一同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36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55%的乙醇,使乙醇含量力80%,静置12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2-1.15的稠膏,备用;(4)将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与红香树、若蘧菜、七叶莲一同粉碎,过55目筛,将所得混合细粉加入到步骤(3)所得稠膏中,混匀,得膏状物,备用;(5)取1.15倍量原料药的膏药基质,以文火融化后,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步骤(4)所得膏状物,搅拌均匀,摊于棉布上,置阴凉处贮藏,即得。本发明所得贴剂的使用方法是:配合脐灸使用,脐灸后取适量本贴剂,贴敷于肚脐上,每天一次,每次一贴。实施例2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450g/份):白栎茚10份,毛蒌17份,三叶铜钱草8份,灰叶根9.5份,官桂15份,余甘子25份,红香树23份,兔儿伞6份,若莛菜13份,七叶莲15份,长年兰7份。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是:(1)取长年兰,加0.35倍量的蜂蜜,拌匀,文火炒至微焦,取出,备用;取余甘子,加入0,4倍量的黄酒拌匀,焖34分钟,置于蒸锅中,中火加热,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备用;(2)将官桂和灰叶根混合,加4.5倍量的清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3个时,取出,备用;(3)将步骤(2)处理后的原料与毛萎、白栎茚、兔儿伞和三叶铜钱草一同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5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75%的乙醇,使乙醇含量为80%,静置1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2-1.15的稠膏,备用;(4)将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与红香树、若蘧菜、七叶莲一同粉碎,过95目筛,将所得混合细粉加入到步骤(3)所得稠膏中,混匀,得膏状物,备用;(5)取1.15倍量原料药的膏药基质,以文火融化后,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步骤(4)所得膏状物,搅拌均匀,摊于棉布上,置阴凉处贮藏,即得。本发明所得贴剂的使用方法是:配合脐灸使用,脐灸后取适量本贴剂,贴敷于肚脐上,每天一次,每次一贴。典型案例:张XX,男,28岁。患者自述:患有胃病已两年有余,每当饮食生冷,不规律时,胃部出现胀痛,反酸症状,服用胃药后症状可缓解,但病症一直未消除,随着时间的迁移,胃病更加严重。检查:患者胃脘胀痛,痛连胸胁,遇情志不遂而诱发或加重,暖气频繁,伴呕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为慢性胃炎。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使用脐灸并配合本发明药贴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患者胃部胀痛消失,无呕吐反酸症状;继续治疗10天后,患者自觉身体康复,停药三个月后回访,患者身体健康,无复发。实施例3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750g/份):白栎茚7份,毛蒌14份,三叶铜钱草6份,灰叶根7.5份,官桂12份,余甘子22份,红香树20份,兔儿伞4份,菪蘧菜10份,七叶莲11份,长年兰5份。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是:(1)驭长年兰,加0.2倍量的蜂蜜,拌匀,文火炒至微焦,取出,备用;取余甘子,加入0.2倍量的黄酒拌匀,焖24分钟,置于蒸锅中,中火加热,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备用;(2)将官桂和灰叶根混合,加3倍量的清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1.5小时,取出,备用;(3)将步骤(2)处理后的原料与毛萎、白栎茚、兔儿伞和三叶铜钱草一同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40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60%的乙醇,使乙醇含量为80%,静置13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2-1.15的稠膏,备用;(4)将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与红香树、若蘧菜、七叶莲一同粉碎,过65目筛,将所得混合细粉加入到步骤(3)所得稠膏中,混匀,得膏状物,备用;(5)取1.15倍量原料药的膏药基质,以文火融化后,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步骤(4)所得膏状物,搅拌均匀,摊于棉布上,置阴凉处贮藏,即得。本发明所得贴剂的使用方法是:配合脐灸使用,脐灸后取适量本贴剂,贴敷于肚脐上,每天一次,每次一贴。实施例4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550g/份):白栎茚9份,毛蒌16份,三叶铜钱草7份,灰叶根8.5份,官桂14份,余甘子23份,红香树22份,兔儿伞5份,菪蘧菜12份,七叶莲14份,长年兰6份。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是:(1)取长年兰,加0.3倍量的蜂蜜,拌匀,文火炒至微焦,取出,备用;取余甘子,加入0.35倍量的黄酒拌匀,焖30分钟,置于蒸锅中,中火加热,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备用;(2)将官桂和灰叶根混合,加4倍量的清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2.5小时,取出,备用;(3)将步骤(2)处理后的原料与毛萎、白栎茚、兔儿伞和三叶铜钱草一同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46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70%的乙醇,使乙醇含量为80%,静置15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2-1.15的稠膏,备用;(4)将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与红香树、著蘧菜、七叶莲一同粉碎,过85目筛,将所得混合细粉加入到步骤(3)所得稠膏中,混匀,得膏状物,备用;(5)取1.15倍量原料药的膏药基质,以文火融化后,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步骤(4)所得膏状物,搅拌均匀,摊于棉布上,置阴凉处贮藏,即得。本发明所得贴剂的使用方法是:配合脐灸使用,脐灸后取适量本贴剂,贴敷于肚脐上,每天一次,每次一贴。实施例5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650g/份):白栎茚8份,毛蒌15份,三叶铜钱草6.5份,灰叶根8份,官桂13份,余甘子22.5份,红香树21份,兔儿伞4.5份,著蘧菜11份,七叶莲12.5份,长年兰5.5份。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的制备方法是:(1)取长年兰,加0.25倍量的蜂蜜,拌匀,文火炒至微焦,取出,备用;取余甘子,加入0.3倍量的黄酒拌匀,焖27分钟,置于蒸锅中,中火加热,以蒸黑为度,取出晒干,备用;(2)将官桂和灰叶根混合,加3.5倍墨的清酒,拌匀,置蒸锅内,大火蒸2小时,取出,备用;(3)将步骤(2)处理后的原料与毛萎、白栎茚、兔儿伞和三叶铜钱草一同置于煎锅内,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43分钟,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冷却至室温,加浓度为65%的乙醇,使乙醇含量为80%,静置14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1.12-1.15的稠膏,备用;(4)将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与红香树、菪蘧菜、七叶莲一同粉碎,过75目筛,将所得混合细粉加入到步骤(3)所得稠膏中,混匀,得膏状物,备用;(5)取1.15倍量原料药的膏药基质,以文火融化后,冷却,边搅拌边加入步骤(4)所得膏状物,搅拌均匀,摊于棉布上,置阴凉处贮藏,即得。本发明所得贴剂的使用方法是:配合脐灸使用,脐灸后取适量本贴剂,贴敷于肚脐上,每天一次,每次一贴。典型病例:秦XX,女,38岁。患者一个月前不小心遭受寒冷湿气侵袭身体,次日出现胃部隐隐作痛,暖水袋热敷胃部后,疼痛减轻,故未到医院检查就诊。三天后出现胃痛复发,疼痛难忍。检查:患者她面色暗黄,胃部疼痛拒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遇寒后疼痛加亘,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欠温,大便溏薄,舌苔淡白,脉细数。确诊为虚寒胃痛。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使用脐灸并配合本发明药贴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患者胃部胀痛消失,其他不适症状亦明显减轻;继续治疗一周后,患者自觉身体康复,停药三个月后回访,患者身体健康,无复发。试验例1本发明所得脐灸行气止痛增效贴(实施例5)的应用研究:筛选于2013年-2015年治疗的胃病患者共400例,其中男性例数226例,女性患者共174例,年龄在21-60岁,所有患者中慢性胃炎患者共185例,急性胃炎患者共63例,胃溃疡患者共15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使用本发明所得药贴配合脐灸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脐灸治疗。疗效情况判定标准:治愈:治疗一周,胃痛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治疗一周,胃痛症状及体征部分消失,1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治疗一周,胃痛部分减轻,症状时有反复;无效:治疗一周,胃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观察病例数×100%。结果如表1所示。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例数210190男性例数108118女性例数10272治愈例数181114显效例数2636有效例数325无效例数015总有效率98.8%78.9%本发明选择白栎茚、毛蒌、三叶铜钱草、灰叶根、官桂等共11味原料配制而成,使得这些药物组合后产生协同作用,能够增强行气止痛、暖胃补阳、祛风散寒的功效。方中,余甘子、红香树消食健胃,行气止痛,共为君药;官桂、兔儿伞、白栎茚为臣药,补元阳,暖脾胃,解毒活血,理气消积;毛蒌、三叶铜钱草、灰叶根为佐药,祛风散寒,清热解毒,行气止痛;若蘧菜、七叶莲、长年兰为使药,行瘀止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疗效果:使用脐灸和本发明药贴治疗的实验组治愈181例(86.2%),显效26例(12.4%),总有效率为98.6%;而单纯使用脐灸治疗的对照组治愈114例(60%),显效36例(18.9%),总有效率为78.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所得药贴可明显提高脐灸的治疗效果,加快胃痛患者的康复,安全有效,便于推广应用。应当指出的是,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以本发明所明确公开的或根据文件的书面描述毫无异议的得到的,均应认为是本专利所要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