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模拟中医诊脉过程的脉象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1680阅读:67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确模拟中医诊脉过程的脉象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传感器、微处理电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具体是一种精确模拟中医诊脉过程的脉象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脉诊又称为把脉、切脉、号脉,是中医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脉诊在临床上,可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脉诊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这里的脉诊主要指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以轻、中、重指力按脉,分浮、中、沉三种取脉状态。

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医的见识和经验,主观性较强。同时诊断效率低,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中医诊断客观化、规范化的不足,不仅制约了中医诊断、疗效评价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影响了中医科研结果的可比性,严重影响了中医脉诊的实际传承。相比现代西方医学,中医学现代化进展相对缓慢,其重要原因是中医学缺乏适合发挥自身优势的现代研究设备。本发明将微传感器、微处理电路应用于中医领域,用于精确测量脉象信号,为中医脉诊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帮助,不断提高中医的现代化诊断水平。

如今的脉象诊断装置多采用单一压力传感器,对压力传感器性能指标及排列方式的要求极少,将严重制约测量精度,同时传感器之间的干扰及环境因素易导致测量误差,最后诊断结果可能出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情况,影响脉象诊断的准确性,无法可靠地实现脉象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可靠、低功耗的精确脉象诊断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精确模拟中医诊脉过程的脉象诊断装置,由七部分组成,包括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asic电路、接触薄膜、led显示屏、usb接口、诊断支柱、整体外壳。所述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形成正六边形压力传感器阵列,并由诊断支柱固定于可拆卸的接触薄膜内侧,并与接触薄膜紧密接触。压力传感器阵列与信号处理asic电路实现电连接。后端处理asic电路连接usb接口,usb接口为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asic电路及led显示屏供电。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采用宽频、高分辨率压阻式mems压力传感器,线性度大于等于0.1%,灵敏度大于等于1mv/kpa,采用qfn开口封装。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阵列,其特征为,每张接触薄膜内侧、由连接框架固定的7个mems压力传感器,其构成组合方式的俯视图呈正六边形排列。7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位于6个顶点和几何中心位置,其中位于几何中心位置的压力传感器与其他6个压力传感器不位于同一平面,6个压力传感器两两组合分别位于正六边形的三条对角线上。

所述的诊断支柱采用三根相互独立的空心圆柱,使用无毒热塑性塑料聚丙烯(pp),一端与整体外壳连接,另一端即顶部有压力传感器固定槽及接触薄膜卡槽。诊断支柱内置pcb电路,提供压力传感器与信号处理asic电路的电连接。

所述的接触薄膜采用三张圆形外凸薄膜,分别对应寸关尺三部。三张薄膜呈三点一线排列,分别固定于三根诊断支柱顶部,圆心之间间距为1.5cm至2cm,横截面圆的直径为1.2cm至1.5cm。

所述的接触薄膜使用硅胶材料,厚度为0.2mm至1mm,外缘设有一圈热塑性塑料聚丙烯(pp)材质的卡槽.

所述的整体外壳材料为环氧树脂(ep),表面进行了防滑处理,前后两侧有易于抓握的设计,另一侧设计有usb接口。上端装配led显示屏。

本发明脉象诊断装置的积极作用是:(1)利用微传感器、电子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等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确模拟中医诊脉过程的脉象诊断装置,改变了中医诊脉主要靠人工的过程。

(2)本发明在现有的微传感器技术、电子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的基础上本发明容易批量生产、易于实施。

(3)本发明实现中医诊脉的设备化,由于其便携、适应性广、可靠性高等特点,能提高中医的诊断效率,易于推广应用。

(4)本发明高精度mems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引入保证了脉象诊断的精确性,能更好地推动中医诊断指标的量化及诊断结果的标准化,形成现代化统一的理论体系。

(5)本发明接触薄膜的可更换设计解决了因为用于诊脉的接触薄膜老化而导致的诊断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功能实现流程图

图3为诊断支柱顶端压力传感器阵列固定槽及接触薄膜纵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以下介绍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精确模拟中医诊脉过程的脉象诊断装置,含有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asic电路、接触薄膜、led显示屏、usb接口、诊断支柱、整体外壳.其中压力传感器与信号处理asic电路及其他连接电路在装置内部未画出。三张横截面圆直径为1.2cm、厚度为0.3mm的硅胶接触薄膜分别嵌于三根诊断支柱顶部。三根诊断支柱横截面圆心之间相距1.5cm,与整体外壳相连,内部装配有pcb连接电路。整体外壳前后两侧有方便抓握凹槽,一侧有usb接口,顶部有3英寸的led显示屏。

参见图2。通过手持将脉诊装置的三根诊断支柱对应放置于就诊者对应寸关尺部位,脉象信号将通过三个压力传感器阵列传输至信号处理asic电路。信号处理asic电路通过差分放大、滤波、数模转换等一系列信号处理形成三个综合信号,通过usb连接将三个综合信号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上预先安装的软件“专家系统”对三个综合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记录。最后,计算机再将诊断结果信号通过usb传输回脉诊装置,在led显示屏上显示诊断结果。asic电路中包括电源电路,可将usb转化为电源,为压力传感器、信号处理asic电路及led显示屏提供稳定的电压。

参见图3。三根诊断支柱顶部均设计有7个压力传感器固定槽及外缘接触薄膜卡槽的连接框架。接触薄膜采用三张圆形外凸薄膜,每张接触薄膜外缘有一圈热塑性塑料聚丙烯(pp)材质的卡槽。每张接触薄膜内侧则紧密接触固定槽固定的7个mems压力传感器,其构成组合方式的俯视图呈正六边形排列。7个压力传感器分别位于6个顶点和几何中心位置,其中位于几何中心位置的压力传感器与其他6个压力传感器不位于同一平面,6个压力传感器两两组合分别位于正六边形的三条对角线上。位于几何中心的压力传感器位于一段可压缩材料上,在施加约1牛顿压力时该传感器将会被压至其他6个压力传感器同一平面。在放开后,该材料将会回弹至原位。

本发明的使用方式为:首先,使用usb连接线将脉诊装置与计算机连接,led显示屏将显示工作状态。打开计算机上对应软件“专家系统”。通过手持将脉诊装置的三根诊断支柱对准就诊者的对应寸关尺部位,保证位于中心的压力传感器压至其他六个压力传感器所处平面。此时,压力传感器阵列开始获取脉象信号,通过asic信号处理电路传输至计算机,计算机上对应软件“专家系统”将会显示相应脉象图形,并给出实时心率、脉搏强弱等数据,保持接触1分钟左右,“专家系统”将通过搜寻数据库给出脉诊结果评估,同时将此次诊断结果录入数据库当中。在诊断结果显示后,可断开脉诊装置与计算机的连接。以上即完成单次诊断的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