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润肤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440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日化用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润肤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洗手液是一种日常洗涤用品,种类繁多,但是目前洗手液都含有一定量的化学合成成分,接触过多的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有机溶剂等物质,容易刺激皮肤,引发皮肤过敏、接触性皮炎等问题,对皮肤造成伤害,并且对人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再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现有的洗手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卫生、抗菌、健康、美容、环保等多方面的需求,需要朝着绿色、环保、可再生方向发展。中国专利申请CN102871930A公开了一种洗手液,包括椰油2-5%、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3-8%、月桂纯醚硫酸钠8-15%、柠檬酸1-3%、EDTA二钠1-3%、氯化钠0.5-1%、香精1-3%、柠檬提取物20-25%、乙醇30-40%,其余为水。该洗手液具有护肤功能,但是该洗手液去污能力差,易残留,排放后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由于含大量乙醇,使用后会有不适感,尤其不适宜女性使用。中国专利CN103655361B公开了一种中药洗手液,由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40-60份、烷基苯磺酸钠6-10份、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1-2份、甘油2-3份、炮掌果2-4份、紫燕草2-4份组成,该洗手液虽然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但是润肤效果较差。因此研发一种既具有去污和抗菌效果且具有润肤作用的洗手液是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洗手液中存在的某些组分对皮肤有刺激性以及某些洗手液只考虑去污和抗菌效果而忽略了润肤作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润肤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抗菌润肤洗手液,包括以下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月桂酰谷氨酸钠5~10%、椰油酰甘氨酸钠10~15%、保湿剂10~16%、壳聚糖4~10%、茶多酚6~10%、抗菌剂3~6%、螯合剂2~3%和水30~60%。优选的,所述的抗菌润肤洗手液,由以下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月桂酰谷氨酸钠7.5%、椰油酰甘氨酸钠12.5%、保湿剂13%、壳聚糖7%、茶多酚8%、抗菌剂4.5%、螯合剂2.5%和水45%。优选的,所述的保湿剂为海藻酸钠和三甲基甘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的,所述的抗菌剂由三氯均二苯脲和芦荟大黄素按质量比2:3组成。再优选的,所述的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润肤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加入到容器中,加热到60-80℃,搅拌下加入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保湿剂、壳聚糖和茶多酚,至完全溶解,降温至40-50℃,再加入抗菌剂和螯合剂,搅拌均匀降至室温即得。月桂酰谷氨酸钠CAS号:29923-31-7;椰油酰甘氨酸钠CAS号:90387-74-9;海藻酸钠CAS号:9005-38-3;三甲基甘氨酸CAS号:107-43-7;壳聚糖CAS号:9012-76-4;茶多酚CAS号:84650-60-2;三氯均二苯脲CAS号:101-20-2;芦荟大黄素CAS号:481-72-1。月桂酰谷氨酸钠和椰油酰甘氨酸钠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温和、无刺激性,且有极佳去污力,温和亲肤,敏感肌肤也可以放心使用的清洁产品。海藻酸钠亲水性强,在冷水和温水中都能溶解,形成非常粘稠的均匀的溶液,形成的真溶液具有其他类似物难于获得的柔软性、均一性及其他优良特性,具有很强的保护胶体的作用;三甲基甘氨酸是天然保湿剂,具高度生物兼容性,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中能迅速改善皮肤的水分保持能力,激发细胞活力,使肌肤滋润、光滑、防止干燥和发暗。壳聚糖是天然多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碱性氨基多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还能抑制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具有良好的光谱杀菌性。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三氯均二苯脲是一种日用化学品抑菌剂,被添加在香皂、沐浴露、洗手液、洗面奶、美容液、祛痘霜、洗衣粉等中,具有杀菌、抑菌和除臭的效果;芦荟大黄素为大黄的抗拒有效成分,是一种橙色针状结晶或土黄色结晶粉末的化学物品,可从芦荟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广泛用作药品、化妆品原料。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一个六牙基配体,可以鳌和多种金属离子,它的4个酸和2个胺的部分都可作为配体的齿,与锰、铜、铁、钴等金属离子组成螯合物。本发明配伍合理、科学,各组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同起到去污、抗菌和润肤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温和亲肤去污性好,抗菌组分可以祛除手部的细菌,保湿剂和壳聚糖等组分的添加具有保湿和润肤效果,各组分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用于双手的的去污、抗菌和润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3,对比例1-2表1列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洗手液的具体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洗手液组分及质量百分比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含壳聚糖,增加保湿剂和茶多酚的含量。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抗菌剂由三氯均二苯脲和芦荟大黄素按质量比1:1组成。实施例1抗菌润肤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将水加入到容器中,加热到60℃,搅拌下加入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保湿剂、壳聚糖和茶多酚,至完全溶解,降温至40℃,再加入抗菌剂和螯合剂,搅拌均匀降至室温即得。实施例2抗菌润肤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将水加入到容器中,加热到70℃,搅拌下加入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保湿剂、壳聚糖和茶多酚,至完全溶解,降温至45℃,再加入抗菌剂和螯合剂,搅拌均匀降至室温即得。实施例3抗菌润肤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将水加入到容器中,加热到80℃,搅拌下加入月桂酰谷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保湿剂、壳聚糖和茶多酚,至完全溶解,降温至50℃,再加入抗菌剂和螯合剂,搅拌均匀降至室温即得。对比例1-2洗手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类似。产品性能评价测试试验例1:去污试验试验材料: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制备的洗手液。试验对象:健康组300人,男女各半,年龄18-60岁;健康状况:手部皮肤无过敏史,符合受试者志愿入选标准。试验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人,即实施例1-3组和对比例1-2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垢涂抹手心、手背,且污垢面积相同,污染时间为半小时和1小时连续受试时间为30天,每天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制备的洗手液清洗两次,测试去污效果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取10分制,1分最差,10分最好,分数越高效果越好。试验结果:洗手液去污评价效果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洗手液去污评价效果由表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洗手液去污能力、皮肤温和性较好,而对比例1-2制备的洗手液的去污效果比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洗手液效果差,说明本发明洗手液配伍合理、科学,各组分协同作用增强去污能力。试验例2:定量杀菌试验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伤寒沙门菌。菌悬液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5mL,将24h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8099)、白色念珠菌(ATCC10231)和伤寒沙门菌分别用含1%(重量)蛋白胨的0.03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成菌悬液,PH为7.2-7.4。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取菌悬液1.0mL于无菌试管内,于19~21℃水浴中恒温,再加入4.0mL消毒液混匀。作用至规定时间,取菌药混合液0.5mL于4.5mL中和剂混匀。中和作用10min后取该液或稀释液1.0mL接种无菌平皿,倾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于37℃温箱培养48h,计数平板菌落数,实验平均三次,取平均值,计算杀菌率,实验作用1min杀菌率结果见表3。表3洗手液抑菌效果测试表抑菌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金黄色葡萄球菌91.2399.2692.0382.2380.36铜绿假单胞菌90.3698.9591.0581.2379.23大肠杆菌89.6898.2691.0580.6778.69白色念珠菌90.7898.6990.1880.2876.89伤寒沙门菌91.2898.6188.9678.6980.46从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洗手液较对比例1-2洗手液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伤寒沙门菌的杀灭率更高,说明本发明洗手液配伍合理、科学,各组分协同作用增强杀菌作用,且实施例2抗菌润肤洗手液对于这五种菌种的杀灭率均在98%以上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