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唇疱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04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唇疱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是由DNA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所致。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和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口腔黏膜)和器官(脑)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感染。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黏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疲劳等时,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而发病。单纯疱疹的病程一般为1周,即使不治疗,只要没有继发细菌感染,1周以后也会痊愈。但此病极易复发;重者可引起邻近淋巴结肿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唇疱疹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唇疱疹的中药,是由中草药梧桐叶、勾儿茶、黑龙串筋、马鞍藤根、柳白皮、滇瑞香、雷公七、七角风、峨山草乌、三匹叶、刺楸树皮、伏牛花、飞廉、柯蒲木、峨眉半边莲、大蓑衣藤根、构皮麻、青酒缸根、雁肪组成。

单剂药量为梧桐叶10 g、勾儿茶10 g、黑龙串筋12 g、马鞍藤根15 g、柳白皮10 g、滇瑞香15 g、雷公七10 g、七角风10 g、峨山草乌8 g、三匹叶10 g、刺楸树皮10 g、伏牛花5 g、飞廉12 g、柯蒲木15 g、峨眉半边莲10 g、大蓑衣藤根15 g、构皮麻10 g、青酒缸根15 g、雁肪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梧桐叶: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治风湿疼痛、麻木、痈疮肿毒、痔疮、臁疮、创伤出血、高血压病;勾儿茶:祛风湿、活血通络、止咳化痰、健脾益气,主治风湿关节痛、腰痛、痛经、肺结核、瘰疬、小儿疳积、肝炎、胆道蛔虫、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黑龙串筋:舒筋络、祛风湿、散瘀止痛,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痛经、淋巴结核、肾炎水肿;马鞍藤根:治风火牙痛、关节风湿痛、流火、湿疹;柳白皮: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主治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汤火烫伤;滇瑞香:祛风除湿、止痛;雷公七:祛风、败毒、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劳伤;七角风:驱风除湿、化瘀生新,主治骨折、风湿骨痛;峨山草乌:镇痛、祛风除湿,主治中风半身不遂、风湿筋骨疼痛、并涂痈疮癣癞;三匹叶:通经活血、舒筋络、收敛、止痛,主治腹泻、赤白痢、慢性肝炎、腹痛、风湿痛、痛经;刺楸树皮:祛风、除湿、杀虫、活血,主治风湿痹痛、腰膝痛、痈疽、疮癣;伏牛花:祛风除湿、舒筋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头痛、四肢拘挛;飞廉: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主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柯蒲木:消炎止痛、舒筋活络,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风湿骨痛、四肢麻木;峨眉半边莲:除风湿、利小便,主治风湿骨痛、肺病热咳、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痈肿热毒;大蓑衣藤根:行气活血、祛风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湿性筋骨痛、肢体麻木;构皮麻:祛风、活血、利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虚肿、皮炎、腹股沟淋巴结炎;青酒缸根: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治风湿腰痛、赤白痢疾、黄疸型肝炎、痈疽、瘰疬、跌打伤;雁肪:活血法风、清热解毒,主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胸结热、痞塞呕逆、疮痈、发脱不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梧桐叶10 g、勾儿茶10 g、黑龙串筋12 g、马鞍藤根15 g、柳白皮10 g、滇瑞香15 g、雷公七10 g、七角风10 g、峨山草乌8 g、三匹叶10 g、刺楸树皮10 g、伏牛花5 g、飞廉12 g、柯蒲木15 g、峨眉半边莲10 g、大蓑衣藤根15 g、构皮麻10 g、青酒缸根15 g、雁肪5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