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65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仪。



背景技术:

艾灸仪是依据古典灸法与现代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电子温控技术、最新药物精炼技术和中医经络穴位灸疗技法创新而成。配合使用精制的天然艾草药饼,通过温灸穴位,透皮缓释给药,达到疏通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增长,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功效。但是,目前的艾灸仪的艾灸头在对穴位进行温灸时,必须时刻用手拿着,不能同时对多个穴位同时进行治疗,而且艾灸头从一侧对艾草药饼进行加热,使得艾草药饼受热均匀,导致艾草药饼消耗较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艾灸头能够吸附在穴位上,而且对艾草药饼加热均匀的艾灸仪。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艾灸仪,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艾灸头和显示器,所述艾灸头包括储药筒和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储药筒内壁上,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储药筒中,所述储药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储药筒的温度和加热时间;所述储药筒套设在吸盘的中部,所述吸盘上设置有抽气孔,所述抽气孔通过气管与抽风机连接,所述抽风机由所述控制器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储药筒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3mm。

优选的,所述储药筒的开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隔热网,所述隔热网的内侧可拆卸的设置有通烟网。

优选的,所述储药筒内设置有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旋转杆、刮板和推板,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储药筒内,所述旋转杆从所述储药筒轴线位置延伸到其内部并与推板连接,所述刮板设置在所述推板的边沿处。

优选的,所述刮板均匀设置四个,所述刮板与所述储药筒的内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所述控制器的外侧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上固定所述显示器,所述抽风机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储药筒的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凹槽,凹槽中设置有磁疗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为:加热器设置在储药筒的内壁上,由于加热器从艾草药饼四周进行加热,使得其受热均匀,从而能够均匀的消耗。而且设置有吸盘,吸盘直接吸附在穴位周边的皮肤上,既不影响温灸,而且能够将艾草药饼释放的药物封闭住,防止药物的扩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显示器、3-气管、4-抽气孔、5-吸盘、6-磁疗体、7-隔热网、8-通烟网、9-隔热层、10-加热器、11-刮板、12-推板、13-旋转杆、14-储药筒、15-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实施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艾灸仪,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15、艾灸头和显示器2,艾灸头包括储药筒14和加热器10,加热器10设置在储药筒14内壁上,温度传感器15设置在储药筒14中,储药筒14上设置有与加热器10和温度传感器15与控制器连接,显示器2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显示储药筒14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储药筒14套设在吸盘5的中部,吸盘5上设置有抽气孔4,抽气孔4通过气管3与抽风机连接,抽风机由控制器控制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储药筒14的外侧设置有隔热层9,隔热层9的厚度为3mm;储药筒14的开口处可拆卸的设置有隔热网7,隔热网7的内侧可拆卸的设置有通烟网8;储药筒14的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凹槽,凹槽中设置有磁疗体6。

本发明实施例储药筒14内设置有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旋转杆13、刮板11和推板12,推板12设置在储药筒14内,旋转杆13从储药筒14轴线位置延伸到其内部并与推板12连接,刮板11设置在推板12的边沿处;刮板11均匀设置四个,刮板11与储药筒14的内壁相抵。

本发明实施例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控制器的外侧设置有壳体1,壳体1上固定显示器2,抽风机设置在壳体1中,壳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

本发明实施例加热器10设置在储药筒14的内壁上,由于加热器10从艾草药饼四周进行加热,使得其受热均匀,从而能够均匀的消耗。而且设置有吸盘5,吸盘5直接吸附在穴位周边的皮肤上,既不影响温灸,而且能够将艾草药饼释放的药物封闭住,防止药物的扩散。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